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比N还N”构式义识解机制的多维考察
2022-06-21马伟忠
○马伟忠
一 引 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像“他比女人还女人”这样的话。这种“S比N还N”表达结构比较特殊,其特殊之处在于副词“还”用来修饰名词,而且前后两个名词N形式相同。学界对“S比N还N”这一构式研究成果较多,但理论视角多有不同。宗守云(1)宗守云:《“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19—23页。、唐依力(2)唐依力:《析“比N还N”句式》,《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第22—25页。、徐茗(3)徐茗:《“X 比 N 还 N”句式中N的研究》,《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9—131页。等学者侧重于分析“S比N还N”组成成分以及整体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尤庆学(4)尤庆学:《“比N还N”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62—64页。、周锦国(5)周锦国:《“S比N还N”结构式的修辞学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第63—66页。、尚加加(6)尚加加:《“比N还N”句式与语境的关系考察》,《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第4期,第54—55页。等学者侧重于分析这一构式的语用修辞特征,张爱民等(7)张爱民、张爱玲、张秀松:《“X比N还N”句式探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67—70页。、吉益民(8)吉益民:《“X比N还N”比较构式的认知考察》,《语言与翻译》2012年第1期,第27—31页。、程亚恒(9)程亚恒:《“比X还X”构式的衍生机制与动因》,《汉语学习》2013年第1期,第59—64页。等学者从认知理论出发重点解释这一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产生机制与动因,王天翼(10)王天翼:《“S比N1还N2”的语言哲学解读(上)》,《外语学刊》2016年第2期,第6—10页。王天翼:《“S比N1还N2”的语言哲学解读(下)》,《外国语文》2019年第4期,第95—103页。则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一构式中前N与后N功能上的转变。总体而言,学者们对“S比N还N”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仍有研究空间。我们认同马伟忠(11)马伟忠:《试析“比N还N”及其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第65—73页。的研究结论,“S比N还N”构式的核心语义是“比”字句式群中凸显比较主体“S”属性特征并具有最强主观量的虚拟比较。我们的问题是:听者或读者是怎样识解“S比N还N”构式义的,其语义识解机制是什么。前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而这正是本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物性结构与概念整合理论分析“S比N还N”构式义识解问题。
二 构件N的语义特点
探究“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机制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这一构式的构件编码特点。“S比N还N”区别于其他比较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构件名词N的编码,因而解码者有必要解读N的语义特点,即N的语义类型与指称特点。
(一)构件N的语义类型
不同的研究目的产生了不同的名词语义分类方案,本文主要采用王惠等(12)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结构及应用》,《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第134—141页。的百科知识式分类。其中,名词可分为具体事物、抽象事物、过程、空间、时间五大类,然后再细分小类,分类较为详细,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名词语义类型。我们主要参照这种分类体系,同时以苏新春(13)苏新春主编:《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5—9页。主编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作为辅助参考,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进行检索(14)BCC语料库网址:http://bcc.blcu.edu.cn/,其他来源语料也会随文标明出处。构件S与“比N还N”在形式上是松散关系,比如在对话中S可省略也可后置,这些是“S比N还N”构式的变体用法,这些变体现象也是我们考察的对象。,将能进入“S比N还N”的所有名词进行归类统计,如表1所示(15)表1中表人名词包括人化的妖魔鬼怪神等事物,表空间名词包括具有地点属性的组织机构。。
