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象为切入点,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
2022-06-23陆海艳
陆海艳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作者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古代诗词中,诗人或词人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往往会描写一些客观物象,使作品更加含蓄内敛、耐人寻味。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以意象为切入点,开展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主意象
在古诗词中,意象往往浸染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用来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的物象、景象等。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含意。比如,清代的姚际恒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桃花颜色鲜艳、姿态妖娆,容易使人联想到面容白里透红、容貌娇美的女子,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愉悦的审美享受。因此,古人常用“桃花”来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周南·桃天》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过描写盛放的桃花来歌咏新婚女子的娇媚可人。《题都城南庄》中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用红艳艳的“桃花”来映衬“人面”,写出了女子的青春貌美、风韵袭人。《女冠子·昨夜夜半》中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用“桃花”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写出了女子的楚楚动人。
前面提到的这些作品往往以某一景或物为主意象,以此来描写人物或抒发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主意象,把握主意象的特点,以此来品读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示例:
汉宫春·潇洒江梅
【宋】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这首词中出现了多个意象,如“江梅”“竹梢”“霜雪“燕子“塞雁“小溪“茅舍“疏篱”“微云”“淡月”“江天”等。但是,细读作品,学生就会发现,这首词的主意象是“江梅”,即“江畔的梅花”。词人写“竹梢”“霜雪”“燕子”“塞雁”等意象均是为了赞美江畔梅花的清疏、高洁。
梅花晶莹高洁、不畏严寒,为“岁寒三友”之一,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倔强坚韧的品格,有一种不惧冰雪、敢傲霜雪的气度,还有一种怡然自乐、不与群芳争艳的志气。文人墨客们大都喜欢咏花弄月的原因,一定是梅花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与诗人的一种意志、一种情怀或者某种遭遇暗合,于是诗人便借梅加以抒发,借梅予以寄托。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梅花的品格与陆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了陆游的特别钟爱,在陆游的心目中,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千古爱梅的诗人,若从咏梅诗篇最多、诗品最高、诗传最广上论,无疑当首推陆游。陆游一生对国家忠贞不渝,他将梅花这种自然物象与个人的身世之感慨相联结,并以此作为失意的爱国志士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梅花的品格与气度相融,梅花所代表的精神也正是陆游一生的写照。陆游在一生中共写下了160余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中,不仅有独特的赏梅情趣,而且具有特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品格,或表露志向,或表达情感,无不显示出诗人的高洁品性。
二、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意象群
当然,在创作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些诗人或词人并不会着重描写某一个意象,而是会描写多个意象,使之组成一个“意象群”,呈现某种意境,表达某种情感。比如,《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描写了“春潮”“春雨”“涧水”“渡口”“空舟”等意象,呈现出一幅意境幽深的图景,表达了诗人的忧伤之情。又如,《苏堤清明即事》中的“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作者通过描写“落日”“笙歌”“杨柳”“流莺”等意象,表现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针对这类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意象群,让他们寻找这些意象的共性,从而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人或词人的情感。
示例: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这首词涉及多个意象,如“碧云”“冬雪”“炉烟”“烛火”“西风”等。词人并未着重描写某一种意象,而是通过写意象群,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那噫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天空中只剩下几朵碧云。窗外飘下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炉烟互相映衬……西风劲吹,春寒料峭,四周萧然,百花不发,暗喻南渡以后小王朝偏安不振的局面。词人联想到国事和自身的遭遇,心情格外沉重。她将绵绵的乡国之愁融入到所写的意象之中,抒发了对故国乡关的深切怀念之情。
总之,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意象或意象群,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美。719D8189-C83B-4DA1-9864-9C0E99FD3F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