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得不选”反倒催生学术特色

2022-06-22詹福瑞

博览群书 2022年5期
关键词:明人选本格调

詹福瑞

中国古代诗歌以两种形态传世,一种是别集,一种是总集,唐诗的传播亦如此。据初步调查,唐诗总集应在700余种,存世460种左右。别集因为关涉到诗人研究,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而总集研究则相对较少。在总集中,又因辑录唐诗文献的分量,更重视有诗必录的汇集本,而不甚关注唐诗选本。然就研究意义而言,选本的价值不在别集之下,甚至有过于别集,它不仅有传统学术的作品辑佚和校勘的价值,更可借此描述某一时期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考察批评家或某一文学流派、某一地域的文学观念。选本研究,还有我近些年所强调的研究文学经典化的价值。因此研究梁代萧统编《文选》甚至成为一门学问,称之为“文选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诗选本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先是孙琴安、陈伯海、朱易安先生从揭示唐诗总集的书目文献入手,出版相关著作,继之傅璇琮、陈尚君先生率先开展唐人选唐诗整理与研究,渐次成果日多。聚焦明代,既有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专著,另有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孙青春《明代唐诗学》亦涉及选本,至于论文也是日见其多了。

孙欣欣此书的初稿是博士论文。她的研究兴趣在唐诗选本,对明代唐诗选本文献颇下功夫,查阅一手资料,对现存明代唐诗选本作了总体性考察。但受博士培养方向为文学批评史的限制,不得不选了这样一个题目,即以唐诗选本为入径,考察明代的诗歌批评。明代诗学思想极为活跃,各张门户,标榜己见,然如黄节所言:“有明一代之诗,步趋唐辙”(《诗学》),批评仍然是围绕如何学唐而展开。明初高启以唐诗为模范,“盖明诗步趋唐辙,季迪实为之倡,而摹拟之风,亦季迪为之始。”(同上)?弘治以还的前七子,虽言复古,而诗尚中唐。至王世贞、李攀龙等后七子起,论诗“必推盛唐”。到了公安三袁,始反王世贞、李攀龙“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王、李之风渐息”。然无论公安三袁,还是竟陵的钟、谭,都是浸淫唐诗甚深者。所以明代诗学与唐诗的渊源甚深,而唐诗选本则是明代诗学各家表达诗学观的重要载体。唐诗选本发展至明代,在继承前代唐诗传播与接受历史的基础上,与诗学批评密切结合,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明代唐诗选本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体现了明人在唐代诗歌文献整理方面的卓越成绩,同时也活跃了明代诗歌批评,丰富了明代诗学,极大地促进了明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因此以唐诗选本为入径研究明代诗学,是颇有学术眼光的。不仅如此,此一选题,也避开了明代唐诗选本和明代诗学已经取得很多成果的正面的综合性研究,使其在众多的同类研究中独具特色。

孙欣欣的答辩很顺利,论文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毕业后,她未急于出版论文,继续做明代唐诗选本研究,2015年加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唐诗选本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为子课题“明代唐诗选本研究”的负责人,更是集中精力于此,从文献到选本的内容更为全面而又具体地考察明代唐诗选本,研究不断精进,修改论文亦见明显提升,同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近些年来,项目评审是否促进学术进步,争议日显。肯定者自然占多数,但也不乏负面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项目体”,就含贬损之意。此处不想议论当下评职称以及升职中项目是硬指标给社会带来的趋利行为,仅就国家项目评审而言,年度项目看选题与设计,判断非实,带有一定的推测性,故评审结果未必一定合理。后期资助评的是书稿,而非选题设计,书稿学术水平决定了专家的取舍,评审结果更为科学实在。入选后期资助,说明欣欣论文的学术水平又一次得到未名专家的认可。

