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6-21曹雷翟玉美
曹雷 翟玉美
近年来,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重要指示要求,争先崛起势头正劲,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河南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认清现实、找准差距、对标先进、把准定位、争取主动,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展现新作为,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近年来,河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中部地区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大。2021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58887.41亿元,分别是山西的2.6倍、江西的2.0倍、安徽的1.4倍、湖南的1.3倍、湖北的1.2倍,占中部地区的23.5%,稳居中部地区首位、全国第5位。农业生产稳。河南粮食产量从2000年的820.30亿斤提高到2021年的1308.84亿斤,占全国比重从8.9%上升到9.6%,已成为全国第二粮食生产大省。工业家底厚。河南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工业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服务业发展快。2001—2021年,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财政金融实力强。2021年,河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7.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430.2亿元,均居中部地区首位。
(二)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显著。截至2021年底,河南高铁通车里程1998.02公里,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216公里,是2000年的14.3倍,居全国前列。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青电入豫项目建成投用,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28%。信息通信水平全面提升。郑州成为全国第5个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的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河南成为全国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
(三)需求潜力巨大
高质量投资需求增多。随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持续释放,河南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先进制造业等高质量投资需求巨大。消费市场空间广阔。2021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45%,居中部地区末位,提升空间较大。河南有6500多万的劳动力,每年约150万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汽车、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四)对外开放水平优越
外贸规模高速扩张。河南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8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208亿元,年均增长19.7%;占全国比重由2000年的0.5%提高到2021年的2.1%;外贸规模居全国位次由2000年的第18位前移至2021年的第10位。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9.7%提高到2021年的66.3%,提高56.6个百分点。“四条丝路”筑起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国际化机场货运航线为依托,打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21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70.50万吨,旅客吞吐量1895.49万人次,分别居全国第6位、第14位;“陆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程16班、回程18班”的高频次往返状态,综合运营能力居各地中欧班列前列;自贸区、跨境电商建设如火如荼,构建起买全球、卖全球的“网上丝绸之路”;发展铁海联运建设“无水港”,推进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越行越远。
(五)社会事业保障有力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实现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三山一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中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大。2021年末,河南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684万人、10326万人、1005万人、1045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067亿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共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底,河南共有卫生机构77878个、执业(助理)医师29.67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7.2倍、2.7倍,县县均有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河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83.2%、94.0%、90.85%提升至90.3%、96%、92.0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高等教育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河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12%,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目标任务;2021年河南PM2.5、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5%、7.2%,优良天数256天,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要清醒看到,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各地都在展其所长,重塑发展优势、提高发展位次。河南须在对比中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深化实践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选择的参照系是2021年全国经济总量前10位省(市)和中部地区6省,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上海、安徽、江西、山西,共13个省(市)。
(一)人均经济水平偏低
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2021年,河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9410元,仅相当于江苏的40%左右、福建和浙江的50%左右、广东的60%左右,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末位;相当于湖北、湖南的68.7%、85.6%,居中部地区末位。2000年,河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四川、安徽、江西的1.1倍,2021年却仅为四川、安徽、江西的92.4%、84.5%、90.6%。在居民收入方面,河南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长偏缓。2021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3%;2015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安徽、江西、四川的93.3%、92.9%、99.4%,2021年却仅为安徽、江西、四川的86.8%、87.6%、92.2%,2015年以来持续居中部地区和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末位(见表1)。
(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2021年,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9.1%,较2000年提高16.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4位;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第9位,仅高于福建。与2000年相比,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幅度不仅低于上海、山东、浙江、江苏,且与四省(市)的差距由19.8、2.5、3.8、3.3个百分点扩大到2021年的24.2、3.7、5.5、2.3个百分点。
表1 2021年河南在中部地区和经济大省的主要指标位次 单位:元,%
