APP下载

主观认知度视角下“人间X”格式的构式化分析*

2022-06-23刘梁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观性认知度构式

刘梁强,罗 堃

(1.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2.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近来,“人间X”格式频繁出现,引发学界关注,最典型的当属2017年微博上的一句话“人间不值得”。通过语料检索可知,该格式早已有之。如“人间法令(战国)”“人间事(东汉)”。正常情况下,“人间X”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即“人间”和“X”的简单组合。

例1:铜门轰隆隆拉开,让上千幸运的少数人一并进来欢腾,在那由金箔装点的人间天堂里,高贵的女主人就站在里面。(拜伦《唐璜》)

也有部分格式产生了相应的整合浮现义[1]5-12。

例2:4月30日,中国中档酒店领导品牌全季酒店发布系列短视频《人间全季》。(百度网2020年4月)

伴随着格式发展,“人间”后的成分也由单一体词性成分演变为复杂的多功能性成分,该格式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扩展[2]291-383。

例3:《人间有味》是由央视网与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两岸至味暖心纪录片,全篇共30集。(哔哩哔哩网2019年9月)

例4:主唱“人间灭火器”实锤!R1SE赵磊新歌小样发布,维权粉丝都夸了。(百度网2020年8月)

上述例句中的“人间有味”是一档以美食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名,“人间灭火器”是对一位艺人的描述。

该格式在一段时期内被大量使用不是偶然的,而是由背后多种因素促动形成[3]18-25。根据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从主观化、去主观化和构式化的角度对“人间X”进行考察。首先,从框架建构、引申关系和主观认知度入手,对“人间X”格式进行结构分析;其次,揭示“人间”的历时主观化发展过程,结合主观化探究“人间X”的构式化倾向;最后,解释“人间X”的产生机制①本文用例引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及报刊报道,例句全部标明出处。。

一、“人间X”的结构分析

该格式音节数有限,一般为三到七音节。对“X”的出现频次进行考察后发现(1)频次统计相关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其中,名词7 614条,形容词1 144条,动词576条。,“X”可由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性成分充当。格式义为言者对“X”的程度量级、凸显特征的主观认定或评价,认定范围是主观认知干预下的“人间”。

(一)“人间”的意义框架构建

“人间”作为固定的前置成分,在该结构中属于必现成分。“人间”有两种意义。

其一,“人间”作为空间范畴或时空限定在格式中出现,限定所修饰成分的范围,是基本义。

例5:这些人间温情,足以令司乘人员忘记一切烦忧,更愉快地拥抱明天……(《河北日报》1991年10月)

例6:灶神,也叫灶王爷、灶君菩萨。在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福建日报》1980年9月)

以上例句中的 “温情”“善恶”并无程度量的凸显,“人间”仅限定时空范畴,可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生活在世间的大众之间。

其二,“人间”基本的时空范畴限定义弱化,更多凸显其指代事物或事物特征在“人间”范围中达到的极量,即事物或事物特征如何具备“人间”范围内其他成员不具备的凸显特征,且强化凸显该范围内其他事物不曾具备或未曾达到的程度量。此时,“人间”为其后成分程度量的凸显提供限定补充义。

例7:不吃过其他繁华璀璨花团锦簇的蟹,怎知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奄仔才是人间极品?(张小娴《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

例8:我的“神气池”货真价实,你的“百年归老”人间罕见。(刘定坚《刀剑笑》)

例9:这样的父母也算人间奇葩了吧?(BBC语料库vol-10)

“人间极品”是说“奄仔蟹”在许多螃蟹中具有最佳的食用风味,在言者的主观认知中其是“人间”范围内最好吃的螃蟹;“人间罕见”则是说“百年归老”的珍稀度极高;“人间奇葩”中“人间”的侧重点也不是“奇葩”的范围所在,而是言者在强化凸显“奇葩”的程度高。

(二)主观认知下“人间X”的意义分析

“人间X”是言者在主观认知干预下产出的一类格式,主观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格式的形成及使用。结合“人间X”的相关语料,本文拟采用“人间”和“X”之间能否插入“的”字、两构成部件是否可替换“人间X”以及是否充当主宾语指称事物三条标准(2)判断标准的确定,部分参考了吴为善(2010,2011)的相关论述。对主观认知度进行考察。根据判断标准,将言者主观认知度分为低主观认知度、中等主观认知度和高主观认知度。同时,该格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其语义透明度(semantic transparency)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而语义透明度又可以反映语言单位组成成分与整体意义的关系(3)构式的透明度参考刘丹青(2010)的相关论述,语义透明度等级采用高翀(2015)的划分方式。。故结合上述判断标准和语义透明度对主观认知度等级分布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人间X”主观认知度等级分布表

