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探究

2022-06-23刘欣怡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对策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关系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江苏省农村社区教育取得了许多成效,并对农村的产业、文化、乡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亟需改进。文章对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中坚力量、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的对策,以期通过社区教育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2)02-0068-05

引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征,覆盖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多年来,由于受地理、交通、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乡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福利待遇等也存在差距。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产业、生态、乡风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新农村,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意义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为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教育[1]8。农村社区教育是立足于农村实际,将农村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融合,进一步发挥两类教育的育人、助农作用,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教育。有学者把农村社区教育总结为在特定的农村社区内,将全体农村居民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所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过程[2]。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乡村人口2251.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6%,相较于十年前减少12.8%[3]。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才能推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破解乡村发展受限的关键在于人才,而农村社区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更是时代重任和现实责任。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教育强省,其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通过对江苏农村社区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利用社区教育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二、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以农业为中心拓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一方面,立足于农业资源禀赋,挖掘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开展产业转型专题培训班,将农业与优质资源服务业相互结合,通过对生态、人文等环境的打造,将农村地区变成风景宜人、绿水青山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另一方面,依靠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村民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培训,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依据当地实际,针对餐饮服务者、民宿经营者和渔民进行培训,在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带动就业岗位一千余个,沿湖村也从传统渔业生产的行政村变成了“全国最美渔村”和“中国特色村”;宿迁市开放大学依据当地农副产品的特点,深入乡村开展农村电商产业需求调研,与京东集团合作,创办江苏开放大学京东电商学院,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演练的模式开展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内容涉及“农产品包装与物流”“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指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收入。

(二)增进乡风文明建设程度

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要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增进乡村社会文明。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能够依据农村、农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农村社区教育助力乡风文明,主要从农民身边的典型事迹入手,让农民从身边学起,通过宣传社区模范,营造健康积极的风气,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常州市在竹箦镇水西村依托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建立社区教育游学基地,利用馆内资源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强化村民的政治理论和党史理论知识。通过推出“探寻水西印记”“穿越烽火路线”等游学路线,增强国防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全镇营造出学习英烈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精神氛围。连云港市东王集镇韩圩村打造“一碑四谱”社区教育品牌项目,为本村革命烈士树立丰碑,把本村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分成四个光荣谱,现在,整个韩圩村呈现出党风正、村风好、民风顺的大好局面,并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案例”。

(三)滋养乡村文脉精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逐渐弱化。随着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挖掘、弘扬中国的乡村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成为农村社区教育又一重要功能。对于农村社区而言,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弥补社区文化发展的不足,让社区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对于社区居民而言,乡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其接受文化滋养,找回价值认同。农村社区教育利用其群众基础广泛、人人可学的特点,通过开设传统民俗手工艺、地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培训课程,开展研讨会、文化竞演等活动,唤醒村民的文化记忆,促使村民进行文化传承。如扬州市车逻镇,多年来为当地农民开设彩灯、捏面、扬剧等非遗传承课程,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淮安市博里镇开展诗教活动,引导农民赏诗、读诗、作诗,创建全国诗乡,编写《诗词习作》,采用以师带徒、送教上门、定期约稿的形式,激发农民诗友的创作热情,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四)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农民现代化是实现“三农”现代化的基础。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三农”现代化的主体[4]。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既要转变以往“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服务流程和市场运营的方法,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中心一方面遵循“村庄是教室、田地是教材”的原则,邀请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教农民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另一方面,避开农忙期,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专题培训,通过看、听、学、谈的形式,提高农民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如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组建了一支由大学教授、农科院专家、技术指导站工作人员组成的葡萄种植技术顾问团,形成了“1+1+N”的创新工作方法。社区教育中心不定期给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评比出优秀学员代表,赴日本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社区教育培训,丁庄村的传统农民逐渐蜕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丁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

(一)组织管理高效性不足

高效的上層组织管理是确保农村社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应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笔者发现江苏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部分社区教育中心与中小学校或其他部门联合办公,主体责任不够清晰;二是部分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和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三是有的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管理方法更新不足,只采用传统的记录方式,未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带动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导致管理工作体量大、速度慢、追踪难。

(二)资源配置完整性不够

近年来,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矛盾依然存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在经费投入方面,各地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一般与当地财政挂钩,有的农村地区财政收入不高,拨款不够充足,部分社区教育中心吸引力不够、经费管理不够科学,最终造成农村社区教育经费紧张。经费的紧张会导致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学习者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受到挤压,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也难以得到满足。一些社区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依靠兼职教师,而兼职教师教学时间有限且不稳定,这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有一些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需要提高,社区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社区教育整体教学质量。

