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西方语境的星巴克双尾人鱼符号研究

2022-06-2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鱼星巴克文明

文/李 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

从 《山海经》 到 《水形物语》,人鱼的形象在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作品中均有出现, 且这种形象在西方文化中尤为盛行。 这种半人半鱼的生物或男或女, 或邪恶或善良, 或丑陋或美丽,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于人鱼的印象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女性” “美丽”“善良” 这些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人鱼特征上,于是“美人鱼”似乎就成为了这种虚构生物的固有称谓。 当这种对于人鱼的约定俗成的印象被所有人接受时, 无论是人鱼的称谓还是人鱼的图像就具有了符号的意义。

在符号学的理论中, 符号可以图像的形式存在, 但图像并不一定等同于符号, 只有其含义是建立在约定俗成基础上的图像才具有符号的功能。美人鱼的图像, 在很多人眼中都具有美貌妙龄少女的上半身以及鱼身鱼尾的下半身, 但在西方文化的一些场合中, 美人鱼, 或者人鱼, 反倒具有一些特殊的形态。

一、重新认识星巴克标识

2011年, 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发布了沿用至今的最新版标识。 对于很多人来说, 标识中的美人鱼形象早已成为了美式咖啡文化的象征。 这个经典的图像无论是在星巴克历史上任何一个版本的标识中都始终如一地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见图1),但似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被人誉为“星巴克女神” 这只美人鱼的造型与我们脑海当中习以为常的美人鱼形象略有差别——这是一只双尾美人鱼。两条尾巴的美人鱼在我们的视觉记忆中的确不太常见, 它是否是设计师为使其构图更加具有对称性而有意为之, 还是双尾美人鱼本身就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在没有更多的双尾人鱼图像出现之前, 很多人只会把它当作一个孤立事件而不会过多地加以考虑, 仅仅是将其视作一个经典的标识图像而已, 对于笔者来说亦是如此,直到又一个双尾人鱼形象出现。

图1 星巴克标识

图2为一组15世纪法国造纸行业的纸张水印图案设计, 来自于国外平面设计史的经典教材Meggs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在王受之所著的国内同类型权威教材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一版) 中亦有出现。 自从1282年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法布里亚诺(Fabriano) 开始[1], 彼时欧洲的纸张水印就已承载了标记不同工匠的产品,从而实现按件计酬, 以及区别不同批次不同等级不同作坊产品的功能。 图中造型大同小异的双尾人鱼形象与“星巴克女神” 的造型如出一辙: 人鱼呈对称造型, 向两侧伸出的手臂抓住了左右两条高高翘起的尾巴。 一个是500年前欧洲早期造纸业的水印图案, 一个是全球化时代咖啡行业最深入人心的标识图形, 当两者同时被人们所认识的时候, 星巴克双尾人鱼的出现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了。 两者的高度相似性使人不得不产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的猜想。 毕竟当一个图形反复出现在相隔遥远的、甚至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时, 它就可能具有了某种通用符号的含义。 正如表示卫生间的男女人物图形一样, 不管这个图形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 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其解读为 “卫生间” 的含义。因此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当中的双尾人鱼图像是否也具有了符号的含义? 毕竟符号的功能就是携带和传达意义[2], 它必须建立在对于某种图像约定俗成的含义基础上。 如果找不到这种约定俗成, 以上两种双尾人鱼形象的出现就不具有任何关联性, 以及建立在关联性基础上传达某种能指和所指的图像符号含义。

图2 15 世纪法国造纸行业纸张水印图案

几乎所有人都将星巴克标识中的形象称为 “美人鱼” (Mermaid), 但是在星巴克官方的宣传中, 鲜有提及“Mermaid” 这一单词, 而是取而代之以 “Siren” 一词。 在其官网一段对其创意总监Steve Murry的采访中[3], 他始终强调该标识形象即为Siren (塞壬)。 作为一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危险生物, “塞壬” 的形象在荷马史诗《奥德赛》 以及 《伊利亚特》 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它们用令人迷惑的音乐和诱人的歌声引诱附近的水手, 使其船只撞向塞壬的岛屿周围布满岩石的海岸, 其形象从古典时代的希腊陶器到近代的美术作品均有呈现。 在早期, 塞壬的形象多以人首鸟身的形象示人, 如创作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陶器, 其上便绘有奥德修斯以及人首鸟身的塞壬形象 (见图3)。 大约从中世纪起, 其形象开始变成了 “人—鱼” 造型[4]并延续至今 (见图4)。 根据希腊神话中对于塞壬的记载, 我们可以将其特征总结为 “诱惑” 二字。没有塞壬的美貌和歌声的诱惑, 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奥德修斯充满艰难险阻的史诗般的归途便会失色三分, 同样如果没有塞壬的诱惑, 商家也就难以为原本普通的咖啡树立起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 毕竟西方人的艺术创作都有借鉴希腊神话的传统, 由于塞壬在希腊神话中的形象与定位, 它也就成为了西方文化中性、 爱、 欲、 诱的象征之一。 当然这也非常符合星巴克对咖啡文化的定义——一种引诱人们放纵的愉悦之物[5]。 所以使用塞壬形象的星巴克即具备了以下4点象征义: 美丽, 神秘, 历史悠久, 充满诱惑而让人无法自拔。

