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合院民居演变的“模因性”

2022-06-22刘延静

河北画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礼制模因道家

刘延静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合院民居以庭院为中心联结建筑单体,使得建筑群体内部交通、功能统一。合院的布局形式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宫殿、宗庙建筑,进而发展至平民百姓的住宅建筑。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献、陶楼明器及画像砖,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合院民居有着不同的形态,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学者们大多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研究这种联系。这些文化基因在各个历史阶段受社会制度及意识的发展而富有变化,探讨这些文化基因本身的变化、发展以及它们对民居建筑产生的影响,能更好地分析当代民居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故笔者在此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从模因的角度探讨传统合院民居的演变。

模因(meme)是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最早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参照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作为文化模仿传播的基本因子,用于阐述文化演变规律[1]。何自然教授指出,模因论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解释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文化传承本质特征的演变规律[2]。民居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其背后的文化模因与人共同控制的[3]。建筑文化模因通过人这一宿主的大脑进行表达,民居建筑本质上是建筑文化模因所表达和传播的载体。根据道金斯对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分类法,建筑模因也可以分为基因型文化模因和表现型形式模因。文化模因是以人类需求为主导的建筑元素之间的逻辑规律,形式模因是根据这一规律适应外部环境的物质形式[4]。

合院民居建筑是以模因传递的方式进行演变的,传统合院建筑的现代传承同样遵循文化演化的逻辑[5]。因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经济文化与哲学观念都处于不断的演替之中,对建筑不断地提出要求,成为驱动建筑模因变异的重要动力[6]。结合合院民居的考古案例和现存案例,分析礼制文化、围合文化、道家文化三种基因型文化模因在历史阶段中的变异和选择,以及它们在人的主观表达下产生的形式模因。

一、礼制文化模因与建筑秩序

礼从中国原始的“礼俗”发展成“礼制”,进而成为“礼义”,并与政治、伦理、法律等密切结合,形成广义的“礼文化”[7]。礼的目的是为了规定事物的差别和秩序,而且要通过必要的表达方式,礼制就是对这种差异及其形式的社会规范。礼制文化模因贯穿了传统合院民居的整个发展史,原始氏族社会时,人们采用聚居的生活方式,礼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空间的等级,对房屋的前后进行划分。

奴隶社会时期社会阶级分化明显,礼文化逐渐形成礼制。《周礼》及儒家文化的出现将传统礼制文化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礼制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对建筑形态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礼仪制的影响下,同一座建筑内的堂、室、厢房各有各的功能,整个建筑平面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封建社会时期,在王权和民权的严格等级下,礼制文化模因主导的建筑意识形成严密的建筑等级制度,影响了民居建筑的各方各面,包含轴对称划分、整体面阔、进深以及开间的设置规定等。《唐六典》、《明史·舆服志》等建筑营建制度对民居的等级规定主要集中在对堂和门屋这两个礼仪空间的控制上。这一制度虽然对堂舍、门屋的形制规定很严,但是在堂舍和院落的数量上并未加以控制,这样就给宅院的总体规模留有余地。

传统合院民居的演变是一种礼制思想和等级观念的综合反映,是古代社会系统的伦理纲常在建筑空间上的秩序感体现。这种秩序在建筑上采用中轴对称、规整严谨的平面布局方式,从形态上强调风水观念及儒学礼制等级观念。传统合院民居中,等级最高的是建筑群体围合而成的“庭院”[8],前院的空间等级最低,越向后空间等级越高,这种等级观念也相应的反映在屋脊的高度变化上,越往后屋脊越高。在建筑群体内部空间中,正房(堂)是最重要的空间,明间用于供奉祖先,暗间为家中最为年长者的卧室。两侧的厦房作为晚辈的居所,遵从着昭穆之制的左尊右卑的等级观念,通常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按照兄东弟西来安排居住者。

二、围合文化模因与围合形态

从周原凤雏村的第一座合院式建筑,到明清时期具有地域特色的合院民居,再到当代民居庭院的发展,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传统合院文化经久不息地演绎着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性、对空间的限定性与对生活观的理想性。围合文化模因作为一种基因型建筑模因,它的遗传与传播同样遵循模因的传播特征,具有遗传感染性、个体变异性和自主选择性。它贯穿于传统合院民居发展的各个时期,有着很强的遗传感染性,因各个时期的发展环境不同,产生变异和选择。

奴隶社会时期阶级分化,居住建筑作为身份与地位的具象体现,围合文化模因主要体现在宫殿及大型奴隶主民居的营建上,出现以主体建筑(堂)、回廊、庭院、其他围合建筑为核心构成单元的早期廊院式布局。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中(图1)闭合的环绕性回廊限定出庭院空间,连接建筑单体,主体建筑位于庭院中间不与外廊直接连接。内廊与外廊借助台基、屋檐、建筑的立面与柱子形成檐下敞开型的廊空间,主要用于交通。

