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6-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6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功能障碍

王 娇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脑梗死在临床领域有缺血性脑卒中之称,中医临床领域也将其称为中风和卒中,该病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受多种原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区域供血量不足,脑组织发生短暂性的缺血及缺氧症状,诱发脑组织坏死[1],直接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临床领域根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分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及腔隙性脑梗死症状,脑血栓形成属于临床领域多见的脑梗死,发病概率可高达60%[2]。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进展速度较快,若是不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导致脑细胞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3],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论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8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试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59~88岁,平均(68.96±5.36)岁,包括大脑前动脉梗死患者8例,大脑后动脉梗死患者7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2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57~89岁,平均(68.72±5.51)岁,包括大脑前动脉梗死病症患者7例,大脑后动脉梗死患者9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28例。纳入标准[4]:①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患者。③患者均在病症发生6 h之内入院接受诊治。④患者及家属均经主治医师解释后签署调查研究知情协议。排除标准[5]:①排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应用抗凝药物病症的患者。②患者均无颅内出血病史或者存在其他严重肿瘤病症。③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不足100×109/L。④患者均无心脏、肝脏及肺脏严重器质性变化病症。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本研究经过了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伦理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巴曲酶进行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注射液(生产厂家:黑龙江省泰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 023623;规格:0.5 g),用法为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滴注,若是肌内注射,应将阿司匹林注射液与4 mL注射用水混合后进行肌内注射。若是静脉滴注,应将250 mL的葡萄糖溶液与阿司匹林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以1~2 g为宜,每日2次。巴曲酶注射液(生产厂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31074;规格:1 mL∶10 BU),首次应用药物剂量应为10 BU,维持药物应用剂量一般保持在5 BU内,每间隔2 d进行一次药物干预,采用生理盐水对药物进行稀释后开展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应在1 h以上。试验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生产厂家: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 150001;规格:1.0×107IU/16 mg/支),用法用量为单次给药16 mg,将16 mg药物与3 mL无菌注射用水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推注时间应在5~10 s内[6]。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主要针对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5 d后及治疗15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的构音障碍、语言功能、感觉功能、肢体共济失调、上下肢运动功能、面瘫、视野、凝视能力及意识水平级忽视情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7]。分数为42分制。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的评分,总分数为100分,若是存在轻度运动障碍,则分数在96分以上,若是中度运动功能障碍,则评分在85~95分,若是中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则分数在80~84分,若是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则评分在50分以下[8]。

分析两组经治疗后出现溶栓治疗过程中大面积脑出血、再次脑梗死及植物生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9]。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经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1 d、5 d及15 d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分对比 经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1 d、5 d及15 d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 经研究,试验组发生大面积脑出血的不良事件人数为0例,发生再次脑梗死的不良事件人数为1例,发生植物生存的不良事件人数为0例,总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对照组发生大面积脑出血的不良事件人数为3例,发生再次脑梗死的不良事件人数为5例,发生植物生存的不良事件人数为2例,总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3%,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多发疾病,发生大都是由于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有吸烟不良嗜好、腰臀比例过大、饮食种类不协调、缺少体育活动、血糖值过高、饮酒量过大、精神压力过大、抑郁情绪严重、高脂血症或者心脏疾病引发,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若不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将对患者脑部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0-13]。脑梗死发生后,患者的脑梗死区域脑细胞部分会出现可逆性损伤及坏死情况,临床领域将这一病症称之为半暗带,若是有效对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进行恢复,有利于对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行恢复[14-15]。传统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方式大都是采用活血和脱水等措施以提供脑部保护,但是该方式对已经消除的脑梗死区域作用较小,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16-17]。溶栓治疗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也是对血流进行阻断的主要因素,通过溶栓干预,有利于对患者脑组织细胞血液供应情况进行恢复,降低梗死区域病灶形成的概率,提升患者生存率,最大程度提升神经功能的恢复效率[18]。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属于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药物的一种,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在纤维蛋白上发生选择性结合的作用,有利于对患者机体内的纤溶酶原发挥激活作用,使其向纤溶酶转化,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19]。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超早期干预,能够在患者病症发生后迅速发挥纤维蛋白的亲和能力,发挥溶栓效果,且在溶栓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药物在应用后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脑部区域的缺血半暗区域,属于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最主要药物。该药物能够快速恢复患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降低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有利于尽早发挥对缺血半暗带的抢救效果,且该药物价格较低,更符合患者需求[20]。

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1.26±6.58)分与(81.43±6.72)分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1 d、5 d及15 d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1±2.56)分、(3.24±1.62)分、(2.62±0.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不(81.26±6.58)分与(81.43±6.72)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1 d、5 d及15 d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91.63±5.47)分、(95.36±3.63)分、(97.88±3.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数据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病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功能障碍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