图3 希腊花瓶(约公元前475)

图4 《奥德修斯与塞壬女妖》(He rbe rt J. Dra pe r,1909)

二、双尾的塞壬形象

尽管星巴克标识有了塞壬的解读, 那么双尾塞壬的形象又是从何而来? 在许多与之有关的网络和文献资料中, 记载了上世纪70年代星巴克的创始人曾经从一本古老的木刻印刷作品中找到了塞壬的形象, 并将其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该品牌最早的标识设计当中。 但由于种种原因, 没有任何资料提及这幅塞壬的图像究竟是出自哪一本书。 直到大约10年前, 有人从西班牙学者J. E. Cirlot 所著的A Dictionary of Symbols一书中找到了线索。 在初版发行于1962年的这本符号词典的“Siren”词条中,出现了一幅与星巴克第一版标识完全相同的双尾人鱼形象——一样的尾部曲线、 一样的皇冠造型、一样袒露的上半身、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完全相同。 在此插图中,作者还标注了“15th Century”字样(见图5)。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世纪60年代的这本符号词典中所记载的这个始于15世纪的塞壬形象是完全有可能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星巴克开创者所参考的书籍资料当中。

图5 15 世纪的塞壬与20 世纪的星巴克塞壬

同样是在该书的 “Siren” 词条中, Siren一词被解释为一种象征性的图像, 并常常以两种形象示人: 女性和鸟的混合体, 或者女性和鱼的混合体[6]。 这也就说明了中世纪前后塞壬具有两种不同形象这一事实。

从最晚不迟于10世纪的时候开始, 双尾人鱼的形象开始出现[6]。 在其出现的早期, 双尾人鱼多见于教堂的马赛克装饰画以及教堂的柱头、 门廊等部位。 例如, 12世纪意大利奥特朗多大教堂马赛克装饰画中的双尾人鱼 (见图6)、 12世纪意大利帕尔马大教堂中的的双尾人鱼 (见图7)、 13世纪意大利维琴察Santa Corona教堂中的双尾人鱼(见图8)。 在Cirlot的这部著作对Siren的释义中, 还提及了一种源自法国的传说故事形象M lusine(美露莘)。 相比较于Mermaid和Siren,美露莘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具有美貌女性上半身的生物, 其下半身时而被描述为蛇的形象, 时而又被描述为两条鱼尾的造型。 但无论是蛇还是鱼, 以其为代表的水生生物妖娆的体态和旺盛的繁殖能力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都有着一致的认知, 因此它们在各国的文化当中都成为了性力诱惑和死亡威胁的图腾象征[7]。 无论是希腊神话中引诱水手的塞壬, 还是圣经中引诱亚当夏娃的魔鬼无不是表现如此。“蛇”和“鱼”的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有着相通之处, 因此也就不难解释美露莘存在多种造型版本的事实了。

图6 奥特朗多大教堂的双尾人鱼

图7 帕尔马大教堂的双尾人鱼

图8 维琴察S a nta Corona 教堂的双尾人鱼

在各种文化中, 蛇与阴性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 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 (Mircea Eliade) 就曾指出,夏娃 (Eve) 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在地狱中化身为蛇的古老腓尼基女神。 此外, 地中海文明中出现的很多女性神祗都是与蛇的形象一起出现的,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 (Artemis)、赫 卡 忒 ( Hecate) 、 珀 耳 塞 福 涅(Persephone) 等[6]。 在美露莘的传说中, 主人公不但拥有诱人的体态和美貌, 其与人类男子结合的故事情节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显得似曾相识, 以至于我们用 “法国的白素贞” 来形容会更为贴切。

