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6-21刁秀梅
刁秀梅 范 旭
(大连市中心医院脑外科,辽宁 大连 116033)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跌、失足摔倒、火器伤、工伤事故等所致的神经外科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大型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较以往明显上升[1-2]。参照颅脑解剖位置,对颅脑损伤进行划分,即头皮损伤、脑损伤、颅骨损伤,多种损伤类型可同时存在,患者遭受创伤后,脑内迅速形成血肿,且随着持续性的颅内出血,血肿不断扩大,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形成脑疝导致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凶险,患者必须及时抢救,否则病死率极高[3-4]。急性脑内血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服务,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此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内血肿患者,并对其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是十分理想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内血肿患者,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2.19±11.24)岁;其中,疾病类型:硬膜下血肿患者1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9例,硬膜下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13例,其他患者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20例,高空坠落伤患者14例,暴力打击伤患者7例,跌倒摔伤2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0~66岁,平均(42.61±11.03)岁;其中,疾病类型:硬膜下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合并硬膜外血肿13例,其他患者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13例,暴力打击伤共9例,跌倒摔伤共1例。将两儿童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关于急性脑内血肿诊断标准,满足手术治疗指征,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②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器官功能检测无明显异常者。③此项研究于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后开展。④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研究详情,并签字同意[5-6]。排除标准:①并发心、肝或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者。③并发血液或免疫系统病变者。④精神或认知异常,无法配合研究者[7]。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接收患者后即刻展开抢救,办理入院手续,展开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手术相关的需求,进行各项对症护理,在术后,需要随时对各项生命体征、身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并马上把各类异常告知主治医师,以对其进行处理。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①急救护理。开放绿色通道,准备好呼吸机、氧气装置等抢救设备,以及止血剂、强心剂、甘露醇、呼吸兴奋剂等急救药物,紧急展开抢救,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对于可以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对其施予吸氧,并把其床头抬升15°~30°,对于不可以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马上给其构建人工气道,对于呼吸道阻塞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气管切开,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休克者补充电解质溶液,15 min内静脉滴注250 mL 20%的甘露醇,给予患者刺激并评估其意识,对于昏迷的患者,需要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其加以评估,以掌握好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观察患者肢体活动程度,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初步评估伤情。②术前护理。连好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身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对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完成标本采集、手术备皮、术前用药等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及既往病史,意识清醒的患者,对其施予关爱、激励,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告知其手术相关的流程、所需的时间、最终的效果、主治医师(具有的专业性、权威性)、成功痊愈的案例等,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但同时,也应该告知家属术后可能会遗留失语、偏瘫等后遗症,让其做好准备,手术室准备好后,为患者更换宽松衣物,佩戴腕带标识,送入手术室。③术中护理。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需要辅助施术者、麻醉师对患者相关的资料加以核对,并给其建立静脉通道,辅助患者摆好体位,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在开始进行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身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遵医嘱用药,控制好用药剂量与输注速度,显露手术视野时,保护好肢体神经,对于非操作部位,需要应用手术巾进行遮盖,投递好各类手术器械,更为严格地进行三数、四清点。④术后护理。对患者所残留下来的消毒液、血渍等进行清理,给患者进行遮挡,以保护好其隐私,把患者送入到麻醉后恢复室中,在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且已经达到麻醉苏醒离室相关的标准后,才可以返回到病房中,告知患者与其家属手术最终的结果,进行病房交接,告知病房护士、患者家属在术后都需要注意到哪些。在术后的6 h,患者需要去枕平卧,并把其头部偏朝一侧,每半小时观测1次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躁动不安等症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雾化吸入,昏迷患者定时排痰,加强穿刺针和引流管护理,穿刺针固定在穿刺部位水平位置,引流袋需要更低于穿刺位置,对导管进行固定,防止其出现滑脱、扭曲等,留下相应的活动空间,患者在改变体位期间,需要夹闭好引流管,避免流入部分空气,间隔24 h需要更换引流袋,每1天都需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体积等,观察有无出血,给予疼痛干预,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采取呼吸调节法、音乐疗法,或应用针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减轻疼痛,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8-9]、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护理满意度[10-11]。①护理前、护理后随访3个月,采用FMA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比。②护理前、护理后随访3个月,采用ADL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功能成正比。③护理后,对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即前两项相加。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以[n(%)]代表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χ2进行组间数据差异检验;以()代表计量数据,以t进行组间数据差异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ADL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有所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均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分,)
2.2 护理总满意度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总满意度[n(%)]
3 讨 论
急性脑内血肿的病程进展较快,病情复杂多变,预后较差,致死率较高,因此,要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对其血肿进行清除[12]。在进行手术期间,需要给患者施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使手术最终的效果能够更为理想[13]。而临床上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需要使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来控制患者的病情,还应该站在前瞻性的角度上,预防凶险症状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14]。对于综合护理干预而言,其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具有整体性、系统化,近几年已经被大量应用到临床的护理工作中[15]。将该项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脑内血肿患者的护理中,术前对患者紧急展开抢救,密切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把握住最佳的治疗时机,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加上良好的术中配合,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对患者予以全方位的护理,警惕预防脑水肿、再出血等危急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导管护理,给予患者疼痛干预、功能锻炼等,使患者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护理,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6]。
在此次试验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AD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中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急性脑内血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ADL评分、FMA评分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另外,近几年,有研究人员指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把其应用到急性脑内血肿患者,可以增强其平时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对于护理能够更为满意,即95.3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17]。此外本人认为,护理人员还需要更为关注增强自己的护理技能、水平等,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内血肿,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FMA评分、ADL评分,能够给临床中给予更多的疾病护理参考,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