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财经自媒体的“乱”与“治”
2022-06-23莫艳萍
莫艳萍
【摘 要】互联网时代,各类财经自媒体层出不穷,但却良莠不齐,有向广大投资者推送个性化、专业化的财经资讯和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也有少部分是披着“财经自媒体”外衣的“黑公关”,他们捏造和歪曲事实,观点偏颇激进,有意扰乱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以近年来财经自媒体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加强财经舆论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治理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财经新闻;投资理财;自媒体;互联网监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1]这个转化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创富模式不断迭代、理财观念不断更新、个人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投资理财诉求与日俱增,互联网平台上各类财经自媒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财经资讯愈加丰富。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利益驱使,财经自媒体在野蛮生长过程中不免乱象频发,必须加强治理和引导,才能推动其良性健康发展。
一、现状:迅速崛起但野蛮生长
(一)受到追捧,越来越火
目前,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活跃着大量财经媒体账号,除监管机构和传统财经媒体外,不少个人和民营公司注册了各类自媒体账号,生产和传播各类财经资讯。
从传播内容看,这些财经自媒体有新闻资讯类、股评类、泛财经类、热点解读类、企业家类等。新闻资讯类,每天传播财经新闻;股评类,传播与股市有关的预测和分析评论;泛财经类,内容多为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史等宏观话题,以及行业研判、行业评论等;热点解读类,主要针对热点事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解读或评论;企业家类,写大企业、企业家、企业战略、行业趋势,侧重讲故事。
从网络影响力看,财经媒体账号影响力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统财经媒体的公众号,如央视财经、第一财经等,其无论内容还是标题,都比较客观公正,专业度和可信度得到读者认可,因此,即使在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依然处于第一方阵。第二类是财经自媒体大号,他们拥有大量粉丝和超强人气,却良莠不齐,普遍存在标题党、内容肤浅、过分商业化等现象。第三类是大多数中小财经自媒体,这类自媒体如果不能从数以万计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跻身第二类头部大号,往往会因为流量和影响力不够,没有持续的广告收入而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2]
相较于传统财经媒体,财经自媒体更灵动、有个性、接地气、互动性强,吸引了大量金融小白、入门级投资者,让其中一些收获大量粉丝,迅速崛起,成为大V和网红。
(二)利益驱使,乱象频发
内容和运营,是财经自媒体成功的两大法宝。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好内容需要沉淀、积累和打磨,需要资源和人脉,非常耗时、耗力。为了赢利,不少财经自媒体打起小算盘走“捷径”,一方面传播各种未经考证的消息,用偏激言论引流,聚集一些盲从粉丝;另一方面售卖投资理财课程、推荐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甚至和客户直接交易,对客户进行精准收割,“金融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乱象层出不穷。
1.操纵市场大割“韭菜”
财经自媒体通常通过公开分析财经方针政策、解析金融市场走势、揭秘或爆料“独家消息”、点评财经新闻信息、揭露其他财经博主“套路”等形式引流。而待粉丝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一些财经自媒体博主开始建立粉丝群、提供付费服务,利用广告、带货、荐股、操纵市场等方式变现,扰乱市场,大割“韭菜”,非法获利。
坐拥400多万粉丝的财经博主徐某某,2018年3月开始建立粉丝群,他把不同级别的粉丝放入相应等级的群,提供差异化服务,收取信息服务费,之后又以发布虚假广告、非法经营证券期货等方式牟利,最终“翻车”,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2021年8月,微博粉丝41万的财经大V易某,因非法从事证券投资咨询,被中国证监会立案。2021年8月27日,“牛散”方某被浙江金华公安执行逮捕,其在2019年至2021年,伙同几名中介与多个“黑嘴”团伙,利用直播间、微信群诱骗投资者高价买入70余只股票,非法获利超过2亿元,涉嫌构成“抢帽子”操纵证券市场犯罪。
2.操控舆论引发市场动荡
资本逐利之下,个别财经自媒体账号丧失中立原则,违规自采、歪曲解读经济政策、唱衰唱空金融市场,误导网民,让社会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质疑甚至严重误解,引起部分网友、市场利益主体跟风炒作,干扰政策执行,或导致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引发市场波动。比如,这些年楼市调控时,屡有恶意曲解相关政策、制造市场恐慌气氛的言论,引发部分购房者担心房价上涨而恐慌性入市,一些地方的楼市越调控越涨价。再比如,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强化市场监管,但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从一些财经自媒体嘴里出来,却变为恐吓、限制民营资本发展,挑起资本与人民对立,将共同富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民营经济对立,引发负面舆情和市场资本恐慌情绪。
受利益驱使,部分商业网站平台及其自媒体账号充当“黑嘴”造謠传谣,制造市场恐慌。2022年2月,因网上陆续冒出关于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信息,引发市场误解,造成宁德时代股票大跌。2022年2月21日,雪球某用户发布“腾讯将被重锤”一事引发广泛讨论,带起市场恐慌情绪,腾讯股价下跌5%。自称“中国第一财经大V”的黄某,利用“黄某看金融”等粉丝上千万的自媒体矩阵引流,拉粉丝参与自家P2P平台,最终造成6.62亿元无法兑付。这家自媒体平台推送的文章标题风格夸张惊悚,2022年7月13日,警方对平台股东黄某等3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黄某看金融”等自媒体账号也被关停。
二、治理: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稳定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贸易战、金融战、舆论战、外交战、科技战、生物战、粮食战等多场较量中。而这些,都离不开“舆论战”的助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引导、监管好财经自媒体,关系市场稳定、金融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开展专项整治,铲除市场“毒瘤”