此书之创获在两方面最为突出。

深入考察唐诗选本与诗歌流派关系,探讨流派之争中唐诗选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选本的角度重新审视明代各家流派的诗学思想,以唐诗选本中的批评印证流派的诗学主张,此为其一。明代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诗学领袖揭起诗学主张的旗帜,或倡复古,或尚趋新、或论格调,或主性灵,呈现出鲜明的流派特征。而不同的派别,也都编刊有自己的唐诗选本。值得关注的是,孙欣欣此书为我们揭示出明代唐诗选本的编撰与诗歌流派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方面,唐诗选本的大量产生依托于各个诗歌流派宣扬诗学主张、确立诗歌范本的需求;另一方面众多诗歌流派的诗学主张因同气相求的唐诗选本而传播得愈发广远,影响也愈大。此书围绕二者之间这种紧密联系展开深入探讨。例如,在唐诗选本与复古诗派一节中,以选本为主线,通过选目之比较以及对评点、序跋的解读,不仅以有别于诗话等著作的视角重新考察复古派的诗学理论,同时也勾勒出了一条与复古派诗学思想发展变化交叉并行的选本发展线索,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展现了明代中期诗学复古的主流思潮。性灵派影响下的唐诗选本则是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来反观这一诗学流派在明代后期的巨大影响,从选诗对象、选诗标准及具体的诗作评点等入手,展现其与复古派之间激烈的诗学纷争。明代末季,竟陵派异军突起,其领袖钟惺、谭元春以编选唐诗的方式再次证明了诗歌选本在诗学论争中的重要作用,其《诗归》也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选本。其中《唐诗归》亦有单行本存世,集中体现了选家对唐诗的认识以及竟陵派的诗学思想。孙欣欣对《唐诗归》的解读细致深入,尤其是对钟、谭不以盛名选诗深层原因的分析,很有说服力,丰富了学界对《唐诗归》的认知。明末清初的诗坛,在流派纷争中慢慢呈现出调和融通的趋势。該书通过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唐诗选本李沂《唐诗援》的深入考证与解读,不仅纠正了学界对其作者与编选时间的著录错误,同时展示了这部唐诗选本融合各派思想、调和折中的选诗特色。

梳理唐诗选本序跋与评点,发掘提取明人的诗歌批评观,丰富了明代诗学,此为其二。明代唐诗选本具有很高的诗学价值,它以一种更为具体形象的方式传达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诗学观念。孙欣欣此书爬梳明人唐诗选本,归纳抽取出明代诗学中最突出的三个理论话题。首先是辨体论。明人在辨体方面有着独特的心得体会,辨体理论的发展较前代也更为突出。但是目前为止专门从唐诗选本角度探讨明人辨体观念的却不多见。而此书则通过对明代唐诗选本体例、序跋的分析解读,考察了明人对古体、律体的辨析;对绝句与律诗的关系探究;对五言古诗的古、唐之辨;对乐府的古、唐之辨。总结出明代唐诗选本大都采用的“以体为序”的编选体例,以及高棅《唐诗品汇》所构建的独特的辨体模式,从有异于诗学论著的角度充分展现了明人独特的辨体成果,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明人的辨体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是格调论。“格调”论是明代复古派诗学主张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书在唐诗选本视域下重新考察明人的“格调”论,既有某一时期唐诗选本中所体现的“格调”论的横向分析阐释,又有从先导者高棅的《唐诗品汇》以“格调”论诗,到践行“格调”论的胡缵宗《唐雅》将“雅格”“雅调”作为铨选诗歌的标准,再到李栻修正与改良“格调”论《唐诗会选》的纵向考察。一纵一横,从选本的角度较为全面展示了最具明代诗学特色的“格调”论。最后是性情论。“性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话题。该书同样是透过唐诗选本这面镜子清晰地映现出明人“性情”观发展嬗变的过程。作者通多对大量唐诗选本的深入解读,结合选诗评诗,提炼出明人丰富的性情观。其中有的选本体现出的是受理学思想浸染强调“性情之正”的“性情”观,有的选本则是在性灵思潮影响下,对“性情”的理解更侧重于人的一己真情,发现了选本形态下“性情”更为丰富的层次。

目前学界在处理选本这一批评形式上,还未具备像研究诗话那么丰富的经验,毕竟选本没有呈现给我们直接的批评语言,它最直接的批评就是选诗。然而要真正地掌握这种批评方式,对其做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不仅需要对诗歌史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具备对诗歌作品的良好感悟力。孙欣欣此书尚存在对选诗的把握不够到位,理论与选诗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但是学无止境,面对古人留下的这笔文学遗产,我们晓得本着严谨的研究态度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就一定会发掘出更多更珍贵的诗学理论。相信孙欣欣现在正在撰写的另一部明代唐诗选本专著,会呈献给学界更丰厚的内容,更新颖的面目。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明人选本格调
格调时刻
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考述(下)
唐诗选本经典性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选本数据与“何其芳现象”重审
背门
聪明人不看答案
聪明人不看答案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你穿错了谁的鞋
炫酷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