主观认知度的高低会对该格式的整体意义造成影响,此处将三类主观认知度和“人间X”格式相结合进行分析。

1.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

对于这类“人间X”,言者在格式中主观认知干预较少,格式保持“人间”和“X”所组成的基本义,中间能插入“的”字,并可从其构成成分推知格式整体意义,所描述事实多为“X”所具备的真实性状或真实程度量。同时,也可以充当主、宾语来指称人或事物。

例10:目前都集中在几个关口那儿、这里不过是人间百姓居住之地,他们想做什么?(萧如瑟《九州·斛珠夫人》)

例11: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纯洁、高尚,不可强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福建日报》2008年10月)

上述两例为偏正结构,结构中的“人间”对“百姓”“社会”进行限定,指明其范围,从字面义均可推知该格式要表达的意义。

2.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

对于这类“人间X”,言者加入一定的主观认知,使得表述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即由于格式义与基本义发生一定偏离,故理解时需结合语境。此类构成的“人间”和“X”之间可以进行替换。

例12:今早一下床,就发现我心爱的水杯落在了地上,这真是开学以来的第三件人间惨剧啊!(天涯论坛2017年9月)

例13:十九岁时读到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得以邂逅“察知人类的悲哀与滑稽”的智者。(《文汇报》2003年2月)

例12中的“人间惨剧”是言者主观认知“人间”范围内的“惨剧”,该事件应是属于程度量级中的高量级事件,但事实或并非如此;例13中“人间失格”为专有名词,是对日语文学作品的意译,其日语意为“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汉语意译时对此进行了主观改造,即主观认知进行扩大延伸,范围增大。

3.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

这类“人间X”格式已偏离基本义,言者基于自身主观认知作出识解,格式义难以从“人间”和“X”两个构成部件推知,理解时需结合多方面因素,故语义不透明。

例14:人间迷惑!“纸片人”女明星一抓一大把,她怎么越减肥越粗壮?(快资讯2020年5月)

例15:“人间腿精”郁可唯,何须抱别人大腿!(快资讯2020年8月)

例16:“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微博2017年2月)

上述各例在不了解表达背景时,会造成解读困难。 例14中“人间迷惑”是指某行为让人觉得很迷惑,在言者看来,“减肥”对应的应是瘦身的效果,但是这种认知在部分主体上却相反,“越减肥越粗壮”,正是在这种与正常认知不同或相悖的情况下,才让言者“迷惑”,并产出“人间迷惑”这种格式。例15中“人间腿精”所指代的主体具有“腿长”“超出正常人的腿长”这类特征,并且该特征明显。例(16)中的“人间不值得”是言者在遭遇了一些生活不顺后,做出的言语判断,意在重新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其意并非字面义。

综上可知,该格式总是表示言者对“X”的程度量级、凸显特征的主观认定或评价,认定范围是主观认知干预下的“人间”。

二、“人间X”的语义发展与演变

(一)“人间”的发展及演变

1.从基本义到引申义

“人间X”的格式义已发生变化。起初可由构件组合推知,但如今,根据经概念整合后产生的浮现意义则不可直接推知,需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背景才能推知其格式义(4)文中所引例句中有插入成分,用“[ ]”标注,表示插入此内容与原义无异,是笔者后加成分。。

例17:那件武器何止可以反转世间,破坏人间[的]秩序,简直是恶魔的武器!(马荣成《魔渡众生》)

例18:你知道吗,他们在王宫里为一个陌生客摆宴,王子亲自作陪,国王在他胸前挂上福匾,还让这人间天堂倾城迎接。沙漠里来的熟人没有作答,只是微笑着,还轻轻摇了摇头。(纪伯伦《先驱者》)

例17中“人间秩序”中间可插入“的”,这说明该格式义可从构成部件推知,其意义可按插入“的”之后的偏正结构进行解读;例18中“人间天堂”单独理解时会不知其具体所指内容,如此会对其意义理解产生偏差,那么,理解其意义时需将其放在整个语段中。

以上为不同表达结构的意义识解过程,而有时即使是同一结构,其意义也有不同。

例19:女性的乳房柔软而圆润,是婴儿最先接触到的人间真实。(朱邦复《智慧之旅》)

例20: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网友:人间真实……(人民网 2020年10月)

以上两例中“人间真实”字面意义不同,前者是字面意义,即两个主要构成部件进行意义拼接即可知整体格式意义;后者的整体意义不能从构成部件中推知,整个格式产生浮现义,不再指代某种人间真实存在,而是凸显“这是一种真实的、大家都具有的感受”。

