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机器人的顶级操盘手
2022-06-22王秦怡
王秦怡
韩超
韩超身上有很多看似矛盾的点。
他恋家,连续出海超过一个月就开始想家,但他适应力又出奇地强,碰到去国外作业,别人带足了老干妈、泡面,他是吃什么都行。
他不喜欢煽情,觉得既然选择了海油工程,就不要四处诉苦,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他像个顽皮的孩子狡黠一笑,“给领导汇报时,该说还是得说,必须让领导知道团队成员的付出和水下机器人的作业价值”。
这些年,团队里离职的ROV(水下机器人)领航员有二三十人,全是韩超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但他能理解,“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如果他们应聘到国外,还可以带回来丰富的作业经验”,他担心的是,“有些人还没有成才,如果改行就浪费了这些年的培养”。
看似矛盾的话,最后总能自洽。说来说去,作为首个获得国际权威ROV总监证书的中国人,韩超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拓展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市场,推动行业发展,让国内的人、技术跟国际接轨”。
聊到这儿,他想起一件往事。一次,一位陆地作业的同事来船上参观,看到他们坐在控制间里“只用动动手指”,就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轻松啊,跟打游戏一样。”韩超心里一凉:“这说明不少人不了解水下机器人。”
团队里的人喜欢叫韩超“超哥”,因为什么难题在他那儿都不是问题。“他一直是团队主心骨。”韩超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2017年的一天,南海番禺油田的一处海底电缆被渔船剐坏,业主找上门来,请求派水下机器人下海修复。ROV作业部紧急开会,项目组开始介绍具体情况,被业主直接打断,“别的都不用说了,我就问操作水下机器人的,这天气,你们能不能下水?”
韩超心里也绷着:按照作业规范,2.5米浪高不允许水下机器人下水,而那天的海浪已经接近6米,一个操作不当,四五千万元的设备将瞬间被浪击毁。谁来承担这个风险?
一圈人全望向韩超,等他回复。思考片刻,韩超拍板,“有办法,可以下!”他调整好船向,凝神等待那几秒钟的天机,“不能在波谷的时候下,波谷向上涌,一个浪头就把水下机器人直接顶上来了,要顺着波峰借着水势迅速推下水”。事后,有人把拍摄的下水视频发到公司群里,领导看见了,说:“嚯,这家伙胆够大的!”
“这次是维修一些水下设施,不难,最难的是决定水下机器人能不能下水,”韩超说,“别人说艺高人胆大,首先得艺高,纯凭一身胆是莽夫。我们做过实验,我算了下,6米浪高在它的负载极限内。”
但在另一些时刻,比如安装深水油气田的水下结构物时,韩超感到挑战巨大。
如果说在海平面下300米以内,人类还可以借助先进的装备饱和潜水(一种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超过300米,水压达到750吨以上,会让人直接窒息,水下机器人成了绝对的主角。这也意味着一旦深水作业失败,根本不可能派潜水员下水修一修、焊一焊,水下机器人深水作业的容错率很小,堪称一锤子买卖。
2012年,韩超带领团队负责荔湾3—1项目海管铺设水下支持工作。这次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荔湾3—1气田是我国首个大型深水气田,水深跨度从200米至1400多米,这也是ROV团队第一次深水作业。有了这第一次的成功,才算打响了深海能源战的第一枪。
当时正值台风季,海浪翻滚着,10多吨重的海管竟如海草般任凭摆布,上下起伏超过5米。“那个钩子焊在海管上,水下机器人要把机械手里的卡环卡进钩子。视线太差,最多看见一米,机器人的活动空间又小,你看着好好的,唰一下,钩子不见了,浪把海管抽顶上去了!机器人要再往前一步,10多吨重的管子砸下来,它马上被压扁。”
韩超(前排左)和同事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韩超正在检查水下机器人的状态。
韩超屏息凝气,死死盯着9台显示器和声呐、定位、油压等各种数据。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韩超终于摸准了钩子的起伏规律。他右手拉着操纵杆,指挥水下机器人一点点往前挪,左手操纵机器人的机械手,“3D感要特别强”,想象它的手就是自己的手。然后看准钩子最稳定的那个间隙,他果断出击。
卡环顺利“上钩”,全场沸腾了。
操作水下机器人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很高,闲暇时,团队成员常玩几把Dota1(一款即時战略游戏)。韩超最喜欢玩幻影刺客和虚空假面,那是两个把控全局式的英雄,拥有闪现、暴击、眩晕等大招儿。但在游戏前期,他必须通过带线打野、收人头不断提高装备等级;待到关键一刻,英雄出山,一锤定音。
如今,韩超在外工作了15年,提起故乡青岛,他说那里有他珍贵的儿时记忆,也有影响了他一生的人。
父亲对韩超影响很大。他有农村人朴实本分的一面,是镇子上的能人,“只要想做这个事儿,就很花心思”。父亲不是木匠,却常常设计出好图样,让别人来做,别人做不了,他就自己上手。韩超工作后,父亲最常唠叨的一句话是,“不要图挣钱多少,要好好长本事”。
但父亲并不死板,喜欢新潮事物,脑筋活络。上世纪90年代,他花了半年工资,买了一辆越野摩托车,整个镇上只有韩超家有。老家人多围着土地转,父亲却干起了酒类销售,一天能挣到100元钱。他还送韩超去了一家武术学校,学校四年级就开设了计算机课。
上高中时,韩超偏科严重,满分120分的化学、物理,能考到110多,英语却常不及格。他把时间花费在选修隔壁高职班的计算机课上,父亲也不反对。
很多时候,韩超都是按照父亲的风格在行事。2007年,他看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招聘ROV领航员,倍感新奇,就辞去老家电气工程类的工作,来到深圳。当时,没人知道这是一条走向哪里的路。
直到现在,韩超都记得初到深圳时空气中飞舞着的灰尘。车一路开,经过市中心的海洋石油大厦,又经过一条黄土飞扬的小路、一处正在施工的码头,终于停在一座裂着缝的二层小楼前。6月的天,又闷又热,韩超快要呼吸不上来了。
那时,水下机器人作业属于很边缘的业务,“我们都不在分公司,是分公司下的办事处”。船上居住条件不好:6个人挤在一个集装箱里;褥子常年湿答答;睡觉时,船摇晃着,韩超的头晕晕乎乎,于是就死盯着头顶上的铁锈看。