三、“ 法 国 的 白 素 贞”——Mélu s in e

在继承和发展了唐代传奇 《博异志·李黄篇》 以及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两部著作的基础上, 清代方培成的 《雷峰塔传奇》 塑造了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位褪去了白蛇的妖性, 嫁入凡间喜结千年姻缘的痴情女子形象。 无独有偶, 盛行于14世纪的法国北部、 卢森堡和低地国家民间传说中的美露莘的故事则与之极为相似。

传说很久以前, 来自普瓦图(Poitou) 的贵族雷蒙德 (Raymond)在森林的泉水边偶遇了美貌的美露莘, 尽管这位贵族因为误杀了他的伯爵叔父而落得一身窘迫的境地, 但美露莘仍然同意嫁给这位落魄的贵族,并许诺将给他带来无尽的财富和权力。 只是她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在每个星期六进入她的房间, 否则他将永远失去她, 并且两人终身都将被无尽的痛苦所伴随。 在迎娶了美露莘之后,落魄贵族果真在妻子神迹一般的帮助下拥有了无尽的财富, 并在他们相遇的 “渴望之泉” 建立起了吕西尼昂(Lusignan) 城堡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并且美露莘还为他诞下了多个孩子,从而开创了吕西尼昂家族, 成为了该家族的母亲, 并以仁爱统治了整个王国。 但好景不长, 雷蒙德违背了星期六不能进入妻子房间的承诺, 窥见到了其在沐浴时显现出的半人半蛇 (或是某些版本中的半人半鱼) 形象。 最终, 由于雷蒙德违背了诺言, 美露莘化身为翼蛇, 飞出了城堡, 永远离开了她之所爱[8](见图9,10)。

图9 英国19 世纪的双尾美露莘形象

图10 法国中世纪的单尾美露莘形象

在网络版的符号词典(Symbol Dictionary)中,美露莘就被直接定义为了双尾人鱼的形象[9]。 由于女性同时所具有的美貌和原罪 (在魔鬼的引诱下偷食禁果导致和亚当一起被逐出伊甸园) 的特征, 在中世纪的欧洲, 女性同时具有被歌颂和被鄙薄的双重特征。 这种双重性抑或二元性, 在当时流行的炼金术中则被拿来与双尾人鱼的形象进行了一一对应——作为中世纪炼金术的一个符号, 美露莘的两条尾巴即代表了水与土、 身体与灵魂的融合统一。 但同样也是在炼金术的观念中, 任何人鱼之类与水有关的精灵均被认为是没有灵魂的。 例如16世纪的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在其完成于1566年的著作 《自由的水神、 风神、 火神和其他精灵》 (Liber de Nymphis, Sylphis, Pygmaeis etSalamandris, et de Caeteris Spiritibus)一书中, 就提出了水之精灵可与人类结合, 从而获得不朽灵魂的观点[10]。从这一观点出发, 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无论是海中的塞壬还是泉水边的美露莘, 都争相诱惑人间男子并与之结合的原因。 也正是有了这一观点,才有了后世富凯的浪漫主义小说 《温蒂尼》(Undine) 以及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其主人公无不以凄美的爱情故事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经典人鱼童话。

美露莘的故事被14世纪的法国作家Jean d’ Arras于1382—1394年间编撰进了他的 《 美露莘编年史》(Chronique de Melusine) 一书, 此书于1456年被译为德语, 1500年前后被译为英语,使得该故事在15,16世纪得以广泛传播[10]。 该故事中所提及的始于普瓦图的吕西尼昂家族, 也是真实存在于法国历史上的一个王室家族,其家族之母美露莘的传说已深深植根于法国的历史。 根据现代作家Boria Sax在其著作《蛇与天鹅:民间传说与文学中的动物新娘》(The Serpent and the Swan:The Animal Bride in Folklore and Literature) 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Musine 一 词 即 是 法 语 “Mere des Lusignan”(Mother of the Lusignans吕西尼昂家族之母)的缩写[11]。 后世欧洲一些王室都曾将他们的血统追溯到了美露莘建立的家族, 例如金雀花王室和安茹王室即使如此。 正由于和王室家族之间联系的紧密性, 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任何一个版本的“星巴克女神” 都是头戴皇冠的原因。毕竟对于大多数艺术作品当中的美人鱼还是塞壬来说, 头戴皇冠的形象非常罕见。

民间传说中的美露莘以其惊人的美貌和体态吸引了凡间的男子, 星巴克将这种意象移植到标识的设计中也就形成了无人能够抗拒咖啡诱惑的寓意。 在此层面上, 美露莘与塞壬的作用是相同的。 这种对于人类来说致命的诱惑性也和这类生物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语境中, “鱼” 和“水” 都是一对和情色有关的语言符号, 例如成语 “鱼水之欢” 即是如此, 具有性与生殖的象征意义[12]。 尤其是对于双尾人鱼来说, 其两条尾巴的形象与两条腿的人类形象更为接近, 某种程度上加倍的放大了这种象征义。 尤其是在思想被宗教高度禁锢的中世纪欧洲, 人鱼以及双尾人鱼的形象更是在告诫人们远离诸如诱惑和贪婪这一类被教会谴责的罪过。

