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2-06-23高岚
高岚?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本就涵盖了我国各个民族精神理念、文化思想,属于我国群众智慧结晶以及文明成果的具体表现,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积累,对群众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道德风尚等多方面都会造成影响,具有较为显著的教育价值,所以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丰富,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渗透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意义,其次阐述具体的融合举措,最后做出总结。传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产物,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动,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在课堂上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因此未来应当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陷入困境,教师加强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还是促进历史文明传承来讲,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总结为以下两方面:第一,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过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向学生讲授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技能,鲜少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情况,整体的教学格局比较单一,致使语文课堂容量不断萎缩,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协调发展。渗透传统文化最显著的教学价值就是可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既能够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又能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第二,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构建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内涵,是极其优质的育人资源,教师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用,从而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构建和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准和育人品质。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明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由于传统文化渗透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精准掌握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点,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将难以得到保障。语文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这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来讲是一项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该扎根语文学科特点,疏通传统文化渗透渠道,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日渐优渥,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也不再单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该加强整合课程资源,探寻并明确传统文化的渗透点,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语文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能无缝衔接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多元化思维体系和人文素养。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大体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种。首先,能够用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课内资源主要有古典诗词、古代神话、成语故事等课程,教师应该深度开发课内资源,使学生在领悟课程要点的同时吸纳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其次,能够用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课外资源主要是一些拓展性学习材料,包括与教材文本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背景资料等等,教师应该善于搜集和利用拓展性学习材料,深化学生对课文以及传统文化的认识,开阔学生的心胸和眼界,从而增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1]。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增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既可以是无形的思想观念,也能通过有形的文化艺术载体呈现,这种多样化的文化特征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时间尚短,无论是语文基础还是认知理解能力都处在起步时期,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如果仅限于口头讲解,不但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阻碍,也难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和传统文化产生透彻认识。多媒体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等优势,非常适用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除此之外,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也有助于教师更加便捷的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三)注重生活引领,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兴趣
纵观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实践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渗透与生活教育思想相结合,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毫无立根之基的,不但难以调动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推动民族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潜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很多小学生都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较为低迷,致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尽人意。面对这一教学疑难问题,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以生活化教学辅助传统文化渗透,注重并落实生活引领,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感知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吸納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幅度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2]。
总结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是新时代语文学科素养教学目标重要手段,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课堂上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立足于小学生发展实际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借此来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同时还能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
[2]杨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32).51DF5D51-E6AE-44C0-A7EA-AE9D4FCD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