根据Bybee(16)Bybee J.Frequency of Us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269-278.,例频率(token frequency)关注一个特定的形式在语境中出现的次数多少,而型频率(type frequency)关注一个语言成分出现在某一语言结构中的种类多少,语言结构的型频率越高,其框式表征越强,能产性就越高。从表1统计来看,“S比N还N”构式出现的例频率为1 010次,型频率为429次。“S比N还N”构式已经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和能产性。此外,不同语义类型的名词进入“S比N还N”构式在数量(表现为例频率)和难易程度(表现为型频率)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基本上构成如下所示的递减等级:
(1)具体事物N>抽象事物N>空间N>过程N>时间N
(2)a.具体事物N:生物名词N>非生物N>构件N
b.生物N:人N>动物N>植物N>微生物N
c.非生物N:人工物N>自然物N>排泄物N>外形N
(二)构件N的指称特点
我们发现能够进入“S比N还N”构式中的N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典型的属性特征,大多数能够以“摹像表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促使解码者产生生动的联想形象,如例(3)所示。
(3)女人(温柔、胆小、敏感、唠叨、心细、富有同情心等)、电线杆(高、细等)、雷锋(善良、乐于助人等)、猪(贪吃、蠢笨、胖丑等)、荷花(圣洁、清白等)、共产主义(物质丰富、按需分配等)、狐狸(狡猾)、菜市场(吵闹、拥挤等)。
这些构件N都具有较高的可及度(accessibility),沈家煊、完权(17)沈家煊、完权:《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语言研究》2009年第5期,第1—12页。认为,可及度是指说话人推测,听话人听到一个指称词语后,从头脑记忆中或周围环境中搜索、找出目标事物或事件的难易程度;容易找出的可及度高,不容易找出的可及度低。在通常情况下,可及度高低由搜索目标的客观状态决定,例如周围环境中个体大的比个体小的可及度高,有生命的比无生命的可及度高。因而,构件N可及度总体上又呈现出如例(1)例(2)所示的递减等级。语义学上,外延(denotation)和内涵(connotation)是一对重要的概念。徐烈炯(18)徐烈炯:《语义学》(修订本),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第16—19页。以“铅笔”为例进行说明:“铅笔”的外延是一切可以被称为铅笔的实体;而“铅笔”的内涵主要是指铅笔的性质,如它是一种书写工具,主要制作材料是铅。这种内涵规约了词的外延,也就是说,一个东西算不算“铅笔”得看它是否具有上述内涵。从类型学来看,典型的名词与事物、指称相关联,典型的形容词与属性、修饰相关联。也就是说凸显外延是名词的常规用法,而凸显内涵是形容词的常规用法。张伯江、方梅(19)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00页。认为无指名词性成分只表示该名词的抽象属性,而不指称语境中具有这种属性的具体的人或事物;无指指的是词的内涵,有指指的是词的外延。根据陆丙甫(20)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8年,第109页。、刘丹青(21)刘丹青主编:《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页。的研究,指量短语“那个”是指向外延事物实体的典型外延定语,“形容词+的”是典型的内涵定语。因此,我们选取“那个+N”“形容词+的+N”作为测试外延/内涵、有指/无指的形式标准,分别如例(4)(5)所示。
(4)a.邱比特现在的脸肿得比猪头还猪头。(何弼《星际闯将》,转引自BCC语料库)
b.邱比特现在的脸肿得比那个猪头还猪头。
c.*邱比特现在的脸肿得比猪头还那个猪头。
(5)a.李易……比绅士还绅士!(sdf周《大唐后裔》,转引自BCC语料库)
b.李易……比优雅的绅士还绅士!
c.*李易……比绅士还优雅的绅士!