所以无论是对于星巴克的双尾人鱼, 还是对于其最有可能的原型美露莘来说, “诱惑” 可以看作是这两者共同的语义。 虽然这种诱惑对于中世纪的人们来说是需要抗拒的, 但放在另一个时代背景中时, 星巴克所需要传达出的这种 “诱惑” 则是需要人们屈从于它的。 这种没有恶意的诱惑与中世纪被教会谴责的诱惑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泛西方语境中的双尾人鱼/人蛇形象

西方文化当中的人鱼形象由来已久, 无论是最为常见的美人鱼(Mermaid),还是大海中诱惑水手的塞壬(Siren),抑或在沐浴时露出原形的美露莘(Musine),它们的形象都与对凡人男性的诱惑或毁灭结合在一起,但西方文化当中的人鱼形象远不止于此。 在基督教时代之前, 甚至上溯到西方文明的早期,这类“人—鱼”结合的形象就已经存在了。 古人万物有灵的意识使得这种文化形象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对于水泽精灵、 河流、 湖泊、海洋女神的崇拜, 并体现在了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 但对于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来说, 都免不了会有域外文明的成分, 一种文明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另一种文明进行交流和重构,从而发展出新的文明形态, 人—鱼或人—蛇形象的出现也是如此。

对于人—鱼或人—蛇结合的形态, 在古代各大文明中都曾有出现。例如, 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即是半人半蛇的形象; 4 世纪成书的《山海经》 中即有对人面手足鱼身“陵鱼” 的记载; 东晋干宝的 《搜神记》 则留下了 “南海之外有鲛人” 的传说; 后世则更有脍炙人口的白蛇故事。 此外古代日本、 东南亚、 印度、非洲均有类似的对应生物存在其传说故事当中。 因此, 人与鱼或蛇之类水生生物结合的形象在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就是一个普遍现象。 但以上这些文明距离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西方文明颇为遥远, 在沟通手段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难以对西方文明构成实质性影响。 因此, 以下就以距离传统的西方文明较为接近的古代西亚以及东欧文明为例, 讨论这些西方文明核心区域以外的文明是怎样影响西方文明当中人鱼/人蛇形态的。

目前可考最早的人鱼故事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的古代亚述。 “两河流域” 神话传说当中的女神阿塔伽提斯(Atargatis) 爱上了凡间的一位牧羊人, 并为其生下了一个女儿, 日后的亚述皇后塞弥拉弥斯 (Semiramis)。由于其对与凡人结合的行为过于羞愧, 阿塔伽提斯跳入湖中企图化身为鱼,但湖水也难掩其神圣的美貌,于是其只有腰部以下才变为了鱼的形态[10]。例如在图11所示的公元前一世纪古代叙利亚的钱币背面, 就可见人首鱼身的阿塔伽提斯形象。 由于古代亚述所在的 “两河流域” 毗邻希腊文明影响下的小亚细亚半岛, 在希腊化的时代里这个传说故事很快就被希腊人记载, 从而融入了以希腊文明为源头的欧洲文明当中。 在公元初年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所著的 《自然史》 一书中, 就记载了大量的来自高卢海岸的人鱼目击事件, 并且曾有高卢的地方长官给奥古斯都大帝去信, 描述不断有身体覆盖鱼鳞的人鱼生物尸体被冲上海岸的事情发生[13]。

图11 古代叙利亚钱币中的人鱼形象

在这些西方文化早期对于人鱼的记载中, 也曾有过形同星巴克女神的双尾人鱼形象出现。 例如在今天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就陈列着一尊与之极为相似的作品 (见图12)。 这件出自16世纪意大利的铜雕塑作品有着人类少女的上半身, 下半身则是覆盖着鳞片的两条蛇尾的造型。 名为Mixoparthenos的蛇身少女来源于希腊神话, 在神话中她生活在欧洲文明的最东端——濒临高加索山脉的黑海沿岸。 在一些神话传说的版本中,它也表现为双鱼尾的形象。 例如图13中的石灰石雕塑作品即是出自黑海北部克里米亚半岛另一版本的Mixoparthenos,年代约为公元1~2世纪。 该形象在黑海沿岸地区分布极为广泛, 虽然该地区属于欧洲文明的边缘地带, 同时也接近高加索地区这一基督教世界的最东端,但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化时代里, 随着希腊文明的东扩, 希腊文化与当地本土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融合,Mixoparthenos的传说就是这种融合最好的例子。

