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栓塞,需加强监测和护理
2022-06-23孙慧
孙慧
近几年,随着大家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都知晓发生急性胸痛时,要警惕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但实际上,胸痛还可能是另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所发出的求救信号,那就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小细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该病常表现出胸痛、胸闷等症状,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冠心病而耽误诊治。肺栓塞若不及早处理后果很严重,比如小的栓塞、肺分支远端的栓塞,会引起胸痛、胸闷、气促、咯血、乏力、濒死感等症状,随时间延长可能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继而出现心衰;一旦形成大块的栓塞堵塞肺主干,就有引发猝死的可能。根据临床统计,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梗,因此需要高度警惕,高龄、心脏病、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手术后、肥胖、长期卧床者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胸痛、气促、濒死感等症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
肺栓塞一旦确诊,要紧急采取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伴随着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2~3周,忌用力咳嗽、用力解大便、大笑,以免因此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前脱落而造成再次肺栓塞。期间,患者可在床上多做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比如由家属帮助勤翻身,但要避免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注意抬高患肢30°,穿弹力袜,并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待水肿和压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住院期间,须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紫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有无咳嗽、发热等;准确记录24小时水液出入量。患者要经常做深呼吸,及时清除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采取机械吸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可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紫绀严重者,可进行吸氧治疗。
大多数急性肺栓塞患者无论是否给予溶栓治疗,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常规给予抗凝治疗。抗凝剂的选择及剂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出血風险、合并症、联合用药和患者偏好等。其中,出血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既往有出血史、活动性肿瘤、既往中风、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对于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在抗凝治疗期间要动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药浓度、抗Xa因子活性,以评估抗凝效果。
出院后患者也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日常生活中还要学会保护好自己,比如刷牙时应用软毛牙刷、不乱抠鼻子、衣服柔软舒适、皮肤瘙痒时减少抓挠等,以避免创伤和出血。
肺栓塞患者如果发生便秘,会导致腹压提升,影响静脉回流,因此饮食需以低脂、低盐、高纤维为原则,以预防便秘问题,同时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2500毫升,以有效稀释血液,促进血液流动。但是对于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则要适当减少饮水量,每天控制在1500毫升以下,防止出现心衰等问题。对于因消化功能弱、心肺功能差、入量受限等引发营养不良者,应通过肠内、肠外给以足够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