例(4)中“那个”强化了N的外延实体,测试结果可见前N可以凸显外延,后N绝不能凸显外延。例(5)中“优雅的”强化了N的内涵属性,而“优雅的绅士”作为名词性短语单独使用整体上凸显外延,测试结果可见前N凸显外延,后N凸显内涵,(5)c不能说是由N内涵属性意义重复叠加造成的。
因此,如果说名词外延和内涵正如硬币的正反面,那么“S比N还N”构式中前N倾向于抛到硬币的正面,显示N的外延,是有指成分,后N倾向于抛到硬币的反面,显示N的内涵,是无指成分。
三 名词物性结构与N的内涵属性
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是Pustejovsky(22)Pustejovsky J.The Generative Lexicon.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5, pp.85-104.倡导的生成词库理论的重要内容,名词物性结构刻画了赋予某一名词词项与其他词项相关联的百科全书式的结构化表征(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主要包括形式、构成、功用、施成四种物性角色。袁毓林(23)袁毓林:《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1期,第31—48页。根据汉语名词在文本中基本的组合方式、搭配习惯和语义解释,提出了一种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述体系,定义了十种物性角色(形式、构成、单位、评价、施成、材料、功用、行为、处置和定位)。我们认为,名词物性角色作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表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它为揭示构件N内涵属性特征提供了形式化、系统化的语义背景结构。言者或听者借助内在的汉语名词物性结构体系,可以解决大部分N的语义识解问题,以“他比女人还女人”为例,将“女人”的物性结构描写如下:
(6)“女人”的物性结构:
形式FOR:生物,人,成年女性;
构成CON:女人首先是女性,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同时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别角色。人类两种性别之一,以骨骼纤小、音调尖细、皮下脂肪丰富和具阴道、子宫及能产生卵子的卵巢为特征。女人根据年龄分类:青年、中年、老年,等等;根据国家、地区分类:中国、美国、北京、山东、厦门,等等;根据婚姻状况分类:未婚、已婚、单身,等等;
单位UNI:个体:个、名、位,等等;集合:种、部分,等等;不定:些,等等;
评价EVA:漂亮、胖、瘦、懦弱、优秀、自尊、独立、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妖媚、贤惠、善良、通情达理、无微不至、性感、温柔、年轻、细心、啰嗦、任性,等等;
行为ACT:养育孩子、做家务、购物、出嫁、穿裙子、自拍、化妆,等等;
处置HAN:赞美、追求、歧视、吸引、欺骗、安慰、尊重、殴打、侮辱,等等。
在语料库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些“S比女人还女人”的相关语料:
(7)该男子……看上去根本就无法辨别是个男性,要胸有胸,要腰有腰,要腿有腿,比女人还女人,不少男性观众争相拍照,各个角度全程拍摄。(《微博》,转引自BCC语料库)
(8)为了取悦女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些男人可以变态,可以恶心,可以比女人还女人,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争奇斗艳,劲显阴柔。(《江南时报》2006-07-09)
(9)我告诉海燕,要去“上只角”的小马路转,那儿同类小店东西好得多。海燕笑称我比女人还女人,而且是老女人,家庭主妇型的,就关心这些鸡毛蒜皮。(《微博》,转引自BCC语料库)
根据“女人”的物性结构和上下文语境,解码者可以得到以上例句中“女人”的内涵义:(7)凸显了女人“有胸、腰、腿”等构成角色以及“胸大、腰细、腿长”等评价角色;(8)凸显了女人“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争奇斗艳”等行为角色以及“阴柔”等评价角色;(9)凸显了女人“老年女人”等构成角色、“操持家务、养育孩子”等行为角色以及“贤惠、斤斤计较”等评价角色。
我们发现构件N都能够凸显名词的评价角色,这主要与“S比N还N”构式义有关。马伟忠认为“S比N还N”是“比”字句式群中凸显比较主体“S”属性特征并具有最强主观量的虚拟比较,在语义量级连续统上更接近于“比N还A”(比拟)构式,而形容词A可以直接承载内涵评价语义(24)马伟忠:《试析“比N还N”及其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第65—73页。。当然,构件N有时也会凸显整体行为角色、构成角色,如例(8)(9)所示,但这些角色都能推导出某种隐含的评价角色。总之,构件N的名词物性结构描写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系统地描写了解码者所具备的名词静态百科知识。但是,“S比N还N”构式义的解读需要一个系统的语义动态识解机制,即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
四 概念整合:语义动态识解机制
