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中学武术课程教学的研究
2022-06-21宋煜
宋煜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22-02
摘 要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也可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学武术课程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武术课程中专项技能的教学较少,武术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在武术课程教学中缺乏武术精神的培养。构建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中学武术课程教学体系,阐述体育核心素养对中学武术课程教学的影响,应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为中学武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学 武术课程 教学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容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系统学习,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德。结合相关文献的概念,对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即为体育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质和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自主基础、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以及其中的六个元素,以及在具体的实践中,六大元素又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综合后可以将体育核心素养具体划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运动能力是体能、心理能力、技战术水平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体能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能状态才能在体育活动中拥有好的表现;技战术能力是在体育比赛中执行技战术的一种能力,可以体现临场应变能力的一项指标;心理能力是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心理的承受与调整能力,也是影响体育活动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健康行为是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综合表现,对改善健康状况具有关键作用。健康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拥有良好的心态。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守规则以及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信自强、勇于超越自我;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相互尊重、拥有一个正确的胜负观等。
二、当前中学武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武术课程教学中专项技能的教学较少
在中学武术课程中,体育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培养,中学生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个器官趋于成熟,可以进行专项技能的培养。例如,在中学武术课程中,体育教师只进行一些加强耐力和发展柔韧性的教学活动,没有进行例如外摆腿、正踢腿、二踢脚等专项技能的教学。在武术课程中只注重基本运动能力,而忽略了专项技能会影响到武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会影响到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二)武术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
在中学武术课程教学,体育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只进行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教授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的健康的生活习惯,甚至在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疲劳的恢复方面都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养成一个合理的健康习惯,没有掌握运动损伤与运动康复相关的健康知识。
三、武术课程教学中缺乏武术精神的培养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其中,武术精神也是需要当今的中学生传承的。在武术日常教学中,武术精神作为武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却常常被体育教师所忽视,武术精神中包含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师重道、习武先习德等都是值得当代中学生进行学习与传承的。
四、构建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中学武术课程教学体系
(一)体育核心素养对中学武术课程教学的影响
1.运动能力是中学开展武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是中学开展武术课程的基本目标,体育核心素养帮助明确了学生对武术的运动认知,对提升武术专项水平和發展学生体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拥有参与武术运动的运动基础,有了运动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运动时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武术运动中。
2.健康行为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健康习惯,掌握运动康复的相关知识,可以在运动损伤时进行紧急处理,这些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可以改善当代中学生的健康状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体育品德是中学武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是中学武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武术竞技中正确的价值追求,认识到武术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养成一个优秀的体育品德,是体育教师在中学武术课程中需要着重进行教学的内容之一。
(二)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中学武术课程教学的对策
1.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武术运动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中学校园中推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武术运动对初学者的要求较低,即使没有武术基础,也可以进行武术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武术运动也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那么在日常的武术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8F33B419-9E58-44ED-BD0F-96503438C4FB
在初学武术课程时,体育教师应着重加强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指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的必需的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基础,只有拥有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才可以发展其他方面的运动能力。在进行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后,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专项运动能力是针对于武术运动所需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巩固武术课堂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武术套路中南拳套路动作的学习中,要将“弹腿冲拳”作为课前的小练习,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南拳成套动作演练时,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强劲有力。与此同时,在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时,体育教师可以将“云手”作为专项技能进行单独学习,既能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太极拳,也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在进行武术套路的学习的同时,体育教师还可向学生教授一些武术运动中攻防实用动作,相比较武术运动中的成套动作,攻防实用动作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也可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學生处于青春期,尤其是男生,对武术运动中的攻防实用动作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武术课程的学习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合理的健康习惯,学习一些运动康复知识,对运动损伤能够做出紧急的处理,对武术课程的学习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日常的武术课程学习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主体内容的学习前,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享一些武术相关的故事,可以带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可以与时俱进,联系近期上映的武术动作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的渴望学习武术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合理的饮食、作息的生活习惯,在课余时间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武术成套动作的练习,积极锻炼身体,对生活、学习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在进行日常的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与运动疲劳,体育教师应教授运动康复和运动保健等相关的运动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且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如何进行处理,这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3.加强体育品德教育,注重武术精神的培养。几千年来,习武之人都将武德作为学习武术前必修的内容进行学习,习武先习德,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的中学生。武德是武术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武术精神是我国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武术课程的学习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充分加强体育品德教育,注重武术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武术课堂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一些武术动作的练习,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纠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相互尊敬,可以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武术后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暴力,以强欺弱。相反,应该保护弱者,关爱弱者,要拥有一个优秀的武术品德。要继承与传承武术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中学武术课程教学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武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应让当代中学生继承和发扬武术精神,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更可以提高中学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析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之武德[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0):11-13.
[2]杨青,段丽娟.学校武术教育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20(01):97-100.
[3]沙雅蓓.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武术选项课分析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215-216.
[4]张静婷.武术课程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13-116.
[5]刘春辉.武术校本课程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运动,2018(15):121-122.8F33B419-9E58-44ED-BD0F-96503438C4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