从该格式的构成成分来看,格式使用之初,两构成部件保持字面义不变,整个格式结构以主谓、偏正居多。

例21:鲁哀公为室而大,公仪子。“《淮南·人间训》作‘公宣子’。”(东汉《全汉文》)

例22:况本服是期,降为大功,理当不可。人间行者,是用郑玄逆降之义。杂记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六朝 《全梁文·答皇太子启审降服大功行三吉》)

在现当代,仍然存在一些采用该格式基本义的表达。

例23:这个人可以有喜怒哀乐,可以有悲欢离合,她看待这个自己或者别人,是一个人的看法。这个视点,我觉得可以称为人间[的]视点。(止庵《百家讲坛》)

例24:许多台胞眷属们都说,我们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三通”,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美好愿望早日到来。(《福建日报》2006年10月)

在格式发展过程中,“人间”随着言者主观干预的不同程度,其意义发生改变,整个格式产生整体浮现义。

例25:那是因为你不懂喝酒,或是不知人间险恶。你该我一醉!(温瑞安《唐方一战》)

例26:读书真的是人间至乐,甚至是尘世不配有的快乐。(微博2020年12月)

例27:感恩节人间送礼指南!(微博2020年11月)

上例中的“人间险恶”范围限定已有弱化,更多凸显“险恶”的程度;“人间至乐”也是极力凸显“快乐”的程度,并且对主体进行描述;“人间送礼指南”,在范围限定弱化的同时,极力凸显描述主体所达到的程度量。

2.从低主观性到高主观性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自然产出的语言或多或少总会带有言者的“自我”表现成分,它表明言者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4]739。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侧重对历时过程的描述[5]49-62。在“人间X”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言者主观性总是参与其中,“人间”一词的语义变化就是证据。

例28: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六朝《道论·抱朴子》)

例29:她说没有钱,先卖自己一个肾,不行再卖一个眼角膜。一位花甲的农妇、一名卧床6年的病姑娘加上一辆半旧三轮车,演绎出了一段感天动地的人间亲情。(《人民日报》2000年2月)

例30:费格劳拉说得没错,这里的布瑞克烤饼真是人间美味。 (斯蒂格·拉森《直捣蜂窝的女孩》)

以上三例中,言者的主观性有一个明显的增强过程,从“人间得失”中我们不能否认言者主观性的干预,只是相较后两例来说,主观性干预较低;“人间亲情”是言者主观认定下的“人间”范围内感人程度量级中高量级情感;将烤饼称为“人间美味”,这是言者高主观性认知下的感受。三例的区别在于“人间”的范围不同,其范围设定根据言者的主观性干预高低而发生改变,时下常见的“人间X”格式,多是言者高主观性干预的产物。

例31:谢允人间迷惑:这是被绑架了?这咋还自己和绑匪回去?(微博 2020年12月)

例32:“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皓月清凉,你是人间曙光。”(百度贴吧 2019年1月)

(二)“人间X”的发展及演变

1.从偏正格式到定型构式

该格式发端至今,受汉语双音节音步的制约,加之前附构成部件“人间”的定型,绝大多数“人间X”是四音节。发展至今,这一倾向更加明显。如我们所知,作为构式,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和功能[6]121-125。在判断“人间X”是否具有构式化倾向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该格式从产生至今,整体结构格式未发生较大改变,基本维持以四字格为主,如此使得这种偏正型的构式得以定型发展。

例33:但是何妨投其所好,在自己也不过是人间游戏。书橱里的书,矮几上的箫,桌上的花,笔筒里的尺子,墙外的秋千——这一切又有什么意思?(冰心《冰心文集》)

例34:我在想,大概天下的男人,只有我才能拥有你们这两位人间尤物的娇妻。(金康《超味大霸主》)

其次,该格式不是单独依靠“人间”或“X”来陈述事件、完成表达,而是依靠两构成部件的整合来整体推知格式意义,或依靠前文整合产生的浮现义来表达意义。

例35: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人民日报》1993年)

例36:在“人间扳手”面前,“为妮写诗”简直就是小儿科。(新浪网 2020年12月)

上述两例都是依靠整合产生的浮现义来表意,包括前文提及的“人间有味”“人间全季”等。

最后,“人间X”构式逐渐成熟,使得“人间X”的类推能力不断增强,“人间”作为该构式的必有成分,既可对“X”的真实范围进行限定,也可在主观性涉入的作用下,作出相应的范围调整,从而完成对整个构式意义的体现。