根据Fauconnier & Turner(25)Fauconnier G and Mark T.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Cognitive Science, 1998, 22(2), pp.133-187.的研究,概念整合是等同于类推、递归、心理模型、概念范畴化以及框架等的一般认知操作手段;概念整合过程离不开心理空间(mental space),心理空间是我们思考和谈话时为局部的理解和行动而构建的小概念包,心理空间是由框架与认知模型构建的元素的部分集合,心理空间与长期的框式知识即框架相关联(26)Fauconnier G and Mark T.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p.40, 102.。概念整合就是研究在线语言处理中心理空间是如何建构和整合的理论。概念整合以心理空间为基础,创建心理空间之间的连接网络,概念整合网络至少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整合通过部分的跨空间的映现匹配两个输入空间,并有选择地从输入空间映射到整合空间中去。这个整合空间表现为新生的、动态呈现的而不同于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即整合产生了浮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映射主要包括了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细化(elaboration)三个过程(27)Fauconnier G and Mark T.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pp.39-57.Ungerer F and Hans-Jörg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2nd edition).London: Pearson Longman, 2006, pp.257-288.。下面,我们将以“S比N还N”构式义的识解为例阐释概念整合这一语义动态识解机制。如图1所示,圆圈表示心理空间,圆点表示元素,直线表示不同心理空间元素之间的联系,实直线表示两个输入空间对应物之间的联系,虚直线表示输入空间与类属空间或整合空间之间的联系,箭头表示概念整合的方向,实长方形表示整合空间中的浮现结构。
图1 “S比N还N”构式义概念整合网络
输入空间1为“张三比李四还高”“张三比李四还跑得快”之类的“S比N还A/V”常规比较,其中S表示比较主体,“比”表示比较标记,N表示比较基准,“还A/V”表示比较结果,常规比较具有[程度][量级]比较的属性特征。输入空间2为“S比N还N”特殊比较,与输入空间1不同的是,其比较结果表达为 “还N”,N在这里可以识解为百科知识性的物性结构体系[N物性结构],如“女人”可以识解为例(6)所示的形式、构成、评价、行为等多种名词物性角色。比较概念表征“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比较结果”是联系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跨空间映射的对应物。输入空间1“常规比较”和输入空间2“特殊比较”中所共有的元素通过抽象映射构成了类属空间“比较框架”即“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比较结果”这一认知框架模型。“S比N还N”构式义在整合空间中浮现,整合空间保留了两个输入空间共有元素的映射“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即类属空间元素,同时特别压缩了输入空间1“常规比较”中的“还A/V”以及[程度][量级]属性,压缩了输入空间2“特殊比较”中N的[N物性结构]属性。听者或读者可以借助于语境确定N的某种物性角色X,X映射压缩到了整合空间中,整合空间出现了由[物性角色X][强量]属性以及比较结果“还X”构成的浮现结构,这一浮现结构语义与“S、比、N”语义共同组成构式义框架“S比N还X”。如例(8)中“一些男人比女人还女人”整合浮现了带有行为角色的“一些男人比女人还会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争奇斗艳”构式义以及带有评价角色的“一些男人比女人还阴柔”的构式义。
“S比N还N”整合空间中浮现结构的出现也包括了组合、完善和细化三个过程。首先,由两个输入空间投射而来的相同元素“比较主体S、比较标记‘比’、比较基准N”以及抽象共有元素“比较结果”组合在一起。其次,借助于容器-内容框架(N可转喻N的物性结构属性)、比较框架、隐喻等认知框架知识以及背景语境信息,解码者进一步完善确立了“S比N还N”浮现结构属性[物性角色X]。最后,通过运行整个整合空间来细化浮现结构,“S比N还N”得到“S比N还X”的解读,并且浮现出带有[强量]属性的虚拟比较义以及更为复杂隐含的夸张强调、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等语用修辞效果。
可见,概念整合分析能够提供语言表达在线产生过程的表征,可以用来描写听者或读者面对言者或作者所使用一个语言构式时头脑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名词的物性结构描写体系以及由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浮现结构产生的组合、完善、细化等概念整合机制为“S比N还N”构式义的解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五 认知环境、记忆与语义识解的精细化
基于物性结构[物性角色X]和概念整合的“S比N还N”可以解读为“S比N还X”,然而这只是一种解读为较抽象的语义框架,真实的解读结果可能更加复杂。概念整合在心理空间上运作,而心理空间是在线处理时建立的,也常常以认知模型/百科知识为基础。“S比N还N”的编码者和解码者通常共享相同的认知能力和百科知识,而名词物性结构正是建立在名词百科知识上。诚如李强(28)李强:《生成词库理论研究述评》,《外国语》2016年第3期,第43—54页。所认为的,生成词库论试图将百科知识形式化地纳入到词汇语义之中,并以此来解释语义的变化和浮现问题;但是,百科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包打天下;生成词库理论对于语言现象解释不充分,依赖句子平面而忽略语境背景信息。正如上下文或前后话语可以激活名词的物性结构信息,而名词本身的物性结构却未必承载名词所有的语境信息,如例(10)(11)所示。仅仅依靠例(11)“肯德基”的物性结构,我们无法解读例(10)中“比肯德基还肯德基”这句话的意思。
