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灯谜艺术魅力在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

2022-06-21柯福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柯福盛

摘要: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新课标改革令其出现了非常深入的变革和创新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融入灯谜活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其知识实用的能力和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融合灯谜和语文课堂,令教学和学习都得到创新发展,势必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将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阐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令传统灯谜赋能课堂教学,期望能够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灯谜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灯谜”艺术凭借词意、词性、字形等特征,令谜底和谜面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出现“别解”,“别解”区别于词语原本含义的正确解释,令一些原本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词语、对象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耐人深思的趣味性内涵。假如能够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灯谜相互融合起来,不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来丰富新时代语文课堂,践行新课标要求,为老师的教学提供新的动力。

一、灯谜紧抓关键字词,夯实词汇积累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初一第一学期、中小学过渡的教学课程中,生字和词汇的积累是基本性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初步形成文本通读、内涵理解的关键阶段。通常情况下,语文老师都会从生词的发音、结构以及含义上逐步教导学生,有的时候会配合一些阅读指导、写作练习来完成教学,抽象性比较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学效率始终不高。但是“灯谜”艺术却能够在灵活、趣味性的情境下,抓住汉语本身在发音、字形以及含义上的多变性特征,借助会意、象形的方式,设计出精炼、有趣,且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气息、文学韵味的人文性特征,语言健康典雅也不失活泼。可以认为,语文课堂上应用灯谜活动,是集合了思维调动、兴趣驱动的游戏性教学模式,化解抽象知识变为具体意象,加深学生理解,另外,灯谜本身的语言实践性特征,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区分字形、字义,深刻记忆语文知识。

例如,“衷心改革”(打一个汉字),这一谜面,其就同时兼顾了汉字的读音和结构两个方面,“衷心”也可通“中心”,指对“衷”的中心位置进行“改革”,学生就可以在猜谜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将“衷”的中心位置进行颠倒、移动,得到了“衰”字,这也就是这个谜面的谜底。与之相似的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利用生词或短语进行灯谜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灯谜时机和内容的恰到好处,选谜和制谜都要精准设计,保证学生得以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否则,不但无法获得学生认可和配合,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下降。

除此之外,用灯谜猜射的过程,指明文本的关键字、文体或情感主旨,也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文体为例,选择《春》文本,其文学体裁为散文,就可以设计一个灯谜“断篇残简”(猜文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猜到谜底是“散文”,由此再展开教学,学生就能够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而且也对该文体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与之相似的还有“介绍作品”(文言文)、“讨论文章”(议论文)等等。猜出谜题的过程,就是巩固文学知识的过程,将其引入到语文课堂中,促进课堂交流,提升学生主动意识,促进文学积累。

二、灯谜挖掘别解意蕴,拓展思维层次

灯谜是借助汉语字形、字音和深层含义的可变性,配合象形、会意等手法来完成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灯谜是学生实践知识、培养思维的新途径之一。灯谜法则当中,汉字无论如何变化或者如何综合应用,都离不开汉字本身的形、意、因,考察的就是猜谜人的思维活性,这显然和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深化的目标相互契合;另外,灯谜活动本身较之传统语文课堂来说有更强的趣味性,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情感熏陶。

具体来说,语文课堂如何创新发展,一旦失去了对思维的培养和深化,就势必丧失了教学的关键条件。因此,老师在利用灯谜创新课堂的时候,可以尝试将其作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爆点”,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联想。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双丰收”。

以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例,灯谜艺术所具备的“字义转换和分析”法涉及到推理、归纳和因果分析等,都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春雨窗前妻独坐”(猜一个字),“春雨”说明天空中无“日”,那么先剔除掉了“春”中的“日”;随后,“妻独坐”说明丈夫不在。那么,“春”字上半部分的“夫”也被剔除掉了,只剩下“一”,这就是这个灯谜的答案。我们在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应用灯谜作为教学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灯谜中的“别解”趣味点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拓展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变换思考角度,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灯谜拓展阅读格局,深化文学修养

在新课标当中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需要超过四百万字,但是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并没有条件去阅读这么多的书籍,加上课内的负担也比较沉重,如果学生的兴趣不高,不仅很难达到阅读要求,甚至连基本的阅读习惯都无法养成。对此,借助灯谜来拓宽阅读格局,突破时空跨度,不失为良策。

践行到实际工作当中,老师可以借助灯谜的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以此要求学生在课后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四大名著的阅读是初中学生所必备的要求之一,但是因为时空跨度较大,四大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高。对此,老师可以选择和“灯谜”内容有关的名著片段引起学生兴趣,即单独摘取其中的灯谜,要求学生先猜,再看原作内容,并配合原作的氛围,要求学生们想一想文学创作中“灯谜”的应用意味,如《红楼梦》中的一些元宵灯谜内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来自元春所出灯谜,谜底是“爆竹”,很容易联想到烟火灿烂后的黯然消灭,对应贾府最终的结局;“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来自探春所出灯谜,谜底是“风筝”,恰恰暗示了探春最终离开亲人远嫁的命运,而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经常使用风筝来描写和探春有关的情节,这也是说明曹雪芹原本就在探春身上寄托了这样的结局。随后老师要求学生们再根据自己喜欢的一个“红楼人物”,找到和她(他)有关的灯谜内容,并分析和最终的命运的关联。借助灯谜这一微观契机,指导学生深入、充分阅读《红楼梦》,促进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深化文学修养。

结语:

综上,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建设而言,灯谜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元素,可以融入到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工作当中,势必能够获得理想的发展前景。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灯谜引入校园、引入语文课堂,并和教学活动统一起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强化兴趣,并在兴趣驱动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深化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新颖.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2021(09):2.

[2]白丽云.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07):9.

[3]韩军.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

[4]毛平陽.宁波谜语是初中语文的活态教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02):108-110.

[5]曾柳君.中华谜语与中学语文学习融合的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8(04):6.

课题题目:语文课堂教学与灯谜结合的实践

课题编号:FJJKXB20—74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