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21王敏
王敏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45-02
摘 要 核心素养涵盖着诸多层面的内容,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落实可以助力学生形成优质的品行。体操作为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因此,在高校体操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十分关键。对此,本文运用文献查询法等研究方法,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体操教学改革举措进行了探索,旨在对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予以提升,以进一步强化高校体操教学品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校 体操 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是如今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核心素养体系中,诸多基本点的落实与高校体操教学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校传统形式的体操教学难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任务目标的达成,所以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校体操教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以此引导高校学生持续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一、概念解析
高校体操属于体育项目的一种,基于高校体操的核心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体育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借助系统有效的体育知识学习与体育技能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思想意识,同时养成了勇于拼搏、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等的积极体育态度。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在体育训练目标、运动实践等诸多方面,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体系中,其占据重要地位。体育课程改革与重组是新时代高校体育人才培育系统优化的重要板块,是助力高校更好发展、对社会不同层面人才需求予以满足的根本途径。对此,高校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优化。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体操教学的要求
(一)解析核心素养内涵,优化体操教学理念
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对立德树人思想进行落实的基点。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有必要下意识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终身发展思想的形成,进而形成优质的品格。在体操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明确体育核心素养对高校学生的具体要求,深入剖析核心素养的含义,对教学思想进行优化与更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高校积极为教师赋权
如今,高校的体操教学工作始终在教学大纲的限定下进行,主要进行技能的传授,教学督查工作也是基于课程大纲与教学课时安排开展,旨在构建整齐划一的体操教学课堂[1]。但是,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尤其是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形式的体操教学工作难以达成新的教学目标,高校有必要持续展开教学改革工作,使得教师掌握更多权利,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支持教师吸收创新性的教学思想,鼓励教师尝试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等。
(三)教师将核心素养发展融入体操教学
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体育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关键载体是体操教学课堂,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体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借助设置教学目标的方式将核心素养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教师熟知体操教材,提高专业素养,为高校学生核心素養培养目标的达成助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体操教学改革措施
(一)将运动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融入体操教学
在进行高校体操教学工作时,最为关键的是对课程目标进行梳理。课程目标具体是指某些教育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与成果体现,课题指导体操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进行体操教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予以考量,在对基础运动技能予以设计的同时,强化对积极情感与价值观的传达,促使学生可以在全新的体操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接受核心素养的熏染。
(二)关注体操教学互动
在高校当中的体操教学表现出相对强化的互动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来确定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之后运用肢体动作、口头传达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课堂知识传授工作,和学生建立起稳定的互动关系。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可知,对多样性的教学场景与情境进行创建,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当中形成相应的认知,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换言之,在体操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尝试使用开放式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达到对体操教学效果予以优化的效果[2]。此外,与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在相对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更为强化的表达和参与课堂的欲望,这也促使其吸收知识的速度成倍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与体操教学工作进行融合,强化课堂互动是非常必要的。
1.互动时间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和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对其学习优势与效果予以肯定,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为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奠基。
2.身体活动。在对动作要领逐一进行讲解与示范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与帮助,使其可以完成相应的体操动作,对于学习能力与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进行体操动作。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彼此形成协助与保护关系,进而对学生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予以优化,这也是其核心素养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
3.课堂自省。在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思与分析自身的体操学习过程,明确自身是否掌握了体操动作学习要领、是否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形成了有效的协作关系等,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体操动作学习效果,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打破传统课堂限制
纵观高校体操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学目标均基于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体操教师结合基础的教学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同时展开扁平化的评价与管理工作。此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可操作性,所以长期被运用在高校体操教学实践中。但是,在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予以培养时,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性的运动技巧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助力学生感知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形成理性思维等,对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予以提高,此时传统体操教学模式的劣势便凸现出来[3]。对此,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体操教师有必要强化对高校体操实践教学情况的解析,同时运用动态生成的方法对多元化且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予以突破,在提高高校体操教学实践效果的同时,使得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四)体操教学评价体系重构
过去,高校的体操教学评价工作更加倾向于目标评价,即教师利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分析学生的体操学习效果,此种模式关注“实践教学”与“预设教学目标”的相符性。在评价体系中,学生始终是客体,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体操教师需要对评价体系予以重构,转移评价关注点,在动态教学中落实动态评价机制。比如,在进行期中评价工作时,不仅需要对学生掌握基础体操技能的情况进行分析,还要考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责任素养等,同时将课堂过程情况记录考虑在内。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横马分腿腾跃”动作予以学习时,评价工作的入手点可以集中在如下方面:学生参与体操动作学习的程度、动作技巧性、与周围同学是否形成了互助关系等[4]。在对评价体系予以重构的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将学生自评等方式引入其中。比如在进行“横马分腿腾跃”动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自评环节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及时反思与总结了动作学习过程,分析与查证学生的总结,明确其对动作要点的掌握程度,确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考量学生在体操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理论学科相比,体操学习需要学生投入相应的时间与精力后才可以获得实质性成果,主动进行学习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
(五)社会实践
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往往体现在诸多不同的层面上,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学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所以需要高校体操教师同时关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体操教学与生活能力两手抓,为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基。在改革高校体操教学体系时,教师不仅需要优化课堂设计,还需要将第二课堂的优势发挥出来[5]。第二课堂具体是指除去课堂基础课堂外的集体活动,比较常见的是高校社团或协会等。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创建或者参与到体操社团当中,同时为学生提出多种类型的体操活动方案,或者倡议不同班级间组织开展体操比赛活动,使得学生在脱离体操课堂后也可以得到体操锻炼,夯实竞争与协作意识,真正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高校体操自身的教学特征要求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结合高校学生的特征,站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多重视角上对高校体操教学进行改革始终是重要的课题,基于现有教育实践经验調整教学设计思路,旨在全面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罗伟柱,邓星华.体育深度教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然进路[J].体育学刊,2020,27(02):90-95.
[2]李承伟,姚蕾.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0):117-127.
[3]姜勇,马晶,赵洪波.基于自身认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意蕴与培养路径[J].体育学刊,2019,26(04):88-93.
[4]柯勇,左乐,黄博,等.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关键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2):163-168.
[5]尚力沛,程传银,赵富学,等.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向与教学转变[J].体育学刊,2018,25(02):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