(10)一名身着军服的台军年轻士兵日前与头发灰白的父亲在台北的捷运站拉扯,台军士兵突然在电扶梯口躺下紧抓住电梯扶手,用英文大喊“我不想回部队,他们会杀了我!” ……没想到蔡姓台军士兵身着军服赖地不走,有如真人版上演,网友程洨民就说,这“比肯德基还肯德基”。(《中国台湾网》2013-04-02)
(11)“肯德基”的物性结构:
形式FOR:空间,处所,美国快餐连锁企业;
构成CON:隶属于百胜餐饮集团;功能分区上一般分为就餐区、厨房、柜台、卫生间,等等;根据国家或地区分为美国、中国、山东、北京、厦门,等等;
单位UNI:家、个、所、些,等等;
评价EVA:干净、贵、便宜、垃圾、脏、方便,等等;
施成AGE:盖、办、建立、创办,等等;
功用TEL:售卖炸鸡等快餐、售卖饮料、聚餐、休息,等等;
行为ACT:开张、开工、倒闭、关门、供餐,等等;
处置HAN:承包、租赁、转让、加盟,等等;
定位ORI:进、到、上、在、向、去、往、从,等等。
前一小节指出,“S比N还N”浮现结构属性[物性角色X]的解读离不开背景语境。传统的“语境”概念几乎是个包罗万象的范畴,涉及到语言的知识,语言的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交际者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了解的程度,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等(29)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外语学刊》1996年第3期,第1—7页。。我们认同胡壮麟(30)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第161页。的看法,“语境分析已经从语言语境——上下文,经由二元化——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三元化——语言语境、物理语境和共享知识,走向多元化(世界知识、集体知识、特定知识、参与者、正式程度以及媒介等)的趋势”。传统语境的细化分类对语言研究很有必要,但这种分类研究仍然将语境看成给定的、静态的。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人类的交际表达和理解都是调用多模态(multimodal)资源而整合完成的,这些模态资源主要包括言语模态(词汇、句法、修辞、韵律等)、非言语模态(手势、身体姿势、身体朝向、眼神、面部表情等)和周围物理环境(场景布局、物体等)(31)Norris S.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New York: Routledge, 2004, pp.1-10.张德禄、王正:《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探索》,《中国外语》2016年第2期,第54—61页。。“S比N还N”构式义识解主要依托言语模态,而非言语模态在其语义识解中起辅助作用。例如,虽然“碗口粗”与“蛇”的搭配使用已经惯用化,但是“碗口”与其物性角色“粗”并未形成规约化关联,而听话人听到“碗口”这个词最容易想到的是碗的具体部位。例(12a)中,“碗口”识解为“大小粗细”这种特征的可及度低,“碗口”的尺寸究竟有多大,听者的理解难度大;但是如果说话人在言语表达的同时,还伴随着“比划碗口大小形状”的手势语,更容易让人接受、理解,如(12b)所示。
(12)a.?那条蛇比碗口还碗口。(自拟)
b.那条蛇比碗口还碗口【+手势语】。(自拟)
Sperber & Wilson(32)Sperber D and Deirdre W.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 edition).Oxford: Blackwell, 1995, pp.15-16, 39.指出语境信息不仅仅是直接物理环境或直接前述的话语,还有关于未来的期盼、科学假说、宗教信仰、轶事记忆、普遍文化假设、对言者心理状态的认识等,这些语境信息对于语义识解可能都会起作用。因而,人们交际中的语境应是一种带有个体主观选择性的动态语境,即“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一个人的全部认知环境是他能够感知或推断的所有事实构成的集合,这些所有的事实对于他来说是显明的;一个人的全部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不仅包括在他所处的物理环境中他已经知道的全部事实,还包括他有能力将会意识到的全部事实。需要强调的是,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言使用牵涉到存放在我们大脑里各种心理表征和知识结构,记忆是最底层的认知层次,是语言和思维的结合部,记忆的生物性特征说明它对人类有共性,但是作为个人的心理行为,记忆有其个性,研究言语行为不要忘记考察各种记忆对语言使用的影响(33)桂诗春:《语用和记忆》,《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第63页。。