图1 陕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复原图

秦汉时期,家庭居住形态由大家庭转为小家庭式,围合文化模因选择也在小型民居中表达以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受到封建等级意识的影响,它在大型民居与小型民居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大型民居传承早期廊院式布局,但在庭院围合元素上有所变异,从成都出土的东汉庭院画像砖可以看出(图2),“廊”不再依附于建筑,而是独成一体,沿着民居的四边围成一圈,“廊”的空间功能分为两部分,两面围合有顶的空间做通道之用,四面围合的空间可用于居住,这部分的“廊”变成“廊庑”的形态,秦汉时期的廊院式布局的核心构成单元为主体建筑、回廊(廊庑)、庭院和高层建筑(望楼)。小型民居主要采用以高楼、围墙、其他建筑为核心构成单元的墙院式布局,陕西勉县出土的汉陶楼由主、副两院横向并连组成,左边院落是主体院落,为纵轴型建筑布局,大门与三层正楼坐落在轴线上,左厢房是重楼组合,是主人的起居场所,右厢房为两层高的粮仓,四角由院墙围合,附属偏院为佣人居住和饲养家畜家禽的地方。

图2 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隋唐时期,里坊制与均田制对民居的朝向、大小进行限制,《唐六典》等建筑等级制度也对民居的形式进行限制,这些限制下围合文化模因在小型民居和大型民居中趋向统一,民居形制呈现出廊院式与合院式交叉过渡的状态,其核心构成单元为主体建筑、廊房、围墙、其他建筑和庭院。从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三彩院落模型(图3)可以看出,廊的体量在秦汉时期的封闭型廊庑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形成小体量建筑,即半封闭型廊房,围墙的围合占比很大。

图3 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三彩院落模型

明清时期,围合文化模因结合地域环境发展,不同地区的合院民居在建筑密度、居住间距、院落大小、结构模式、群体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异,地域特征明显,但总体核心构成单元为建筑、檐下廊、围墙和庭院。陕西党家村作为现存明清古村落,在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合院民居围合特征得到强化(图4),庭院主要由四面建筑围合,隋唐时期的半封闭型廊房在这时期演化成封闭型厢房,并且再次借助建筑的屋檐和外立面,形成室内与庭院的廊下过渡空间,与奴隶社会早期廊院式布局中的廊在形式、功能上极其相似,体现了建筑围合形式的模因性。

图4 党家村民居围合形式分析图

传统合院民居的建筑形态在演变过程中,由围合文化模因主导的庭院空间一直被传承。而围合庭院的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主导了庭院围合形态模因的发展。传统合院民居的围合布局在演化过程中有很强的模因性。第一,一直坚持着以庭院为中心的围合方式。第二,堂所在的建筑是核心建筑,是庭院中体量最大的建筑。第三,廊这种过渡性的空间元素一直都存在,但在形态上有回廊-廊庑-廊房-厢房的改变,从大体量向小体量演进,从半开敞向封闭型演进。

三、道家文化模因与建筑意境

道家文化模因同样推动着传统合院民居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民居建筑取材、空间及意境的营造上。道家主张无为自化,应无变化,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认为自然的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在于以自然为运,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9]。道家文化模因中“道法自然”的取材观最先影响到民居的建材,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乃至当代社会,土、木、石、茅草等建材一直传承在合院民居的历史中。

传统合院民居在空间的营造受到道家文化中“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影响,注重“有与无”“实与虚”的变化,结构、墙体、屋顶是限制空间以实体存在的“有”,室内、庭院、廊下是实体分割下的虚无空间,并且在传统合院民居的演化中,很强调廊这种过渡空间的营造。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者被称为道家,神仙方士之说盛行,人们追求人神交通之事,崇尚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相通”,这种道家文化模因折射到民居的营造中,是对高层楼阁建筑的追捧。魏晋南北朝后,道家思想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建筑开始与自然山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建筑组群内部或庭院中,常常叠山理水,建筑本身还常常造在自然之间。唐时盛行的山池院、园林是在民居建筑中创造人工山水,贵族文士选择在郊区建房是把生活环境融入天然山水,都是道家建筑观念的体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为建筑意境的创造准备了优越的条件。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自信的建立,人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传统合院民居作为一种原发性的居住环境具有原发性的艺术形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礼制文化模因、围合文化模因、道家文化模因都是民居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体现。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会促使建筑文化模因的变异和选择,进而影响到建筑形式。主动适应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建筑模因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能得到长久的模仿和传播。作为基因型的建筑模因,礼制文化、围合文化、道家文化模因经历着各个时期社会背景的考验,始终传承在合院民居的发展中,是稳定且成功的复制因子,在当代以及未来会结合时代背景,继续传承和发展。作为这些建筑文化模因的载体,推测未来的合院民居建筑依旧会采用中轴对称的秩序感布局、围合的形态,注重过渡空间的营造和贴合自然的建筑意境营造。

猜你喜欢

礼制模因道家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