(三)课程开发质量水平需要提升

社区教育课程是实现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数量规模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在质量和结构上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休闲娱乐,缺乏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且课程的设置较为分散,不成体系,创新性不够,学习的获得感不够高。在授课方式上,有些社区教育只有线下授课一种形式,未能有效利用网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来满足农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要求。

(四)基层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知需要提升

从内部因素来说,部分农民对于社区教育乃至教育的认识还需要提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仅有53%的农民对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仍有32%的农民对目前的社区教育并不知晓[2]。另一方面,农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够。有些农民片面地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就是在平时娱乐休闲,对社区教育兴致不够高,对其综合带动作用认识不足。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对策

(一)制度政策向农村倾斜

《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由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和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统筹与监督。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更应抓住契机,谋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江苏的社区教育已经形成了纵向由省级开放大学(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市级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市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县(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横向由“游学基地”“学习苑”“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等终端项目基地组成的“5+N”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将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更需作好引领和统帅,发挥顶层优势,开展多项有利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措施,在农村地区建立一批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如农业游学基地,吸引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上级组织还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帮助农村社区教育机构打破人力资源壁垒,吸引教育团体、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乃至居民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原先社区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与压力,通过多方协作,群策群力为社区教育提供良策,助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中坚力量不断夯实

1.提高管理者认识

只有认识上提高,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能较好地落实。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对社区教育的认知,直接影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高度,决定乡村振兴推进的力度。针对有些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认识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是管理者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社区教育观;二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社区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如组织当地社区教育管理者去一些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交流学习,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增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提高认识的决心。

2.保证充足师资力量

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师,是农村社区教育的执行者,是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前进的动力。面对有的农村社区教育力量不足的困境,要坚持引才和留才两手抓。一方面,农村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育中心要扩大宣传,吸引社区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农业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来到农村,成为专兼职教师,提高当地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保证稳定编制和工资的基础上,提供一定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留在农村、扎根农村,为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人才支持。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3.完善课程开发方式

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是社区教育的关键,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要以农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实地走访、谈话等方式获得准确信息,认真分析整合后,形成“菜单+订单”的课程开发新模式。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挖掘特色课程和实用课程。有些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如盐城市建湖县宝塔镇是淮剧的发源地,当地淮剧文化底蕴深厚;有些地区区域特色明显,如泰州市永丰镇境内河流纵横,是著名的虾蟹养殖基地,所以课程开发要注意把握区域性、本土性,凸显当地特点,传播当地文化。同时,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还要注意与当地农业相结合,注重农业技能的推广与应用,如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和虾蟹养殖等,推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区域的限制,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等传播手段的普及,也为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要善于借助“江苏学习在线”平台和其他联盟网站,构筑蛛网式的联动,实现课程的共享。通过交换、购买网络课程,丰富课程的来源渠道,弥补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不足。

(三)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

社区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社区居民学习者是社区教育的根本。无论顶层设计怎样谋划、中间配套怎样完善,农村社区教育最终要依靠农民自身发力。首先,农民要增强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了解度和认可度,明白社区教育不是单一的文艺活动,而是连贯性、持续性、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学会利用社区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利用社区教育课程学会电商技能,推动农业全方位发展;利用社区教育读本,充实内心世界,提升综合素质。其次,农民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发表相关见解,参与调研,针对社区教育课程、师资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宝贵的建议和对策,促进当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让自身作为受教者的同时也成为社区教育的建设者。

五、结语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到2025年,农村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要达到50%以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动态过程中,教育帮扶工作任务的特质,会发挥出更为强劲的促进作用,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我国“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力。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2022年,乡村振兴如何实现新突破、江苏的农村社区教育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还需要全省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执行者和农村学习者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供给力,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21(4):62-65.

[3]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21[EB/OL]. (2021-11-09)[2022-01-06].http://tj.jiangsu.gov.cn/col/col83749/index.html.

[4]杨海华,闫孟宇,殷慧雅.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身转向[J].当代职业教育,2021(1):59-65.

[5]丁晓华.社会教育5+N服务体系的构建、实践与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57-61.

[作者简介]刘欣怡,江苏开放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教育、农村教育。

[责任编辑 孔文静]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