例37:人间皮卡丘不是白叫的,电音真的超酷,全开麦不是说说而已。(微博 2021年1月)

例38:真的很喜欢路人偶遇的氛围感,有一种人间烟火气,又有一种他真的不属于人间的感觉。(微博 2021年1月)

例39:加上适当合理的元气腮红,真的就成了“人间水蜜桃”。(搜狐网 2019年4月)

总之,这些典型“人间X”的使用,为我们定型构式判断提供更多理据。从最初的偏正格式发展到当下的定型构式,“人间”的主观化与“人间X”的构式化已基本完成。

2.从时空范畴到程度范围

“人间X”格式的产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整个格式义可从构成部件推知。

例40: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战国《韩非子》)

从对历时语料的检索中可知,该格式在许多历史时期均有使用。

例41:封万户,位为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臣足矣,愿弃人间事。(东汉《史论·前汉纪·荀悦》)

例42:尔时世尊为人间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默然。(六朝佛经·西晋译经《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例43:人间俭宝,寂尔沉沦,泉火穸暗,陇月空春。(唐《墓志汇编续集》)

上述三例中的“人间X”结构可从构成部件推知意义,属于前文所述的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人间”充当空间范畴限定,表明其后成分的时空范围是“人间”而非“天”“地”。

从春秋战国至北宋,“人间X”结构的出现范围相对有限,出现频次也较稳定,多见于佛经。北宋以后,该结构出现频次大幅增长。同时,“人间”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例44:汝似好道,吾亦爱之。大抵骨格不成就,且须向人间富贵。(北宋话本《太平广记》)

例45:话说冥有报应神司,专掌人间善恶。这神司却是楚大夫伍员,生为忠义,死做神灵。(清《东渡记》)

例46:炳南公父子相逢,夫妻团聚,真是本朝盛事,人间罕见,祖上的阴功,父母的德高,真是喜报三元,可喜可贺。(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

上述三例中,例44、例45中的“人间”仍然表时空范畴;例46中的“人间”可做两种理解,其既可以是时空范畴表示,也可以做程度范围限定。“人间X”结构发展至今,最初的时空范畴表意已弱化,而程度范围限定义得到强化,直至该构式定型,程度范围限定义又被进一步强化。

例47: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光明网社会2021年1月)

例48:人间洗洁精于朦胧,“三角恋”热度高过实力,他会像万茜般翻车吗?(快资讯 2021年1月)

“人间”由时空范畴到程度范围的演变,推动了“人间X”从偏正格式向定型构式的转变。结合前文可以发现,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于不同的语义透明度表现。在前文属于低主观认知度的“人间百姓”“人间社会”等语例中,前一构成部件是对后一部件的真实范围的限定,两构成部件的词义和构成成分意义密切相关,从构成成分的意义很容易推知该构式的词义,构成部件的词义和关联是透明的,故属于完全透明。在属于中等主观认知度的“人间惨剧”等语例中,其格式意义主要来源于后一构成部件“惨剧”,“人间”是言者主观认知参与下的程度限定,格式的产出和识解需要结合认知策略和语用推理,语义透明度属于半透明。在高主观认知度下的“人间X”等语例中,格式的意义已经完全脱离其构成成分,转而由整个“人间X”格式负载,难以直接从构成成分推知其意义,故属于不透明构式。

综上所述,“人间X”从简单、透明的偏正格式向不透明的定型构式演变。这种透明的普通句法结构与相应不透明构式的对立,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同一表层形式会有普通结构和凝固构式两种解读方向(5)刘丹青(2010)同时提出:既然规则可以用来生成复杂结构,则它们更可以用来生成简单的基本结构,只要它们是透明的结构。。

三、“人间X”的生成动因

前文提及“人间X”是经历了“人间”的主观化与言者的主观干预而逐渐定型的一种构式,那么,言者为何要采用此构式来对“X”的程度量级或凸显特征作出认定或评价?此构式又具有哪些功用?本文发现,该格式主要有两种功用:丰富表达和寻求认同。

(一)多样化的表达倾向

此构式可容纳诸多言者想要描述之物,只要符合一定条件,都可进入该构式。“人间X”也充分发挥自身构式义,对言者想要表现的事物程度量级或凸显特征进行主观化改造。该构式的语言产出为格式新颖、具有可读性和引导性的固定构式,其优势用途是在充当标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满足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7]137。

例49:他与皮卡丘同框,自称人间皮卡凡消化黑称,将自黑进行到底。(搜狐网 2019年7月)

例50: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网友:人间真实……(人民网 2020年10月)