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超深水大气田“ 深海一号”正式投产,韩超曾带队负责主脐带缆水下回接的机器人施工工作。
水下机器人作业也不如想象中酷炫。机器保养、打磨除锈这类杂活儿由中国员工干,涉及到专业技术领域的工作,像软硬件维修、水下机器人下水等,都由外籍人员完成。
“他们修的时候不让我们看到,都是趁着中午吃饭时才修。我们想围观一下,就被支使去旁边干这个、干那个。”
韩超不服气,但他不是个喜欢硬碰硬的人。“要真想学好这个东西,就应该想尽办法去学。”他帮外籍员工冲咖啡、递工具,在生活中打成一片后,才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对方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韩超就和他们讲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讲中国的广阔市场前景……日子久了,有外籍领航员的态度软化,操作水下机器人作业时,喊他“Han,你进来”。
为了练习,韩超自创“土方子”。他把鼠标线当作兜住水下机器人的缆线,缠在几根柱子上,琢磨如何操纵它绕出来。他抱着英文说明书啃,一个一个查单词,再对照图纸找零件。为了记牢单词,韩超晚上睡觉前记一遍,早上起床再看一遍。再加上有计算机、电气工程方面的基础,他很快就可以独立操作了。
之后,韩超先后通过了ROV一级领航员、二级领航员、高级领航员、监督四个级别的考核,2016年拿下ROV总监证书。那年,他刚好30岁。
韩超(右)和同事讨论水下机器人的作业方案。
这几年,韩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能成为ROV总监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段时间,团队里有个外国人天天让中国员工刷漆抹油。作为带队人员,韩超建议他让新员工干半天、学半天。对方反问:“为什么?我干ROV的前三年,唯一一次进控制间,是ROV监督让我进去打扫卫生。”
“时势造英雄。国内这行太缺人了,国家海洋能源发展又很快,所以培养人才的速度加快很多。”韩超说。
目前,国际上ROV总监仅有500人左右。和很多侧重理论性的考试不同,ROV总监考核更侧重实战经验。自2012年开始,韩超就带队作业,从我国首条1500米水深的海底管线铺设,到全球首座10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超深水锚链系泊,他们逐渐成了外国客户口中的“外国专家”。
“到2016年,我干过40多个项目,所以考ROV总监时,初审很快过了。最后的考试也都是开放性问题,问具体的应用场景,我觉得不太难。”韩超说。
但相较国外,国内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少,配套体系不完善,离职率高,工作量大……容易陷入恶性循环。韩超团队里离职的人有去各类科研所的,那边工作相对简单,主要负责采集海底样品;有去国外公司的,薪酬相对高,也有专门的职业保护法。
“出海的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有故事的。”韩超说。早前,海上通信不好,有领航员到了婚礼前一日,家人还在想方设法联系他。现在,通信条件好了,但领航员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是少。韩超算了下,团队里的人基本上每年出海260多天,还有人出海超过300天。
一次,同事的孩子发烧到40多摄氏度,咳血,反反复复不见好转。直到一周后,这名同事才打电话给韩超,说他已经干完手頭的活儿了,想回趟家。
“因为接下来还有项目,他从不会中途回家,我问他原因,他才说。”韩超马上赶去病房探望,一进门就看见孩子额头上白色的退烧贴,小女孩问韩超:“叔叔,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韩超听了眼睛直发酸。
韩超很感谢妻子,家里所有大事儿,如买房、装修、孩子开家长会,他基本上都缺席,全是妻子搞定。“她怀孕3个月时高烧,快昏迷了,我那时在出海。后来我听说,她当时不停地跟医生说话,就害怕一下子过去了,再也看不见我。她生孩子,也是我妈陪的她。”
这些苦,韩超不愿意多说,“仅仅靠宣扬吃苦精神很难吸引人才,也会让水下机器人行业的科技含量被遮蔽”。但讲起儿子,讲起自己作为父亲的体会,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我觉得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环球人物》记者问韩超。
“有吧。上次他们班举办家长公开课,让家长讲各行各业的故事,有个孩子的爸爸提到了ROV。我儿子激动的呀,站起来说:‘我爸是ROV总监,ROV就是他操作的!’他还经常画画,画我们海油的Logo,一个戴白色安全帽的小人。他把我的名片偷偷拿到学校,回家后跟我说:‘你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名人,老师都知道了,你可不能给我丢脸。’”
出名后,韩超更加感受到肩头的责任。现在他想做的事有两件:一是推动建立国内自有ROV体系,“让我们考核、发放的证书能被国际认可,让我们培养的人才能进入国际圈子”;二是推动ROV设备国产化,“习总书记曾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强调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我们是央企,占尽了天时地利,应该牵头落实”。
采访结束时,记者随口说了一句“今天打扰你了”,没想到他马上截住,反复地说“要特别感谢媒体,让其他人了解这个行业”,顿了顿又说,“我相信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它不光能用来开采石油,还可以用到海底牧业、海底考古、海底采矿等领域,如果能因为采访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那太值得了”。
韩超,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06年毕业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现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海油工程ROV(水下机器人)总监。他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ROV领航员,也是首位获得国际权威ROV总监证书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