我们认为,认知环境的个体性、主观选择性特征与人类的记忆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人类记忆主要分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长时记忆是能够保持几分到永久的长期记忆,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只保持几秒到几分的短暂记忆;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主要功能是使我们能够在连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处理各个微小的感觉事件,而长时记忆包括空间能力、世界物理特征、社会关系、社会价值、运动技能、知觉能力等信息,长时记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运用过去经验来理解现在;短时记忆在某些条件下会转变为长时记忆(34)Solso, Robert L., Otto H.Maclin and M.Kimberly Maclin (eds.).Cognitive Psychology (8th edition).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0, pp.158-210.。工作记忆假说认为,短时记忆是指信息的暂时存储,而工作记忆包括暂时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新旧信息在此平台上不断地经历转换、结合、更新(35)Baddeley Alan.Working memory: theories, models, and controversie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2(63), pp.1-29.。
我们认为,名词物性角色、认知环境与记忆存在图2所示的部分对应、互动关系。名词物性角色可以分为常规物性角色和临时物性角色,常规物性角色常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对应,而临时物性角色常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对应。长时记忆或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一种互动关系,长时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能够进入工作记忆平台获得暂时储存和处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处理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认知环境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工作记忆平台进入长时记忆或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也能够影响个人的认知环境。名词物性角色X的解读是由认知环境与工作记忆互动得来的。例如,当言者说出“他长得比张三还张三”这句话时,假如听者的认知环境包括“认识张三,并且张三很帅”这一信息,并将其储存为长时记忆,那么听者就可以将“张三”解读为“很帅”这一常规物性角色。假如听者的认知环境不包括“认识张三,并且张三很帅”这一信息,听者无法从记忆中获取相关信息,也就不会得出“张三”的物性角色信息;但是言者可以通过言语描写张三的外貌或者用手指认身旁的张三给听者看(即多模态资源),听者会将“张三很帅”这一信息储存为短时记忆,进而将“张三”解读为“很帅”这一临时物性角色。可见,“S比N还N”构式义的精细化识解必然涉及名词物性角色、认知环境、记忆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一识解过程具有很强的个体性主观特征。
图2 物性角色、认知环境与记忆的关系模型
六 结 语
本文主要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S比N还N”构式义识解问题。首先考察了构件N的语义特点(语义类型和指称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名词物性结构与N的内涵属性关系。构件N的名词物性结构描写体系可以系统地描写解码者所具备的名词静态百科知识,但是,“S比N还N”构式义的解读离不开一个系统的动态语义识解机制:概念整合机制。此外,名词物性角色、认知环境、记忆之间的互动最终促成了“S比N还N”构式义的精细化识解。
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解决不少带名词相关结构的语义识解问题,例如张辉、范瑞萍(36)张辉、范瑞萍:《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概念整合和物性结构的杂合分析模式》,《外国语》2008年第4期,第38—49页。较早分析过英语中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问题,李强(37)李强:《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第44—53页。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认知转喻现象的语义解释》,《当代修辞学》2018年第2期,第82—95页。分析了汉语名词转喻、隐喻表达的语义识解问题。但是,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研究常常忽略动态语境在语义在线识解中的重要作用,对有些语言现象解释力不足。本文则以“S比N还N”为例考察了汉语特殊句式语义的识解问题。我们认为,物性角色、认知环境与记忆的关系模型是对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解决相关结构语义识解问题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