总之,言者要求具体言语格式能够满足其多样化的表达需求,而该构式具备多样化的表义倾向,其具体意义进入相应构式后随着言者主观性的涉入会表现出多样的倾向与选择。

(二)言者视阈的去主观化改造

主观化与主观性伴随着该格式的产生、历时发展与演变,同时参与构式的定型。言者基于自身的主观认知,使用“人间X”进行语言产出,那么,为何会使用去主观化来进行改造?主观化和去主观化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前文对该构式及构式义作了详细介绍,言者在使用该构式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一定会有主观性的干预。言语行为和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遵守交际中的一些准则,如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和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8]73-75。这些准则对“人间X”也同样适用。

在交际过程中,为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发话人多会采用一些降低自身语言主观性的方法来寻求言谈对象的认同,以确保交际活动的正常开展,这种操作可称为“去主观化”。去主观化主要体现在表达式中说话者相关性的减弱[9]43-49,即言者通过降低自身与言语内容的相关性来增强言语内容的感染力及可信度。

在使用“人间X”时,言者会将自己主观认定的“人间”,用同形同音词“人间”进行替换,这种替换降低了言者相关性。由于这种替换在形式上都使用同形同音的“人间”,所以,听者并未发觉言者进行了去主观化的操作。这也是说话人故意将自己放到偏离对话中心位置的一种手段,体现了说话人的交际策略[10]69-77。

例51:“压岁钱”的数额,年年看涨,弊端日益突出,有的甚至造成了人间悲剧,令人十分担忧。(《市场报》1994年)

例52:“香格里拉”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人间仙境。据考证,真正的香格里拉在中国云南的迪庆。(新华社 2003年10月)

例53:这到底是什么人间疾苦,自己的电脑下不了数据只能用室友的。(微博 2021年1月)

上述“悲剧”“仙境”和“疾苦”被设定为“人间”范围内的高程度量表达,而此处的“人间”是言者在交际中为获取听者、读者认同,将同形同音、限定范围的时空范畴用凸显程度的量级标识“人间”进行的主观化替换,这种替换不涉及形式,只是意义的改变。这种“改换”也是言者主观参与下进行的去主观化改造。例51中的“人间悲剧”并不属于“人间”范围内悲惨程度最高的“悲剧”,而是言者为赢得听者、读者认同,将自己主观认定的高程度事件“悲剧”进行程度凸显,这种凸显方式就是通过扩大“悲剧”的时空范围,将自己的感知扩大到所有人、甚至整个“人间”的范围。这种范围扩大所致的程度凸显,即是言者为降低自身言语的主观性所进行的去主观化操作,通过扩大范围以获取认同,进而将“人间”范围内的“悲剧”转向表达高程度量的“悲剧”。如图1所示:

图1 “人间悲剧”中主观化和去主观化的作用机制

言者为获取听者、读者认同,将主观认知参与下描写程度的“人间X”进行去主观化改造,这种改造的手段旨在扩大“X”的范围,并将其推及“人间”或“人间”范围内的一切。去主观化改造,降低了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言者相关性及个人主观性,有效提高了言语交际水平。

这使得我们有理由认为,主观化伴随着“人间X”的历时发展而并存,但同时为满足会话交际中合作和礼貌原则,又适当作去主观化改造。据此,本文认为主观化和去主观化在“人间X”中是一个连续统,二者虽共同效力于“人间X”的使用,却属于两个范畴:主观化伴随“人间X”的历时发展,体现言者的观点和看法,而去主观化则是“人间X”意义功用的共时体现,为满足交际需求和提升交际流畅度发挥作用,二者并不矛盾。

总之,无论是多样化的表达倾向,还是基于言者的主观性而作出的去主观化改造,这种“人间X”的表达方式都已构式化。

四、结 论

言者的主观认知在“人间X”的历时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言者主观认知程度的差异,“人间X”意义可划分为: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同时,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于不同的语义透明度表现。伴随着“人间”一词意义的演变,“人间X”整体结构从偏正格式发展为定型构式,从表示时空范畴发展为程度范围限定。整个“人间X”构式的生成动因是多样化的表义倾向选择和基于言者主观性视阈的去主观化改造。至此,“人间”的主观性涉入推动了结构整体的主观化和“人间X”的构式化,基于社交语用的去主观化改造又有效降低了“人间X”的言者相关性,可见,多因素合力推动了“人间X”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尝试使用“去主观化”相关概念解释“人间X”的生成机制,同时就主观化与去主观化在此结构中的互动关系进行讨论。但限于诸多因素,部分问题在未来研究中还可再深入探寻。同时,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人间X”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发展,这都有待未来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主观性认知度构式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