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规划教育对贫困生就业状况影响研究

2022-06-23毛晓静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贫困生毕业生

毛晓静

(周口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高校应届毕业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1]。贫困生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特殊人群,学生资助是为了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2],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是落实贫困生就业工作的基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业”一词提了35次,指出“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前提是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形成高质量就业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特殊群体就业工作的重视,表明了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贫困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基础,职业规划教育是做好贫困生就业的前提,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提高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能力与工作技能;构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就业模式,增强竞争自信心;贫困生成功就业,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贫困生职业规划教育,对促进贫困生成为有用之才和高质量就业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09万,同比增加35万,面对这种局面,贫困生就业问题越发尖锐,受到了政府、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贫困生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影响力。笔者认为,职业规划教育应从大一入学开始,课程的知识点分不同层次融入大学学习生活的四年,让贫困生根据自身需求、特点和外界环境,树立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不断评估调整,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贫困生就业,还能为贫困生实现职业规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1 贫困生就业与职业规划状况

笔者从事高校学生工作,担任专职辅导员多年,以周口师范学院2021届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共计7078人,贫困生共计330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7%,其中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为857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为1774人,贷款人数占贫困生总数的80%,说明贫困生中贷款人数居多。

1.1 近三年贫困生就业状况

以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就业系统分析近三年毕业人、贫困生总人数逐年下降,2019届贫困生占比64.8%,2020届贫困生占比45.1%,2021届贫困生占比31.8%,充分说明我国第一个百年计划的完成,生活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图1显示,横轴为就业类型,纵轴为就业人数。近三年升学的比率持平;受疫情影响,2020届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就业呈下降趋势,进入教育行业与二战人数的比率逐年上升,未就业人数比率几乎持平,说明高校贫困生有慢就业、不就业现象存在。

图1 近三年贫困生就业状况

1.2 2021届贫困毕业生与非贫困毕业生职业规划状况

对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2021届305位毕业生进行贫困与非贫困毕业生职业规划分析,利用问卷星软件制作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职业规划的目标是否明确,2.就业政策的了解与期望,3.就业意向与技巧的掌握程度。图2显示,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就业政策的获取、就业意向、就业技巧有差异,而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目标中贫困生人数差异显著,就业信息获取上非贫困生的人数明显高于贫困生人数。

图2 2012届贫困与非贫困毕业生职业规划状况

2 贫困生就业状况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2.1 贫困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0年,受全球疫情突发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部分企业未能正常按时复工复产,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岗位需求降低,如旅游、教育培训、娱乐等行业受到严重的影响,缩减用人需求。贫困生就业问题突显,找到满意的工作成为难题。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使内心带来不一样的择业观,甚至部分贫困生来自偏远乡村,生活中与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相比,有焦虑、自卑等心理出现,无法正常融入集体,如何使贫困生对自身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实现高质量就业,是目前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2.2 贫困生职业规划教育状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图2显示,贫困生面对就业问题时,主要缺乏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意向,更重要的是缺乏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就业目标。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007年教育部发文将职业规划教育列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比西方国家相比晚了很多年,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班级人数过多,教学资源有限,师资人员不足,时间设置不合格等问题,导致贫困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没有规划目标,就业能力不能真正发挥作用。面对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困扰,影响就业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贫困生就业能力[3]。

3 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状况的原因

3.1 贫困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守旧

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他们将上学作为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大学四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改变贫穷命运[4]。就业过程中出现,对工作所在地要求过高,不愿回到家乡或者是基层工作;就业期望值过高与市场的现状存在偏差,这样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导致就业率下降,部分贫困生不喜欢受约束,无法接受上下班打卡制度、固定工作环境及各班管理制度,消极就业、慢就业、不就业等情况明显增多。

2)心理问题突出

由于贫困生自身原因导致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出现眼高手低,心理上有自卑,人际交往中独来独往,就业迷茫。在面对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今天,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部分贫困生出现焦躁、自卑、郁闷等心理,这种就业心态极大地增加了就业的失败率。贫困生的经济水平有限,学费、生活费给生活学习带来巨大压力,利用大量时间做勤工助学、兼职等工作,从而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不及格门数超过毕业要求,甚至出现留级等现象,给贫困生学业和心理带来很大威胁。

3)综合素质欠缺

贫困生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人际交往、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不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贫困生活动,在工作学习中失去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贫困生自控能力很强,大部分时间用在专研理论学习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求职过程中,追求高薪、位置佳等条件的职位岗位,自身的综合素质远远低于就业期望值[5]。

3.2 学校方面

1)贫困生就业工作需要精准化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公平公正的对贫困生进行认定,部分学校在贫困生认定时,仅依据贫困生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评定,没有进一步对证明材料进真假验证;贫困生在毕业前出现对就业信息的获取不及时、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全符合市场需要,部分高校为完成就业率,间接引导贫困生降低就业期望值,而不是真正从贫困生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特点出发,引导贫困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

2)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需要系统化

部分学校职业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课程内容单一,大多以传统面对面纯理论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实践课程设置,课程缺乏实践训练,学生以被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慢慢地使贫困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失去主动学习能力。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应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做支撑。目前部分高校没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队伍大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者辅导员担任,给予贫困生的指导以理论为主,甚至老师们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没有实践课程、没有实训平台、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没有系统的教师培训,充分说明经费支持需要加大力度。

