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角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举措
2022-06-23李裕
李裕
【摘要】化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将对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举措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举措的分析能为化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举措
在高中的各个学科中化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对化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效率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想要更好地提升化学课堂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避免传统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开展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讨论,也能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小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保证小组成员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让小组成员可以在学习中实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另外,教师也要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他们的学习质量是相同的,这样在每一组建立比赛,同时才能保证公正公平性,也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小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小组中选择一位有较强责任心和号召力的同学作为该小组的组长,通过小组长的凝聚力将组员凝聚在一起,这样更方便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在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要结合小组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等都要进行安排,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设计导学方案,明确教学核心问题
对于化学课堂的教学来说,导学设计对于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很多教师在导学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导学方案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只有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的核心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化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材料,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明确该内容中的核心问题,将知識层次化、问题化,从易到难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获取知识。在导学方案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所学的内容难点和目标进行明确,让学生可以能够分清主次地进行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这种导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学习。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上主体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设计教案落实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起到温故知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要对上一节的化学课程进行回顾,可以通过抽查或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消化和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也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并开展互动活动,课堂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相结合进行知识教育。加强随堂检测,验收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这对学生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网以及对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加强课后巩固,及时为学生纠错
对于学生来说进行课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地纠正。但由于任何学习都会发生遗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进行知识的巩固,就会造成知识遗忘。因此,想要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一定要为学生安排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进行运用。例如,在某种题型上如果学生反复出错,就可以建立改错本,将重点知识进行归纳,通过整理出解题流程,形成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形成记忆。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想要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就要构建一个高效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兴趣,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效果以及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化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全华.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空中美语,2021(7):81-82.
[2]张彩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线索和结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66.
[3]熊丽琴.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文渊(小学版),2019(9):661-662.
[4]马成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