图12 大都会博物馆的Mixopa rthe nos

图13 克里米亚的Mixopa rthe nos

东至黑海北岸的东欧大草原直至广阔的中亚地区在公元前近10个世纪的时间里, 一直都是古代斯基泰人的领地。 “斯基泰”也是古代希腊人对其北方草原游牧地带的称呼, 同时斯基泰人也是欧洲人记载的第一个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 斯基泰人的起源传说之一就是一个非常希腊化的故事:传说在今天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附近,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正在寻找他走失的牲畜;他在路途中的一个洞穴里遇见了Mixoparthenos, 一个下半身为两条蛇尾的女人, 在威胁赫拉克勒斯与她交媾之后, 这个蛇尾人身的女人便归还了他走失的牲畜。 赫拉克勒斯走后,这个半人半蛇的女人便生下了3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儿子斯基泰(Scythes)力大无穷, 是唯一能够拉开赫拉克勒斯遗留下弓箭的人, 后来他便成为了统治一方的斯基泰人的祖先[14]。

Mixoparthenos本是远离古代欧洲文明中心地带的一个传说中的怪物,人们本可以将其归为异教的形象, 但由于希腊文明的扩张使其混合了希腊文化与东方的元素。 传说中该形象从她的肚脐部位向下分成了两条蛇的躯干, 在其身体两侧盘绕, 她向身体两侧伸出手臂抓住它们才能够保持身体平衡。 在她的头顶上, 戴着一顶东方式的皇冠, 腰间向下的蛇形躯干分裂处遮盖着一片葡萄叶。 无论是从上图中哪一个版本的Mixoparthenos来看,其都与上文中15世纪双尾人鱼的塞壬形象以及与之有直接关联的星巴克早期标识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五、结 语

鉴于以上事实的陈述和分析, 对于星巴克的双尾人鱼形象, 我们已经可以完全否定其是为单纯的艺术表现, 双尾人鱼的形象完全就是一个从西方文化当中提取出来的一个代表欲望和诱惑的符号。 虽然我们已无从精确地再现这个符号是怎样从一个异域的形象转变为15世纪木刻版画中的双尾塞壬, 又是怎样进入20世纪星巴克标识设计当中这一宏大的历史路径,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些人身蛇尾还是人身鱼尾的、 光怪陆离的异域传说故事, 它一定都先后在某个历史时期进入了古代的地中海文明, 在地中海这一古代世界的大熔炉中彼此汇聚交融, 再在中古世界的某个时间点, 在东西方文明交汇和中转的港口, 它可能是中世纪的热那亚、 文艺复兴的威尼斯, 或者其他某些地方, 以口述或手抄本或印刷品或艺术作品的形式进入到了欧洲的腹地以及更加遥远的地方, 与当地的传说故事相融合, 再造成了其具有西方语境特色的双尾人鱼符号。

从广义的视角来看, 双尾人鱼的形象本身就有力地印证了全球化的发展。 在地中海这一西方文明的摇篮中, 这个符号的产生就是无数文化交汇不可避免的产物。 因此通过对星巴克标识图像的分析和追溯,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文明交融的图景, 从西欧的海岸到东欧的草原, 从北欧的森林到南欧的海岛, 无不留下了曾经这种交融的蛛丝马迹。 直到这个全球化时代, 当来自欧洲的双尾人鱼和来自更加遥远地方的咖啡豆一起漂洋过海来到星巴克诞生的这块新大陆的时候, 我们才忽然意识到是文明的交流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散发着诱惑, 充满着神秘微笑的星巴克女神形象。 该形象在星巴克最早的标识中表现得是如此诱人——袒露的胸部、丰满的腹部、随意张开的双尾,虽然在后续改进的标识版本中这些特征都被刻意掩盖了,但不管该标识如何更改,相信其双尾人鱼的形象永远都将存在。 原因就正如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对其形容的那样:“一个袒露胸怀、丰满的像出自鲁本斯笔下的女人,应当和咖啡一样充满诱惑”[15]。

猜你喜欢

人鱼星巴克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被玩坏的星巴克咖啡杯
异兽人鱼故事类型考析
对不文明说“不”
星巴克为什么不卖酒了?
美国 西雅图 自认是人鱼的美人鱼社群
巴西极品海蓝宝戒指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