3)校企合作需要常规化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理论课程的升华,部分高校合作的企业领域不全面,职业类型受限,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的平台有限,合作形式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高校就业的重要抓手,学校应加大推进校企合作、主动沟通、将合作企业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给贫困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经历,促进实践学习的常规化,系统化,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与动手能力,使贫困生转变择业与就业观念,尽早完成职业规划。

3.3 社会方面

1)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需要项目化

很多贫困生就业信息获取受局限,面对平等用人机制有待健全的今天,无疑给贫困生带来就业压力;政府对毕业后的贫困生接续帮扶工作不完善,经济支持力度不足,对帮扶企业没有给出相应的政策扶持;受疫情影响,岗位需求萎缩,用人企业与单位不愿花时间与精力去培养无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无疑给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2)公平用人机制需要精细化

政府在用人机制的健全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工作的落实上需要各企业与事业单位相互配合。政府缺乏企事业单位用人部门的监管力度,贫困生就业信息获取处于弱势,用人部门应该公平公正给予求职机会,给贫困生提供便利的社会资源,真正做到“授之以鱼”的帮扶,保障就业机制符合公平公正的市场需求,促进贫困毕业生的成长成才。

4 提升贫困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质量的对策

4.1 落实宣传工作,为贫困生提供政策支持

健全完善的就业政策体系是做好就业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地政府针对录取的贫困生进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业务宣传;高校完成录取以后,将贷款业务,奖、助学金申请流程与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给新生;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可视化的政策宣传,定期开展资助政策讲座,让贫困生真正了解资助政策,了解贷、还款流程,以及违约还款带来的个人征信问题,教育引导贫困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激励贫困生刻苦学习,自立自强。辅导员以班会互动的形式让贫困生了解资助政策,提出疑问,相互之间解答,政策深入人心的同时,改善生活状态,缓解经济压力,使贫困生把时间与精力用在提升自我能力上,面对就业增加自信。贫困生在毕业时,高校要进行重点关怀与帮扶,鼓励贫困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实现就业,充分挖掘贫困生学习主动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高校应加大贫困生就业创业奖励力度,对毕业前签订三方协议的贫困生设置“就业楷模奖”,对毕业前成功创办公司的贫困生设置“创新创业楷模奖”,依据就业创业规模可以颁发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学校就业处应成立精准就业服务的部门,对毕业后未就业的贫困生继续提供符合学生要求的就业信息,鼓励多种就业方式,以创新创业来提高贫困生就业率,以创业促就业,发挥院系领导、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作用,落实责任制,做实“专人专管”的帮扶,提高就业服务的工作实效。政府对毕业后的贫困生要完善接续帮扶,积极投资优秀的就业平台,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未就业贫困生的参与度,确保贫困生就业的平等地位,政策上的优先考虑。

4.2 强化师资与教学建设,为贫困生提供健全体系

高校应建立一支针对贫困生就业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教师队伍,成立教研室[6],根据不同年级、专业贫困生的特点进行施教,大一、大二注重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引导贫困生从专业背景下做好生涯启蒙,帮助贫困生从自身的性格、兴趣等进行自我探索,引导贫困生增强自信心与职业素养,并确定职业目标;大三大四注重求职技巧与职业决策教育,为贫困生提供企业技能培训等。在教学设计上结合社会与企业的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对贫困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找准职业方向。

高校可以有效地为贫困生进行职业指导,在贫困生中开展励志、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明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他们在经济、学习上的压力,鼓励贫困生参与校园活动,激发优良品格;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鼓励积极报考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对促进贫困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4.3 发挥校友、校企合作作用,为贫困生提供能力提升机会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为贫困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企业专家请到学校讲座授课,充分发挥边理论边实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为企业选聘人才,让贫困生通过实践使自己打磨成企业和社会最需要的样子,鼓励贫困生在不影响学业之余,尽早接触社会,参与实习,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积累个人的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对实习贫困生与企业进行工作满意度跟踪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贫困生职场适应性,进行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有效评价;了解到雇主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满意度,进行在校期间理论学习质量的评价,通过调查机制,不断优化贫困生培养的各项工作,促进贫困生就业质量,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贫困生,可以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关系,为贫困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高校注重培育校友文化,凝聚校友力量,以校友反哺学校、学校助力校友,以企业发展为抓手,加强校友企业与母校间的联系与合作。也可以邀请校友企业雇主到学校宣讲,发挥校友育人作用,将主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到就业指导课堂中,建立良好的校友企业关系,为贫困生提供精准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就业能力。

4.4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贫困生就业指引方向

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中就业目标明确的贫困生只占26%,因此高校要合理安排职业规划教育与课程的时间,有助于贫困生尽早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职业方向;在贫困生日常管理中,通过辅导员对贫困生谈心谈话交流,并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做好职业规划档案,及时掌握贫困生心理、就业动向,进行“专人专管”个性化、专业化教育与指导。利用规划档案为贫困生提供与求职意向相匹配的招聘信息,跟踪协助贫困生的求职面试等,使其发挥到最佳状态。高校应对毕业后的贫困生进行追踪职业发展情况,并安排招就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反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应教育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进行自我认知,鼓励贫困生到基层、偏远地,实现支援西部计划,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就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实现家乡振兴建功立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贫困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加知识的积累,对就业指引方向。

5 结语

贫困生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群体,面对就业工作,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做好贫困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高校、社会、政府应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贫困生教育与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综合素质,帮助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心态,引导贫困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具有既要脚踏实地,也有仰望星空的责任与担当,最终实现贫困生的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贫困生毕业生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