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莱坞神话与中国对话
2022-06-22许雨婷
许雨婷
自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之光蔚起,工业革命的登场与政治体制的变革助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以往笼罩在永恒圣灵下的神话世界逐渐开始分崩离析。19世纪80年代,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断然宣告“上帝死了,永远死了!”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浪潮中,神话降格为迷乱的呓语,神从人类的信仰之颠黯然退场。从上帝阴影下解放出来后,人类发现并开始肯定自我的价值。然而终极价值隐没后,随之而来的是诗人艾略特所描述的文化荒原与信仰危机之情境。在科学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成为指引人类前进的主流力量之社会中,人的焦虑、孤独、堕落、虚无却并未随物质世界的改善而得到缓解。20世纪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立足于此现代性危机,将神话视作解决现代社会精神痼疾的良药,潜心研究世界各民族神话,致力于构建人类同一的理想世界。坎贝尔不仅是学院派的研究者,还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神话推广人,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将坎贝尔奉为“尤达”,经坎贝尔归纳的英雄历险旅程的单一神话模式成为无数文艺作品的灵感源泉。
张洪友的《好莱坞神话学教父约瑟夫·坎贝尔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坎贝尔的专著,该书不仅对坎贝尔的学术思想脉络进行梳理,结合具体影视作品分析其神话观对流行文化的影响轨迹,亦尝试将坎贝尔的理论置入中国文化语境中,与之对话并为中国神话学研究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在导论部分,作者简述坎贝尔主要著作中的学术观点,并对国内外坎贝尔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与反思。国外对坎贝尔的研究包括前期对其著作的个案式批评与后期的专题论文与专著研究。神话理论家罗伯特·西格尔的《坎贝尔入门》是第一本研究坎贝尔的专著,在肯定坎贝尔对神话的体验式阐发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国内学界目前对坎贝尔思想的引入聚焦于《千面英雄》一书中归纳的单一神话模式,缺乏对坎贝尔学术观点的全面译介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该书第一章至第四章构成第一单元,追踪坎贝尔的学术思想脉络,对坎贝尔著作中主要关心的论题进行讨论。
第一章“坎贝尔的单一神话理论”,探讨坎贝尔在英雄神话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建构世界英雄神话的共同叙述模式。受印度神秘主义与现代心理学影响至深坎贝尔认为,英雄的探险不仅是突破外在世界的阈限,也是对内心维度的拓展,只有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英雄才能勘破二元对立的世界表象,真正获得包含宇宙奥义的精神启迪。此英雄之旅的历程借鉴人类学家范热内普之通过仪式理论的核心结构,通过对单一神话模式与通过仪式理论的不同支脉进行对比研究,张洪友博士肯定坎贝尔之理论对引导个体度过精神困境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指出坎贝尔过于关注个体的成长,神话服务于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英雄探险,忽略了神话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坎贝尔史前神话研究”,以《神的诸种面具》第一卷《原始神话》为研究文本,介绍坎贝尔为论证人类神话的同一性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人类生物学本能所具有的先天反应机制和后天生活环境中的超常符号刺激相组合,形成的铭印是世界神话共同性的生理基础。从人类共同的动物性根源去追溯神话产生的根源,立足于这一思路,坎贝尔认为诸多不同面具下的多元神话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张洪友以叶舒宪教授的大小传统理论、四重证据法理论与文化文本N级编码理论审视坎贝尔的史前神话研究,坎贝尔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世界各地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神话进行研究,阐释对被文字遮蔽的大传统讯息,探索神话意象的共同源头,此研究隐含对固守文字传统的神话观的挑战,他将世界各地神话并置为“上帝”的面具,是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框架的尝试,具有开拓性意义,但坎贝尔的论述存在理论先行、前后矛盾的弊病,书中许多观点基于推测而非对严谨的事实材料论证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重估西方神话”,在《神的诸种面具》之二三卷《东方神话》《西方神话》中,坎贝尔借鉴尼采在“比较的时代”中重估互相冲突的价值观念这一哲学思想,依据神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将世界神话区分为东方神话(印度神话、远东神话)和西方神话(欧洲本土神话、黎凡特神话),此外,坎贝尔还从女神文明的视角反思在父权神话宣扬的价值观的合理性,从印度神话的他者角度反观西方传统神话。坎贝尔的出发点在于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从比较重估神话遗产的过程中寻找不同文化对话的契机,建构促进人类从分裂走向理解与和谐的新时代神话。在为西方文化当前精神困境诊疗的目的下,坎贝尔建构了一个理想化的东方,因而他对东西方神话划分的有效性尚待商榷,在理想化的东方幻影破灭后,坎贝尔后期的研究又从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转向对西方价值观的宣扬。
第四章“归来的文化英雄”,以坎贝尔后期在《创造神话》中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在论证神话的同一性源起、重估东西方神话后,坎贝尔鼓励当代的神话创造者书写与人们生存处境紧密联系的现代神话,即表现人类大同理想的星球神话与激励人们面对生活挑战的个人神话。在坎贝尔看来,神话是对超越者的透明隐喻,神话隐喻论意在将神话与人的精神体验建立联系,解决因科学主义冲击而造成的传统神话失去有效性的困境,为神话在当下的存在赋予合理性,与此同时,这一理论也同时斩断了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只保留心灵维度神话能否承担起人们的信仰之重,有待验证。
这本书第五章与第六章可视为第二个单元,作者结合具体影视文艺作品论述坎贝尔对美国通俗文化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并尝试在中国情境与坎贝尔的神话学之间展开对话。立足于坎贝尔的英雄探险单一神话模式,美国影视业演绎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现代英雄神话,许多影片继承了坎贝尔人类同一的美好愿景,表现传统神话中个体救赎主题的同时,为处于困惑中的现代人提供精神疗愈,同时也展现了特质迥异的文化之间和谐共荣的世界图景,用超越种族差异的同一弥合现实世界中的分裂与战争之殇。张洪友博士以讲述台湾少数民族反抗殖民者的影片《赛德克·巴莱》为聚焦点,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反思坎贝尔的神话学,坎贝尔用同质化的视角看待世界各民族神話,但引发“雾社事件”这种大规模群体流血冲突的根源却正是种族间的神话信仰差异。差异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对人类大同世界的呼吁不是将问题简单化,忽略文化间不可通约的因素之存在,而是正视文化差异,寻找各民族更深层次对话的途径。
国内读者往往因《千面英雄》而认识坎贝尔,《坎贝尔研究》则为读者了解坎贝尔全貌提供窗口。张洪友博士立足于自身所受的文学人类学、符号学、比较神话学学科训练,不仅对坎贝尔的学术观念进行系统研究,而且结合坎贝尔在通俗文艺方面的影响力,分析其神话学何以触动现代大众,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诉求下,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资源借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