(三)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0年,河南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为1.66%,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居全国第18位;在中部地区居第5位,仅高于山西;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末位。与2000年相比,河南R&D投入强度与广东、江苏、浙江的差距拉大了1个百分点左右,且被江西反超。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2020年,河南发明专利授权量9183项,是2000年的43.9倍,年均增长20.8%,但增速分别低于广东、安徽、江苏11.5、9.7、7.0个百分点,授权量和年均增速分别居中部地区第4位、第5位,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均居末位。如2000年安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不足河南的一半,2020年是河南的2.3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2020年河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379.78亿元,是2000年的17.9倍,年均增长15.5%,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规模和年均增速分别居中部地区第4位、第6位,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均居第9位。河南不仅慢于经济发达省份,也与中部地区省份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如2000年安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交易额仅6.10亿元,不足河南的三成,但2020年达659.57亿元,是河南的1.7倍。
(四)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在货物进出口方面,2021年河南货物进出口总值8208亿元,占全国的2.1%,居全国第10位;仅相当于江苏、浙江、上海的15.7%、19.8%、20.2%,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第8位。与2000年相比,河南占全国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但慢于江苏、浙江、四川;河南与四川的差距由2000年的23亿元拉大到2021年的1306亿元。在经济外向度方面,2021年河南外贸依存度为13.9%,虽然较200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20.3个百分点,更远低于沿海省份,分别低于上海、广东、浙江80.1、52.6、42.5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3位,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第8位。在外贸多元化格局方面,河南外贸龙头企业较少,外贸对境外投资企业依赖较为严重。2021年,河南省国有企业的外贸占比为7.9%,远低于外商投资企业46.2%的占比。
(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2021年年末,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45%,低于全国8.27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末位,比居首位的湖北低7.64个百分点;居经济总量前10位省(市)的末位,比前2位的上海、广东分别低32.86个、18.18个百分点。在中心城市带动引领方面,2021年,郑州市经济总量占河南的21.6%,省会城市首位度在中部地区居末位,在全国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居第6位(除上海外)。
(六)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2020年河南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11.9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在中部地区和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市)中均居末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超国际公认的40%生态警戒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严峻。在能源消费方面,2020年,河南人均能源消费量、用电量分别为2.3吨标准煤、3419.01千瓦时,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0%、64.2%,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偏低。在空气质量方面,2021年,河南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倒数20个城市中河南占据5席。
(七)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2021年年末,河南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居全国第3位,但普通高校数却只有全国的5.5%,低于广东、江苏等省份;2021年,河南本科录取率(含本科提前批)约为34.2%,远低于天津、北京、江苏等省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在公共卫生方面,河南的优质医疗机构、从医人数以及床位数配比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三甲医院数仅为湖北的86.5%,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存在疾病防控体系不完备、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体系不完整等问题。
三、河南在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着力补短板,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紧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重组机遇,主动对接、深度嵌入,整合重组全省实验室体系,推动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大做强,着力在优势领域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联合攻关。同时要加大对研发单位、研发人员、研发项目、研发资金、研发成果的考核力度,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提高研发能力。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研发资金支持力度,构建覆盖科技研发生产全过程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为全方位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保驾护航。
(二)着力促协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树牢项目为王导向,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新基建等领域的投入,实现8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强力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引领郑州都市圈紧密协作、一体发展。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管理权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
(三)着力强生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建设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完善绿色发展的市场制度,进一步创新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交易制度、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利益分配制度,使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坚持协同治理,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同互动,建立跨省份、跨区域的监管体系和治理体系。同时,加强省内跨部门协作,统筹施策,综合发力。以绿色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大力支持附加值高、单耗低的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黄昏咏叹|付秀宏/摄
(四)着力畅循环,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河南地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紧紧扭住“枢纽经济”不放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盯紧继续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不动摇,扩大开放合作新领域,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向开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积极争取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在豫设立区域总部或分部;同时鼓励和支持河南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完善枢纽场站设施和多式联运集疏功能,加强高铁货运、航空货运和内河水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和通道枢纽,推动与区域、城市、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深化拓展“四路协同”,持续推进与京浙苏沪、粤港澳等地战略合作。依托郑州航空港、口岸等开放平台,做大做强枢纽经济、航空经济、口岸经济、临港经济,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五)着力增投入,厚植共享发展价值底色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缩小行业的收入差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保持和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减轻中等收入者负担,努力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安排和规划,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合理分配财权,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比例,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强化农村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更为完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增强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