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语言特色探析

2022-06-23倪亚红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反动派烈士纪念

倪亚红

1931年,柔石等五位左联青年作家被捕入狱,后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为纪念五位烈士,鲁迅特别创作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五位烈士生前的事迹,赞美了他们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运笔如刀,以犀利的言辞揭露了反动派残害革命者的恶行,表达了对五位爱国青年的怀念。下面,笔者就谈谈《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语言特色。

一、冷峻凝重

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反动派势力猖獗。进步势力和革命青年频频遭受打压,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杀害。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并先生没有畏惧,而是坚守革命信念,不懈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的杂文大都言辞冷峻犀利,犹如利刃刺向敌人的要害。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左联五位烈士被害之后,整个上海为之震惊,但是由于受到反动派的打压,上海的众多媒体无一家敢发表相关言论。鲁迅并未直斥上海媒体的无所作为,仅仅以“不愿”“不屑”来概括。这两个词看似简单实则大有深意。左联五烈士被害本是事实,作为媒体,它们应当伸张正义。但是,当时上海的媒体却出奇一致地选择了缄默。这种缄默,或者是因为“不愿”,或者是因为“不屑”。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言辞陈述这件事,看似平淡,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时媒体的軟懦和无能。“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作者看似是在反驳柔石信中的话,实则是在借此揭露反动势力的专制、残暴。对于反动势力的所作所为,作者洞若观火,却迫于诸多原因无法当面斥责,只能假借他事来表达内心的愤慨之情。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深谙时局之黑暗,也深知革命之艰难。他创作《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既是为了追忆已经逝世的烈士,也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希望他们坚持与反动派作斗争。在叙述之时,他有意收敛自己的情绪,以冷峻沉凝的语言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二、言简意赅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极其简练,内涵却极其丰富。一字一词皆有深意。

“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作者将写文章与“使刀耍棍”相提并论,认为柔石要想改变一贯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困难。但柔石显然不这样认为,斩钉截铁地答道:“只要学起来!”看似简简单单五个字,却蕴藏着千钧之力,既展现了柔石“革命”的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柔石的赞赏之情。言辞虽简,寓意却深。当作者得知五位烈士已经被杀害的消息时,他并没有发表长篇大论来表达内心的愤慨与不满,而是只用了一句话进行高度概括:“原来如此!……”。柔石在遇害之前还给作者写了信,但作者还没来得及回复,柔石就已经被反动派杀害了!作者心中的痛苦、悲愤可想而知。但是,在文章中,他却表现得极为克制,将千言万语化作四个字:“原来如此!”难怪自己再没有收到柔石的消息,难怪外界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传闻,只因为那五位热血青年已经壮烈捐躯了。反动派势力终究没有放过他们,而是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向他们斩去!作者将笔下的文字化为利箭,射向敌人的要害,在揭露他们真面目的同时成功地激起了民愤。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而且是一名勇敢的革命战士。他创作文章不单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时事的看法,更是为了唤醒民众,让人们时刻亥保持清醒的头脑,直面血腥的现实,化悲愤为力量。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作者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陈述事实,发表议论,针砭时弊,直指要害。

三、生动诙谐

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作者记叙的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因此,他在介绍对方生平时采用了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做能很好地拉近读者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这段话是关于白莽(殷夫)的描写,写得很笼统。对作者而言,最为清晰的一点是代白莽收信的女士的名字极其怪异。作者简要地交代了白莽和那位女士之间的关系,使得白莽的“特立独行”更加深入人心。白莽本人已经极为独特了,而他身边的人也跟他一样特立独行。哪怕只接触过一次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两人在一个热天相见,但白莽身上却穿着棉袄,浑身上下全是汗水,这形象确实有些滑稽。但是,白莽这样穿着实在是事出有因。由于敌人的迫害,白莽的随身物品全被收走了。出门见客穿夹衫觉得不妥,因此只能穿一件棉袄。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记叙当时的见闻,在对白莽的追忆中揭露了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事实,也对白莽不惧牺牲、坚持革命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美。虽然屡屡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他却始终都没有放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也让读者更感悲哀:像柔石、白莽这样的好青年最终还是死在了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记叙柔石等人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革命者的追思,也借此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死难者的遭遇,不要让他们的血白流。

四、含蓄蕴藉

《为了忘却的纪念》不单是为了纪念逝去者,更是为了号召更多的人起来积极抗争。在文章中,作者使用含蓄的语言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作者在回忆柔石的生平事迹时,特别提到柔石的家乡——台州宁海,是因为那里曾经有一个轰动天下的名人——方孝孺。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大儒。他铁骨铮铮,不肯折节屈从明成祖朱棣,最后十族被诛。作者以委婉的手法将二者相互观照,借以展现柔石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又如“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柔石居于上海,原本想通过创办进步刊物来达成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生活的困窘、外界的压迫、反动势力的步步紧逼,他的理想最终破灭了,他的处境也更为困窘。作者并未细述柔石失败的原因,而是以“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一笔带过。作者不想细说,一是因为牵涉的因由太多,二是出于对朋友的宽容。柔石原本是一位进步青年,心心念念的都是未竟的革命事业,丝毫没有将自身安危、生死荣辱放在心上,纵然深知现实很残酷,却不轻言放弃,而是以“自己的头”去“碰了一个钉子”。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记叙了柔石的遭遇,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严峻的社会现实,从而引发读者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柔石的“理想”最终破灭?面对理想破灭的现实,柔石又将何去何从?亿万饱受反动势力欺凌的贫苦大众,又当何去何从?

看似委婉含蓄的语言却大有深意。作者并未直接痛斥敌人,而是引用古人、古事来影射今人今事。难怪他的作品会被誉为“时代的忠实记录”。

鲁迅的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抗争意识和极高的文学价值。《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他为纪念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而作,在语言方面保持了一贯的风格。阅读他的文章,如饮烈酒,如品珍馐,让人既感酣畅淋漓,又感五味杂陈。B374B874-33FC-40EC-B07E-4B2BC71CE31F

猜你喜欢

反动派烈士纪念
纪念九一八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特别的纪念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