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2022-06-22王依诺王爱敏朱亚茹纪鹤骞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量表

王依诺,王爱敏,朱亚茹,纪鹤骞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1],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退化,且其心理状态会发生改变,其身心健康问题应得到重点关注。互联网在老年人口中的普及以及医疗信息化的推进,使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2]。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以此了解健康状况[3]。从电子资源中搜索、查找、理解、评估健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加以处理、运用,从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被称为电子健康素养[4]。网络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的便捷性以及网络咨询等就医方式的变化,要求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以评判辨别相关信息[5]。电子健康素养与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密切相关[6],因此缺乏电子健康素养可能会阻碍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进而影响其健康行为,这不利于其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对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旨在为社区医护人员制订提高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1年8~11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登州路街道社区、辽宁路街道乐陵路社区、浮山新区街道松山社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可以通过文字或语言进行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为本社区居住居民,在本社区居住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①严重听力、视力障碍或严重躯体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②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剔除中途退出或未完成调查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人均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保险类型、使用互联网年限、使用网络频率、每天上网时间等。②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由Norman等[7]研发,本研究采用郭帅军等[8]修订的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此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应用能力(5个条目)、 评判能力(2个条目)和决策能力(1个条目)共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非常不相符、不相符、不清楚、相符、非常相符”分别计1~5分,总分8~40分,得分越高代表电子健康素养越高,<26分低电子健康素养,≥26分为高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91,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③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修订版:采用曹文君等[9]修订的量表,包含健康责任(11个条目)、压力管理(5个条目)、营养(6个条目)、体育运动(8个条目)、人际关系(5个条目)、精神成长(5个条目)6个维度共40个条目,各条目以“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赋1~4分,总分40~160分,量表评分越高说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越健康。总分40~69分为差,70~99分为一般,100~129分为良好,130~160分为优秀。量表各维度分半信度为0.64~0.78,Cronbach′s α系数为0. 63~0. 81,量表重测信度为0. 6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1.2.2资料收集方法 团队负责人提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取得联系,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征得其同意和配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名研究者在社区诊所与符合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在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且征得同意后,将问卷发放给老年人,并应用统一指导语告知老年人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对需要帮助者,由研究者逐字逐条读出后,根据老年人的意愿与理解,如实客观地为其代填。整个过程严格遵循保密性原则。当场发放、回收并及时核对检查,有缺失项及时补全。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回收41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2 结果

2.1社区老年人基本资料 本研究有效调查社区老年人415人,其中男207人,女208人;年龄60~90(71.66±1.78)岁。婚姻状况:有配偶347人,无配偶6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6人,初中194人,高中及以上155人。居住情况:与配偶/伴侣居住326人,独居39人,与子女居住45人,其他5人。人均月收入:≤1 000元20人,1 001~元39人,2 001~元56人,3 001~元111人,4 001~元124人,>5 000元65人。自评健康状况:好174人,一般93人,不好148人。患有慢性病284人。医疗保险类型:城镇职工医保344人,城乡居民医保57人,其他14例。使用互联网年限:<1年99人,1~3年44人,>3年272人。网络使用频率:每天268人,每周几天47人,每月几天12人,从不上网88人。每天上网时间:< 1 h 184人,1~3 h 179人,>3 h 52人。曾有上网查找健康信息经历313人。

2.2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 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n=415) 分,

2.3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n=415) r

3 讨论

3.1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老年人群在数字化浪潮中被称为“数字难民”(Digital Refugees),以此形容其在网络环境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低水平,这可能与老年人群生理功能退化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和身体器官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变化,并且在利用获得的信息作出健康相关决定时,老年人本身就会表现出极低的自信[12],且还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年龄刻板印象,因为受到年龄歧视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也会迫使老年人放弃网络的学习与使用[3]。在电子健康素养各维度中,与应用能力维度得分相比,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得分略低,说明社区老年人在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的网络健康信息的过程中,以及对应用网络信息作出健康相关决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因此,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在老年人就诊过程中,避免表现出不耐烦和轻视的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的老化态度,鼓励其积极尝试并接受网络电子设备;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培训和知识讲座,增加其知识储备,重点提高其对于健康信息的评判能力和信心,以提高老年人群的电子健康素养。

3.2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促进行为需要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3],知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知识储备越丰富,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说明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意味着对网络健康知识的获取、理解、批判能力越强,这有利于老年人积累健康知识,而知识是行为改变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在对疾病和健康的了解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通过增强健康意识而采取健康管理行为[14]。因此,电子健康素养可能会通过老年人健康知识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责任感和健康意识,最终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压力管理和体育运动维度得分较低,均与电子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具体而言,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不会科学监测自己的脉搏,不会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等,同时,在遇到问题和压力时,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自己默默消化,而不是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这可能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医务工作人员在日常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鼓励并指导老年人利用网络论坛和在线社区等线上方式随时提出自己日常遇到的健康问题,主动寻求饮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心理指导等,即通过提高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其信息评判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家庭成员及社区医务人员加强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评估,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重点提高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的鉴别评判能力,进而为老年人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提供帮助。本研究仅调查了青岛市的社区老年人,可能存在区域局限性,建议扩大研究区域进一步研究,从而为政策和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量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