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2022-06-23王丽娜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王丽娜(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通过对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时,多以整齐划一的静态方式进行开展,学生兴趣不高,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结合校情等实际情况,以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促进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及创意物化,形成了成果导向式、技能学习式和学科融合式三大活动组织方式。
一、成果导向式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导向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学会并提升能力为主要前提,通过成果导向来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模式多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设计制作专题。设计制作专题要求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发现和界定问题,能够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与创造的过程。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预期学习结果的设定、教学活动时间的保证和不断评估促改进这三个有效策略来展开活动,让学生经历主题设计的全过程,加深对作品设计和制作内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责任感。
(一)成果导向,做到设定预期学习成果
在实践活动中,设定预期学习成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以特定活动目的和行为激发、支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二是让活动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在《恋上山楂树》这一活动实践中,授课教师发现学生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或活动课时去校园的山楂树前观察,还有的学生想去摘一颗山楂尝一尝,经常听到他们在课间交流关于山楂的事情:山楂很酸,它可以做糖葫芦就不酸了等等。老师经过研讨发现学校共有11棵山楂树,每到秋季,山楂结满枝头,红红的,可漂亮了。
特别是到了秋季,学生三三两两围着山楂树,兴奋地讨论着,都想品尝一下它的美味。这就给山楂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调皮的学生会去攀折枝干,还会采摘山楂,校园里随处可见丢弃在地上的山楂。如何给山楂树做一个名牌,能解决学生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爱护校园内树木的目的呢?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一定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于是,经过课题组老师的不断研讨,最终确定以“帮助山楂树挂一个名牌,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保护它”为任务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任务,能够支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具有它内在的价值,做到了预期学习成果的设定,推动整个活动有序开展。
(二)学生中心,确保创作活动时间充分
在设计制作类专题的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活动,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设计制作活动的连续性。
整个《恋上山楂树》的活动共10个课时,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身体验研究山楂树、设计山楂树名牌的全过程。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会直接给学生提供有关山楂树的知识和设计制作山楂树名片的方案,而是在活动中将工程科学、数学、美术、音乐等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科学素养的基础和框架,让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做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那样可以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三)做好评估,对作品进行持续改进
活动中,学生交流物品或作品的展示是设计制作主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通过分享交流,可以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能够在同伴的评价中找到改进的方法,对自己或小组的作品进行完善。
《恋上山楂树》的活动中,学生制作出山楂树名牌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测试原型。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将大家做的名牌挂到校园内的树上,检验名牌的实用性和受欢迎程度,同时做好定期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发现名牌实际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评估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他们小组的名牌的材质选择需要进行改进,悬挂的地方需要进行精心挑选等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进行经验积累和反思,并从中获得再次设计的最佳方案,将原有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升设计和作品的质量。这样的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将《认识花草树木》这个主题与学校的爱绿护绿活动进行了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山楂树开展探究,让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
当然,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展示。如《恋上山楂树》的展示是将名牌挂到校园里进行测试,其他的活动可以以学生表演、多样绘画等进行表现;以教室外展板、教室内橱窗、走廊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欣赏,给同伴以表扬和鼓励,尽量少给批评,可以建议的形式给同伴。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可用的活动材料、工具,将更加丰富、具体的经验用于活动中,让探究活动走向更为深度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二、技能学习式综合实践活动
技能学习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学会一项技能为主要前提,通过主题活动、竞赛和作品评比来设计组织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动手做”,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活动模式多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设计制作类和社会服务类专题。
在设计制作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基本的活动进行技能学习,达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比如如何具体设计、制作、种植、养殖等技术实践的学习。
在社会服务类主题中,通过简单的工艺制作,简单的农作物种植方法等技术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探究技术的兴趣,获得工匠精神的价值认识。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技能学习式的三个组织活动策略。
(一)以主题探究引领学生学习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手做的课堂体验。
