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2-06-21韦梅娟
韦梅娟
摘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往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保证。新媒介环境下的小学传播,既表现出时代的即时性、互动性、多元化,又存在着信息碎片化、传播功能需求分化、传播主体错位等问题。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的资讯素质,强化教师的价值引导,以交流为纽带,打通家校沟通的桥梁,形成家校合作的合力;以平等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发挥家校协同效应,以期构筑新型、高效、便捷的小学家校沟通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家校沟通;困境;优化策略
前言
家校交流是学校和父母在学校中共同实施的一种教育行为和模式,目的是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积极开展家校交流活动,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新媒介技术如微信, QQ,钉钉等,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传播。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丰富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为中小学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机会。
一、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现实困境
1、沟通信息的碎片化导致家校沟通失语
以新媒介为基础的家校沟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征。父母和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按钮把家人和学校联系起来。它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全天候”地进行着无穷无尽的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费用大幅下降,几乎为零。因为如果你想要,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消息告诉别人。但是,由于新媒介的出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也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过量的信息不能有效的整合,造成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信息的零散,使得信息的获得危机更加严重。
2、溝通功能和诉求的差异化导致家校沟通失真
家校交流是学校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家校沟通在教学中的作用与需要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从根本上说,家校交流是为了满足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内在期待,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合理、高效的家校交流能够有效地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为学校与家庭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的教育网络。在小学的交流实践中,由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功能与需求的不同,造成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失真。家校沟通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管是在沟通的初衷、关注焦点、沟通方式、获得的信息点上,还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不同。“父母们想要透过班级微信群,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子女,也想与老师保持友好的关系。”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成长,父母们想要通过新媒介的家校交流,获得更多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信息,而学校希望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传达学校的教育任务,发布学生的成绩,并请家长帮助教育,这些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必然会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角色出现错位与不对称,从而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出现失真,从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交互。
二、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优化策略
1、以生本为导向,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的价值引导力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思想,把“以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中,教师的信息素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终极目标在于提升教师对学校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掌控,强化其价值取向。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需求、背景、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教师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家庭与学校的协作中,教师要善于筛选和整合对学生、父母有益的信息与反馈,以推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加强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责任不应局限在知识的教育上,也应具有自我价值的提高。
2、以沟通为桥梁,弥合家校的沟通鸿沟,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
在新媒介的基础上,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都把很多的时间和努力用于新的媒介。然而,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问题。原本应该是为教师、父母提供方便的群,现在却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成了每个人的累赘。一方面,教师经常感觉到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新媒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大的问题是,家校之间的交流不畅。首先,应该更多地在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每位父母都很担心自己的子女上学。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和情感状况。他们不会满足于向他们的孩子们了解有关的知识。他们想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估。老师要主动地理解父母的思想、期望和思维的动力。除了即时的新媒介沟通外,老师们还必须通过其它途径来推动沟通。比如,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孩子当前的状况,告诉他们他们的做法和意见。其次,要注意交际能力。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中,相互尊重与谅解是必要的。教师要坚信父母与教师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因此,在沟通中要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为自己着想,才能最终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3、以平等为基石,构建家校的良性互动,发挥家校的协同效力
在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中,教师与父母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主仆、从属关系。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或无意识地把自己看作是教育者,把父母看作是有教养的人。教师们习惯了在家长面前颐指气使、颐指气使,最后会使家长产生一种距离感。“老师的教育不是家长,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仆人和主人。他们是与老师平等的监护人,也是对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保障。”只有在家庭与家庭中建立起对等、互为补充的良性关系,家庭与家庭的互动与协作才能真正实现。首先,教师要主动调整自身的角色,转变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分化的局面。我们应该看到,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中,老师与父母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双方都是平等、互惠的关系。家长和学生应该平等、真诚地就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沟通和沟通。家长与教师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一起成长。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结语
家校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家庭和学校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家长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情况,并积极配合老师和老师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了解、获取他们的信任和协作,共同探索最好的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真正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与父母的对等互动,才能使学校教育因素向家庭教育中的积极渗透。同时,家庭教育也要合理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发挥出真正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7.
[2]杨青.社交平台在家校沟通中应发挥更积极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