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而不休红柚梦

2022-06-23张月保

时代报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刘老蜜柚有机

“表皮红、海绵层红、囊肉红,雅称三红蜜柚,学名红中红蜜柚……”在树高约2米、冠幅约2米的一株柚树旁,一位中等个子、古铜肤色、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的老汉,用纯粹的乡音,侧脸手指树上粉红成熟的柚子,向着笔者爽朗侃谈。这位舍弃大城市舒适日子的退休老汉就是刘水长。

这是在金色光艳的秋日,笔者随县作协采风团一行来到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老嵊场村有机三红蜜柚种植基地看到的悦人一幕。

刘水长,1952年出生,1969年参军,1975年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地处湖北襄阳的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儿女均已成家,并在外地有各自的事业,无需操心,本可在襄阳古城安享晚年的他,却衣锦还乡,与老家的泥腿子们筚路蓝缕、爬山涉水、栉风沐雨,简餐简宿,一起追寻有机三红蜜柚的发展之梦。他曾是所纪委书记,即使退休后,人们仍习惯称其为“书记”。但笔者称呼其为“刘书记”时,他并不乐意接受。他说,过去的资历不能代表什么,现在,与乡亲们在一起,不要让他们有距离感。基于自己的50多年党龄,如要有点特殊的称谓,就称他为老党员,如要尊称他,就叫他老刘。笔者拗不过,又见他确实诚意,也就基本顺着他,权且称其为刘老。

刘老四周,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柚树傲立山脊、山坡、山谷,延伸面积180亩。秋阳映照下,树上的柚子悬于枝条,远看金黄富气,近看粉红娇人,一些还未成熟的柚子,外面还套着红色的纸袋,像高挂的一个个红灯笼,为贫瘠的山岗亮起致富星火。这片充满勃勃生机的柚树,连同配套种植的120亩橘柚、红豆杉,组成一个自成体系的以有机红柚为主的果业基地,几年来,成为名声远扬的脱贫产业示范基地,给周边贫困户奉送一个又一个“蛋糕”,得到党政和群众的一个又一个点赞。

“我2013年退休后,返聘在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撰写航空工业史。坐在办公室上班,在城里生活,既能发挥余热,生活又有规律,确实舒服。但考虑到当时的家乡还是贫困县,是家乡人民养育了我,我更应把余热发挥到家乡的脱贫致富事业中。与同在一个单位退休的老伴商量,是否回家乡为乡亲做点事,以回报乡亲。没料想,老伴也完全同意。就这样,2014年初,我辞去返聘的事务,与老伴一起回到了老家——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老嵊场村。”面对笔者的疑惑,刘老接着说:“回去做什么?开始,南昌的一个朋友邀我在家乡一起养牛,但面对家乡的实际,养牛难成规模。后经宁都的老果业经营专业户朋友建议,说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中有一种叫红中红的蜜柚是柚中上品,好看又好吃,发展前景好。于是,邀约同村几位乡亲,到平和县考察学习,并一起定下共同栽种红中红蜜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如何组织实施,刘老倾注了一腔心血。他上门动员、讲解政策、消除顾虑,特别是对贫困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树立脱贫信心,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思想统一起来;结合政策和山地实际,带头入股资金15万元,组建成立宁都县赖村镇洪源红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市场对外挂牌江西省显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乡亲们有山地的出山地,无山地的出钱,把村民的责任山、自留山、积存资金整合流转入股到合作社,并注重吸收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由社员选举了理事会,开始由我担任理事长,2016年以来,因贷款限制年龄原因,由年轻股东刘小林担任理事长,我担任副理事长。刘小林常年在外地发展,理事会还是由我代行理事长事务。社员入股山地不限面积大小,入股资金不限多少。现入股山地300亩,股金110万元。一開始,股东1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看到我们合作社的发展势头后,加入合作社的乡亲逐年增多,到目前为止有股东31户,贫困户12户,与合作社签订劳务合同的贫困劳动力23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人。股东在合作社劳务增收和分红。”刘老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发展红中红蜜柚,我们开始走的是生产安全食用农产品的路子。不用化肥不用激素,用非转基因花生麸搭配有机海藻肥。我老伴也全力支持,虽年近古稀,但克服年老的困难,2016年、2019年先后到南昌参加无公害生产绿色产品质量管理员培训并经考试获得合格证书。2014年种植的红中红蜜柚,2016年试挂果, 2017年开始严格按国家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管理,并申请有机产品认证。2020年结束3年转换期,经杭州格律认证有限公司认证,认定我们的红中红蜜柚为有机产品,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刘老热情地招呼慕名前来购果的客户,大家边品尝刚从树上摘下的三红蜜柚,边听刘老解惑释疑。

看着黄里透红的表皮、粉红的海绵层、浅红透亮的果肉的三红蜜柚,笔者和客户的食欲已燃放,顾不得矜持,大口吃了起来。柚肉到嘴,只觉口感脆柔、津足味甜,香甜味比普通蜜柚更浓郁,酸味比普通蜜柚大减,柚子味纯正。“色、香、味都好,确实比普通柚子好吃。”品尝者纷纷赞道。

这时,笔者凑前凝视刘老,只见他神情健硕,虽已70岁,却仍硬朗得像中年壮汉。透过他黑里透红的面庞,仿佛可看到他像三红蜜柚那样的表象与内心。

扶贫的春风吹暖了大地,也吹拂着刘老的良知。在刘老的倡导下,合作社应势而行,将发展三红蜜柚与扶贫有机结合,不仅把村中的贫困户作为扶持重点,将他们列入首选的入社对象,还在安排劳力时,优先考虑股东中的贫困劳力和非股东贫困劳动力,为扶贫之船一起撑篙。

