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与对联

2022-06-21晓媚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春分霜降物候

晓媚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人民在春节时,会将对联张贴于门框,寄托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那除此之外,对联还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上四句诗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歌”。何谓“二十四节气”呢?概括地说,就是以农历一年内天时、气候、物候的变化划分的二十四个时期。它也是我国传统农业活动的主要依据。旧时农民不论识字与否,都能把二十四节气歌倒背如流,并能根据每个节气的气温、雨量、物候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农为本”的我国深入人心,所以历来文人雅士也将其融于楹联、诗词之中,显得别具情趣,韵味无穷。其中有关妙联就不少。如: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

说的是某私塾先生向学生讲“学农”“学稼”的文章,一老农听后遂出上联以试先生。先生虽然未用节气名对,但是农历的闰年和节气有关,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农谚云:“三年两闰,三年两不闰。”私塾先生把它化作“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实质一样,都与上联构成妙对,上下联浑然一体,真是天造地设,“无错无差”,巧极了。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为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说的是明代有一位学者,夜宿浙江天台山,清晨起来见茅屋一片白霜,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上联。联中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气,流畅自然,毫无痕迹。但他久久对不出下联,一时成为绝对,直到近代才由浙江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下联相应地嵌进了“端午”“清明”“重阳”三个传统节日名,语义双关,自然成趣。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此联中,上联的两个节气用“如”字相连,把霜降时的景色勾画得活灵活现。下联中的两个节气用“不”字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冬至冬冬至;

春分春春分。

此联意思是“冬至”这个节气年年冬季都要到来,“春分”也是每年春季要“分”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抗拒和回避的。构思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冬至大寒,霜降屋檐,看大雪小雪遍地白露;

夏至处暑,惊蛰亭榭,盼小寒大寒全天清明。

全联嵌进十二个节气名,贴切自然,无斧凿之痕,无牵强之意,一气呵成,自成佳作。

一局围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此联是讽刺洪承畴的。洪原是明朝重臣,朝廷委以守疆重任,防御清兵入侵。洪兵败被俘,清劝降,洪叛明投清,清廷委以高官。一天(即谷雨日),洪在府中与某客人下围棋,因棋战犹酣,吟出上联。某客虽与洪对弈,但对洪的降清行徑极为痛恶,即对出下句奚落洪:你洪承畴虽是明清两朝领袖,日后评论,你到底是明臣还是清臣呢?“清明”对上“谷雨”的节气,就对联本身而言无懈可击,但在此处,“清明”一语双关,耐人寻味,也让洪承畴哑口无言。

猜你喜欢

春分霜降物候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深秋寒霜降
农事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春分
Les 24 périodes solaires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Équinoxe de printemps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