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在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6-21郝晓光
郝晓光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肥胖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密切联系,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导致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经过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内分泌失调紊乱是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运动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情绪等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中如果仅通过治疗很难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2]。为此,本文特选择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在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医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为29/21例,年龄18~55岁,平均(39.41±3.64)岁,BMI 28.57~44.52 kg/m2,平均(36.24±4.22)kg/m2,其中轻度肥胖者有13例、中度肥胖者有28例、重度肥胖者有9例;观察组男性/女性为28/22例,年龄19~56岁,平均(39.57±3.07)岁,BMI 29.68~45.36 kg/m2,平均(37.85±5.68)kg/m2,其中轻度肥胖者有12例、中度肥胖者有29例、重度肥胖者有9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获得大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分泌代谢病学》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者。②年龄超过18岁者。③临床资料完整、配合性较高者。
排除标准:由肝肾功能不全、呼吸道疾病、先天性疾病以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肥胖者。
1.2 方法 对照组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当患者确诊后,实施药物治疗与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是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定期进行测量体质量,持续调整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一旦产生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观察组内患者实施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①个性化健康宣传教育: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结合患者的学历和文化水平、年龄为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宣传教育,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如可选择发放健康手册、微信公众号发表相关知识以及专题讲座等,为患者介绍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应向患者强调科学运动和饮食对疾病的益处,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摆正自己心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性[3]。②用药护理:患者使用药物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等,告知患者必须要按照医嘱用药,严禁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剂量[4]。③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通过微信、短信的方式为患者推送合理饮食、健康运动的文章,如膳食的合理搭配、按时运动等,告知患者防治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的方法。同时,应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达到控制体质量的目的[5]。④心理护理:患者因为外貌和体型发生的变化、身体不适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并表现出消极、不自信和自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而后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鼓励患者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从患者的兴趣爱好入手,鼓励患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也可以使患者摆正心态,帮助患者树立减肥的决心,通过明示、暗示使患者坚持运动、控制饮食,每日称重,直视自己的进步,使患者能够一步步达到减肥目标。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组建交流、互助小组,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心得与体会,互帮互助,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控制体质量的信心。⑤行为护理:患者的个人行为习惯也会直接影响病情,所以,应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鼓励患者写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而后做出改正,使患者能够自我管理,逐渐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6]。⑥饮食控制:饮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一方面,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学习饮食换算法,使患者每日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比例,确保饮食搭配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告知患者必须要严格控制钠盐、糖类和嘌呤食物的摄入量。此外,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远程通信方式,了解患者每日营养的摄入量,通过远程指导,对患者饮食方案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并告知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方式弥补进食量,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通过食用不同食物的方式缓解症状。如口渴者可用天花粉、鲜芦根煎水待饮,告知患者少吃油炸类、煎制类食物。⑦运动锻炼:告知患者坚持运动的重要性,使患者合理开展有氧运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提高减肥效果。在运动时,应视患者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遵循循序渐进和因人而异的原则,确保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合理性,也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适量增加抗阻运动,帮助患者减肥[7]。⑧作息干预:告诉患者进行规律性作息的必要性以及早睡早起的好处,在患者住院期间协助他们调整好作息,也可适当进行活动,协助其增加夜间的睡眠时间。在家庭生活方面,还需患者的家属积极配合,选择和患者一同规律性的休息。⑨家庭支持:这种疾病的患者都需从各个方面进行长时间的调整,此过程中需要家庭的全面支持,且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和患者家属展开交流,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信任与协助,进而在患者离开医院后可以遵照医嘱执行,按时吃药、控制好自身的饮食习惯,并适量进行运动,保持规律性的作息。⑩定期随访:以电话的形式进行定期随访,主要是咨询患者最近的日常生活与疾病恢复状况,从专业角度给一些建议,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两组患者的减肥效果,显效: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内(18.0~24.0 kg/m2);有效:体质量指数下降明显,但不在正常范围内;无效: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或高于24.0 kg/m2。②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③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患者能够自主服药,并且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则为完全依从;患者偶尔性服药以及运动,可以偶尔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则为部分依从;患者不愿意服药,比较抗拒,也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则为不依从。④依从性好为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之和。⑤评价两组患者的BMI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减肥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减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减肥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依从性98.00%(49/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n(%)]
2.4 两组患者的BMI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对比 观察组的B M I 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BMI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对比()
表4 两组患者的BMI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对比()
3 讨 论
肥胖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危害全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如今快节奏和高生活质量的影响下,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8-9]。引发肥胖的原因不仅繁多,而且复杂,如内分泌失调、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代谢疾病、生活压力以及营养成分摄入过量等。其中内分泌失调占据主要的原因,因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功能系统,只有人体内各种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才能够确保代谢功能与生理工程正常运转,一旦机体内的某种激素或多种激素分泌过多、过少,则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进而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引发人们出现肥胖。在临床治疗中,单一的治疗无法达到调节肥胖的目的,所以应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全面及针对性护理[10-1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内患者实施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行为护理、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使患者明白疾病发生的原因。通过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督促患者运动,为患者树立减肥的信心与决心,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性,减轻患者的肥胖症状,尽快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12]。
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减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BMI得分与微电流脂肪阻力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为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患者采用全面及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有助于患者减肥,而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内分泌失调伴肥胖症患者中,能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且减肥有效率也较高,综合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