“我现年58岁,大儿子、二儿子已成家在外地打工,小儿子未婚在家待业,家住老嵊场村,2013年因养牛蛙亏损欠了10多万元,后因举债致贫评为贫困户。2014年加入洪源红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合作社聘为生产管理人员以来,我常年有事可做,为合作社管理用工等事务,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果园忙时,老婆也来合作社做工,每年也能挣到6000余元。”刘旺生,这个曾经既尝过创业甜头,又吃过创业苦头的过来人,谈起在合作社得到安稳的务工岗位,脸上洋溢着年节喜气,对刘老和合作社充满感激,“如今,我把合作社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棵三红蜜柚当作自己的儿女照料,我要共同努力,把三红蜜柚做大做强,以回报刘老和合作社的关心关爱。”

笔者来到建在果园中的三红蜜柚果品仓库,见到一位年轻小伙正在已封口的包装了三红蜜柚的纸箱上写着什么,便饶有兴趣地与他攀谈起来。

“我叫刘志明,老嵊场村人,现年36岁,家中4人,成立合作社时我们家入股10万元,现在合作社从事三红蜜柚外销发货工作,月固定工资3000元。在家门口务工,既可帮助老婆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又可挣到钱,还可学到三红蜜柚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一举三得。有机三红蜜柚品质好于普通柚子,因管理精细,投资成本相对较高,销售价格也自然较高,现在每斤5元左右,适合追求健康食品的人群。目前主要以电商形式销往辽宁、北京、上海、珠海、南昌等地。随着有机三红蜜柚成品果产量质量的逐年提高,合作社效益也将逐年提高,社员每年可从中分到可观红利,我同他们一样,信心满满,将为三红柚的发展共同努力。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做强做大销售平台。”年轻小伙欣喜地告诉笔者。笔者和在场的采购商、观光客都被他的信心和决心所感动,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在果品仓库的门口,笔者见到一位正在为三红蜜柚装箱的中年妇女,只见她熟练而又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黄中带粉红表皮的三红蜜柚装进纸箱,像是在包装一个个金元宝。笔者上前与她聊起家常。她名叫温百花,现年55岁,也是老嵊场村人,家里因人口有11人之多,而劳力少,早年被评为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后,农忙时在家农田里劳动,农闲时在三红蜜柚基地务工,在合作社劳动年收入1万元以上,加上10万元股金每年分红几千上万元作为家庭辅助收入,至今也已脱贫。言谈间,温百花流露出对刘老及合作社感激和对三红蜜柚赞美之情。

沐浴着温暖和煦的秋阳,笔者欢欣地走访在地处319国道和泉南高速公路交会点旁的老嵊场村中。环村山林翠绿,溪水清碧,几座自然村落房舍亮丽,白墙平顶,宁静安详,显现富足气息。在与几位村民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居住在有机三红蜜柚基地旁的刘方珊大爷,年届80岁,怀着敬佩、爱惜的心情,时常对周边村民说,刘水长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助人精神好,大家要维护他的管理,支持红柚的生产和经营。

“水长老人家本可享受晚年悠闲的天伦之乐,但他心系家乡人民,心系扶贫事业,心系红柚梦,每天都在忙碌,为退休干部、老党员树立了榜样,在村里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村干部们都在向他学习。”在一起走访的村道上,老嵊场村书记刘海生深有感触,由衷感慨。

刘老发展有机三红蜜柚助力扶贫的梦想,政府支持鼓励得如何?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正要前去赖村镇政府寻求答案,路途中,恰逢时任副镇长廖中央到老嵊场村检查工作。笔者急忙探问起来。

“刘水长组织村民种植有机三红蜜柚助力脱贫的事迹,镇党委、镇政府已经知晓,并做了积极宣传。他退休不退志,老驥伏枥,为脱贫攻坚推波助澜,不但感动了群众,也感动了政府。镇政府对他和他的有机三红蜜柚基地尽力支持。2016年,有机三红蜜柚基地遭受水灾,镇政府为其争取到救济金3000元。为改善基地内交通,2018年,镇政府为其争取到县扶贫产业基地项目立项,硬化基地内主干道1公里,县财政无偿投入扶贫项目资金39万元,当年立项当年竣工。镇政府常年与县果业局联系,请求及时给予有机三红蜜柚种植技术指导。”廖副镇长告诉笔者,“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刘水长的基地栽种的三红蜜柚,在2016年注册了‘龙门前’商标国际分类29、31、42三大类,获专利2项。2017年后,每年均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20年结束有机产品三年转换期,正式进入有机食品行列。合作社于2018年由科技部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红蜜柚种植基地在2019年认定为赣州市食用农产品示范基地,镇政府随之确定为镇产业扶贫基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和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基地2020年有机三红蜜柚产量约15万斤,收入约80万元;2021年产量约15万斤,收入约100万元。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支出的劳务工资均在15万元以上,有的务工人员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4万余元。2018年,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听到如此振奋人心的答案,笔者欣慰于心。

就在笔者要脱稿时,刘老又给我电话传来好消息。2021年3月,他的公司被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22年3月,他的合作社被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评定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听得出来,电话那头的刘老,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接着他通过微信向我传来了相关文件和证书。

助农惠民,需要有好的政策,更需要有刘老那样的领路人。刘老的示范行动,必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愿刘老筑梦有机三红蜜柚的未来,年年盛开美丽之花,岁岁满挂香甜之果。

作者简介:

张月保,江西宁都人。江西省赣州市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在纸质、网络媒体。

责任编辑/卢旭

猜你喜欢

刘老蜜柚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大埔建蜜柚产业园助推乡村振兴
一次只爬两层楼
“柚”一年老家的味道
喝有机
古稀爷爷爱护蝉
第一次包蜜柚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密柚催红苗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