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

2022-06-23张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9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设计初中英语

张虹

【摘要】本文基于STEAM学科融合的理念,将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三模块“太空旅行”中的第一单元Has it arrived yet? 和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的第四节“飞出地球”进行跨学科设计。借助物理实验工具及利用Wikihow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模拟发射器,将英语学习和物理学习结合,为一线教师在课堂中实施STEAM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AM;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

一、STEAM教育理念

“STEAM”是一种重实践、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学科整合,为学生创设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促使他们将学习的零碎知识融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其独特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逼近真实、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和积极情感的投入,并能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问题,从而稳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跨学科教学的设计

跨学科整合的本质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教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解构,找出学科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话题为引领进行建构。跨学科要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关注复杂问题或课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因此,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时,要抓住“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这两大关键。这也反映了STEAM的核心理念—将课本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以联系现实生活的综合性主题来整合优化学科教学内容。

语言作为一门思维的工具,与各学科结合都可以产生奇妙的火花。教师可以将英语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先以话题引领,创设与此相关的课堂教学情境与学习任务;再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设备向学生展示学科知识的交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体验实践操作;最后,学生针对教学情境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与合作,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输出一个联系现实生活的“成品”。

三、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思路,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中的Unit 1 Has it arrived yet?(下简称M3U1)和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的第四节“飞出地球”(下简称10.4)教学设计为例,阐明实施办法。

1.明确话题意义,挖掘内在联系

M3U1“它到了吗”和10.4“飞出地球”这两节课的话题都围绕着“太空”展开,都涉及到宇宙飞船、载人航天、登月、火星探索等信息,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感悟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与曲折,了解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通过对话题的分析,教师将物理中航天和万有引力的部分与英语中有关科技和太空知识的部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语言学习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

STEAM的跨学科课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设计真实性与交互性强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根据本节课的共同话题—“太空”,创设基于“人类探索太空”这一情景的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1:展示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插画和图片,导入主题—人们自古以来对于飞出地球,探索太空的渴望。再通过网站Bilibili,让学生观看科普视频《如果太空旅行成為可能,它将会是什么样的》,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讨论人类实现飞天梦的做法。

【设计意图】利用插画、图片、视频等多模态营造主题明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和建构已有的背景知识。

活动2:播放经典电影《火星救援》的片段,引出a trip to Mars这一话题。随后播放M3U1中Activity 1和Activity 2的录音,让学生提取本单元于太空的核心词汇:earth,moon,plane,spaceship,scientist,astronaut等,完成一则关于“火星探索”的新闻听填信息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电影里对火星场景的呈现—环行山、深沟峡谷、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增强学生对于这一距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的直观感受,为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增加真实性和趣味性。此外,通过观看视频, 还能使学生获取有关话题词汇地道的语音语调输入。

活动3:播放一段关于太空的背景音乐—《Cornfield chase》,让学生对宇宙和太空的特点展开联想。随后播放M3U1中Activity 3的视频,展示Daming和Tony两人关于制作飞船模型和火星探索的对话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Why hasn’t anyone been to Mars yet?的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聆听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背景音乐《Cornfield chase》,引导他们感受宇宙的浩瀚、辽阔和神秘。这首恢宏大气的音乐完美地勾勒出一幅广阔无垠的太空场景,让学生感知人类之渺小和宇宙之宏大,为后面回答“为什么至今无人登录火星?”这一问题做铺垫。

3.借助多种工具,增强学习体验

通过创设以上活动,实现了学科知识与学生自我感受的链接。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借助激光笔、荧光棒、八大行星投影仪等来增强本课关于“太空探索”的色彩。借助一些物理实验工具,如橡皮筋、绳子和小球等,结合案例让学生感受拉力,体验“飞出地球”的感觉(见图1)。如:让学生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问学生感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变化?小球如何才能飞出去?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时间允许下,可以邀请多个学生体验。

物理实验在英文语境中进行,体现了“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得学习过程倍增乐趣。

4.立足应用实践,完成迁移创新

STEAM教育注重实践。每一节课结束后就可以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输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成品”。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这一话题中,两个贯穿始终的元素是宇航员(astronaut)和航天器(spaceship)。因此在输出环节,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站Wikihow学习如何制作模拟发射器,将英语学习和物理学习结合(见图2)。

在Wikihow输入How to make an astronaut launcher?根据Wikihow上的英文指示,拿出工具:竹签、弹力球、吸管和护目镜,邀请学生上台学习制作模拟发射器。这是一个针对国外三到五年级学生的实践,非常贴近学生实际。其制作过程和工具也很简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继续实践,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最关键的是,通过登录Wikihow这一网站进行检索信息的举动,展示了信息时代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课文中Activity 3里You can go online to 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完美呼应,响应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方针之一—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四、STEAM教育的启示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要求培养的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STEAM教育能让学科知识、教育方式在师生之间真正融合。因此,面向新时代的现实需求,学校应鼓励开发结合STEAM教育的课程,教师也应积极学习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实践关于STEAM先进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从几个案例说起[J].人民教育,2017(11):76-80;76.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设计初中英语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