设计单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相关技能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探秘家乡剪纸中的吉祥符号》这一主题活动中,用探究祈福题材的吉祥图案—祥云小鸟的过程,传授学习基本的折剪技巧。学生探究思考:如何用纸剪出祥云小鸟的图案?之后,学生分小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明确:将纸对折画出小鸟和半朵祥云,再剪出轮廓,用镂空的方法剪出小鸟的眼睛(月牙纹)、翅膀(锯齿纹)、祥云上的花纹(月牙),祥云小鸟的图案就出来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剪纸的技巧,能按照从小到大、由里到外的顺序来剪。
剪纸过程中的问题,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探究活动时解决。比如纸有多大,我们就剪得多大,充分利用纸张;如果你用的是圆头剪刀,可以先把纸折一下,再剪一个小口子,然后把剪刀伸进去镂空纹样;如果纸太大,可以把纸折起来剪,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决,那么剪纸的技巧学生便很容易掌握,剪纸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设计几个关联主题,引导学生用一个一个的技能学习,完成活动目标。在《串珠工艺》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相关联的主题:“用串珠穿一个隔热垫给家人用”“给妈妈的皮包做一个饰品——玲珑樱桃”“做一个星星串珠参加班级联欢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一个一个主题的活动。同时,学习串多彩隔热垫、串玲珑樱桃、串璀璨星星,从而掌握串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会制作简单的串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结构的分析能力,开发智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与制作串珠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养,提升生活品质。
(二)以明确标准促进学生形成技能
学生在形成一项技能时,若能对技能的标准有明确清晰的认识,这将有助于他技能的形成。课题组老师在学生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会把技能形成的相关维度和指标梳理清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很明确技能的基本标准,在练习、制作等环节就会以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促进技能的形成。在《剪纸》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把作品的标准呈现出来,学生依据标准进行技能练习,效果很好。
《恋上山楂树》名片制作标准
(三)以比赛竞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设计创作”和“反思总结”中去体验,去体悟、去体认,去分析解决问题,去体验感受生活。
比赛竞赛这项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在进行《穿针引线》这一主题活动时,设计一个钉纽扣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开展,组织学生学习如何穿针的技能:根据缝制物品的大小、样式选取合适型号的针针,合适长度、颜色、粗细的线,用拇指和食指把线的一端捻细,然后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对齐针孔,轻轻穿过。打结时,在线的末尾打一个结,拉紧,形成一个疙瘩,用剪刀把多余的尾线剪掉。为了把纽扣钉得牢固好看:进行十字花的针法练习。用一种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选针、线、打结、十字花针法。
在《刻纸》这一主题活动中,课题组老师就结合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设计了一项刻纸作品大赛。学生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刻纸水平进行提升,促进自己刻纸技能的提高。
活动中进行竞赛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反馈,不断改进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作品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进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学科融合式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跨学科实践性的特征,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会更多涉及到多学科知识。课题组通过实践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融合探究的三条有效策略。
(一)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
学科融合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生多学科、多视角丰富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如《山楂树之恋——校园爱绿护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结合学校“爱绿护绿”活动,与教材中考察探究专题的《认识花草树木》相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与自我、与社会和与自然的真实体验,活动中我们把校园内的11棵山楂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有机联系。研究过程中,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立体化认知山楂树,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去爱护它,用美术的形式做山楂树名片,用数学的眼光看丰收的喜悦,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自体验各种活动,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设计创作”和“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去体验,去体悟、去体认,学生学会了主动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科知识在持续的活动中得到延伸与综合、重整与提升。
(二)以本土资源为内容基础
课题组老师通过实地研磨,根据教学内容各取所需,有效地利用学校、社区或家乡的本土资源,结合学科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三年级《综合实践》中的《认识花草树木》单元与学校爱绿护绿活动相结合,把《恋上山楂树》这一主题活动作为学生与校园生活、与大自然接触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山楂树的样子、生长特点和价值,以及与校园环境的关系,加深对山楂树的认识,从而树立主人翁意识,为校园景色服务,让校园更加美好,进行爱绿护绿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对校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以问题解决为推进方式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探究,在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学习中,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豆豆成长记》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研究,从语文角度,学生认真观察了自己豆豆的成长全过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豆豆成长记,解决豆豆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问题;从数学角度,学生进行了豆豆发芽成活率的研究,解决植物成活率的问题;从科学角度,学生从豆豆成长的环境研究入手,研究了空气、水、温度对于豆子发芽的一些影响,解决了豆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发芽;从音乐角度,学生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豆豆成长所带来的快乐,解决了伴随豆豆成长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问题;从美术角度,学生们用四格漫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了自己家豆豆的成长过程……
这样的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研究活动主题的核心问题,活动主题的跨学科知识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学生在真实问题的引领下开展主题活动,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构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