自2018年起,中国证监会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股市“黑嘴”、网络非法荐股、庄家大V联合诱骗投资者等行为,坚决铲除市场“毒瘤”,维护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其中,在2018年5月部署的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中,被查办的市场“黑嘴”,有的涉嫌编造、传播证券期货虚假信息,有的涉嫌蛊惑交易,有的涉嫌“抢帽子”交易,有的通过组织团队诱骗投资者入群入会涉嫌非法经营咨询业务,涉及的主体既有持牌咨询机构和分析师,也有网络工作室、大V、博主等并未取得业务许可的机构和人员。[3]2021年8月,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重点聚焦财经类“自媒体”账号、主要公众账号平台、主要商业网站平台财经板块、主要财经资讯平台等4类网上传播主体,重点打击散布“小道消息”等8类违规问题。[4]随即,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多个平台相继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财经自媒体账号。
(二)实施严格管理,净化传播空间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国家网信办又集体约谈10家客户端自媒体平台,就各平台存在的自媒体乱象,责成平台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全网一个标准,全面自查自纠。2021年9月1日,微博发布关于对财经自媒体违规内容进行整治的公告(一),公示第一批违规账号,共处置包括微博ID为“股社区”在内的52个账号,其中100万粉丝以上的账号2个,10万至100万粉丝的账号25个,1万到10万粉丝的账号20个。[5]各地证监机构也多次发布相关提醒。如北京证监局,截至2021年11月,陆续发布了8批北京辖区不具备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资质机构名单,点名多家平台、网址、公众号或财经自媒体大V存在“风险”或“极高风险”。
三、监管:多管齐下促进良性健康发展
(一)职能部门:守土有责,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职能部门应主动作为,继续深化财经自媒体涉新闻信息传播乱象治理,规范财经自媒体账号可发的内容范围和自媒体平台的编审尺度,给他们戴上“紧箍咒”,促使其规范运营,改变野蛮生长的经营方式,让各方在监管之下有序经营;不断完善证券投资咨询领域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持牌业务内容和行政执法权限;证券监管部门与网信办、互联网协会等加强合作,商定相关行业标准,运用新监管技术、监管手段持续重拳出击,集中清理违规账号和信息,遏制“黑嘴”乱象;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让网络空间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提高学网、懂网、用网能力,守土有方、履责有力,走好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6]
(二)财经自媒体平台:担起责任,不单纯追求“流量为王”
在持续媒介化的社会中,财经自媒体平台应更规范、谨慎,恪守行业准则,经营、运作中把新闻传播相关规定作为准线,有底线思维,良性参与市场竞争;切实履行主体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履行身份认证程序;尽量吸纳有才学、深谙传播规律的财经主管部门人员、业界专家学者入驻,提供准确、专业的财经信息,满足网民需求;发挥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为投资者把握二级市场动态、进行分析和决策提供专业有价值的建议,让金融领域和财经信息传播领域和谐有序。自媒体平台还应把提供优质内容和精准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编审水平,不能为了流量,扶持一些博人眼球、违规自采的内容,也不能一味依靠大数据算法推送内容。
(三)财经自媒体作者:提供优质内容,高唱“好声音”
自媒体作者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发布专业、真实信息和理性声音,创作优质、有独立观点的财经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投资者和读者的长期认同;要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声,才是受网民欢迎的好声音;要坚守职业操守和底线,不违规转载、抄袭他人作品,不胡编乱造,不为了私人利益充当金融“黑嘴”、搞标题党,更不能炒作负面信息,胡乱推荐产品;要在提升流量、收益、影响力的同时,避免被利益诱惑而剑走偏锋,沦为他人挥向祖国的利剑。
(四)传统主流财经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主导权
与个人或者商业平台运营的财经自媒体相比,官方运营的主流财经媒体因其审核流程的专业和严格,更权威、准确,更被网民信任,但由于其互动性较弱、实用性不强,与受众的联系并不紧密。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传统主流财经媒体必须顺应时势加快融合步伐,全方位布局打造融媒体矩阵。要发挥自身人才、技术、渠道、资源优势,在内容、渠道、手段、运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打造优质IP;应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供更加客观、专业、深度、及时的财经新闻,重塑、提升主流财经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结语
整治、监管和引导的目的不是让财经自媒体失去个性,而是让它们更规范发展。各财经自媒体平台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履行主体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增强专业性、权威性。财经自媒体作者应有法治意识,任何时候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声,才是受众欢迎的好声音。
参考文献
[1]郑庆东.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1:37-45.
[2]佚名.某些自顾吹嘘的“财经自媒体”,你的良心不会痛吗[EB/OL].(2017-07-03).https://www.sohu.com/a/154063183_515557.
[3]王京仔.400万粉丝金融大V“翻车”,财经博主们如何“割韭菜”?[EB/OL].(2022-03-3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19378.html.
[4]佚名.國家网信办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EB/OL].(2021-08-27)https://mp.weixin.qq.com/s/kBKRMCFDxSoRfv33VGtzOg.
[5]佚名.迅速行动!一批财经“黑嘴”账号被关停封禁[DB/OL].(2021-9-8)https://mp.weixin.qq.com/s/5tm-mY-GZjhWKsPcplAvfg.
[6]钮文新.谨防经济舆论“高级黑”:辟谣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EB/OL].(2022-02-09)http://www.ceweekly.cn/2022/0209/374280.shtml.
(编辑:覃世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