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企业不停工
2022-06-21刘朝晖
刘朝晖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崇明长兴岛,自4 月25 日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实行闭环管理模式,边防疫边生产,共承接了12 艘17.4万立方米LNG 运输船订单。
进入初夏的上海,沿街的梧桐树枝叶茂盛。紧锣密鼓复工复产的工厂园区,繁忙而有序,陆续恢复往日的生机。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中国工业和科技版图上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上海,大批重点行业企业的复工复产,特别是以一些行业龙头和代表性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恢复,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唱出了雄浑激昂的战歌。
战“疫”不停步,复工不拖延,越来越多车间、工厂重新喧嚣。无论是全球最大的万吨巨轮,还是流水线上的新能源汽车,抑或是机器人手臂下的集成电路……一起汇聚成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脉动。
船坞里重新焊花飞溅
才入6月,上海的日最高气温已经攀升到了30摄氏度以上,而长兴岛上的船坞中,机器的轰鸣与飞溅的焊花,同样让人感受到一股“热浪”。作为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上海的船舶工业在经受了疫情的重大考验后,重新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以一些行业龙头和代表性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恢复,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唱出了雄浑激昂的战歌。
5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三号、四号船坞联动,成功实现了三船出坞两船起浮的重大节点。此次三船出坞,是江南造船在今年疫情形势下的首次双坞联动。而在5月16日,江南造船交付了一艘当前全球舱容最大的9.9万立方米VLEC(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这也是本轮疫情以来上海船企交付的第一艘船。
不只是江南造船,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另两大在沪船企沪东中华和外高桥造船,也在有序的复工复产中传出好消息。
5月19日,沪东中华交付了复工复产后的首船——一艘1.3万吨多用途重吊船。而一周后的5月26日,该公司又交付了一艘8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浅水航道LNG运输船。
在浦东的外高桥造船于5月23日一天内完成“一船交付、两船出坞”。此外,该公司两大重头项目——我国首制大邮轮以及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也相继完成了本轮疫情以来的重启。
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厂区内人员动辄上万,像江南造船的员工就达到2万多名,前期还有大量工人被封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速复工复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据江南造船党委工作部部长蔡勤宏介绍,今年3月疫情之初,江南造船就迅速切换生产模式,生产指挥系统转入疫情防控系统,成立了防控指挥中心及若干小组,推动重大决策的制定与落实。4月23日开始,江南造船开始复工复产压力测试,采取了项目牵引、资源驱动、精准复工、以点带面的策略,在厂内划分出4个区域、180多个点位,以划小作业单元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生产作业。同时自主开发了疫情防控App,以便党委第一时间掌握全厂各区域的员工人数、防控形势、流调动态。
目前,上海三大船企已经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并取得了若干重大节点的新进展、新突破,各大船企的返岗率已普遍超过70%,如果具体看一线生产岗位的话,实际返岗率还会更高。
蔡勤宏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江南造船厂区内进行闭环和点对点管理的生产人员已达到22000人左右,人员返岗率在90%以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品复工率平均达到70%以上。
“我们复工复产,目前已经完成打通产品交付和打通船坞/船台生产线这两个阶段目标,6月中旬前,将先行生产线贯通的第三阶段目标也将完成。”蔡勤宏表示,江南造船全年计划交付民船19艘,春节前已经完成了3艘民船交付,“随着疫情中首艘船的交付,爭取6月中下旬再连续交付两艘双燃料出口船,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后续15艘民船的交付。”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客户对上海船企的认可与信心不减。
1至5月,江南造船承接的民船订单超过1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近日,江南造船又与国外客户签订了3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建造合同,这是江南造船继实现大型LNG船首批订单突破后,短时间内再次承接批量订单。今年头5个月,沪东中华新合同金额更是超过40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交船期已安排到2025年,全球最大浅水LNG船的另一艘姊妹船,预计将在6月份交付。外高桥造船近期也以“云签约”形式与一家国外航运企业新签了建造2艘集装箱船的合同,就在3月中旬,这位船东才刚刚向外高桥造船下了两笔订单。
汽车产业链“马达重启”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国内汽车产业都会停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4月份都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了这样的担忧。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上海是中国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之一,去年汽车产量占比全国汽车产量超过十分之一,同时还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但很快,短暂停产后上海汽车产业链的“马达重启”,没有让这种担忧成为现实。上海于4月16日推动的第一批复工复产的666家企业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占比最多,为36%。在头四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中,涉及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约1500家。
在上汽大众安亭基地,4月18日起开始进行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其间严格参照疫情防控指引,制定了防疫防控、健康筛查、闭环管理、准备保障和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方案。4月23日起,安亭MEB工厂、汽车三厂、发动机厂和冲压车间已陆续复工,生产线采取单班制,复工复产后的首批整车也已顺利下线。5月底,安亭汽车二厂也开始复工复产。据了解,根据防疫要求,目前安亭工厂仍然处于闭环生产状态,各个工厂的产能都在逐步爬坡中。5210B99C-E6B6-4DD2-850A-4DF5AF08D7FA
上汽临港乘用车工厂自本土疫情爆发以来,迅速明确疫情防控具体措施,防疫与生产并重,在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保障生产工作稳步运行。4 月 18 日,上汽集团在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 月 19 日,压力测试开启后的首台车下线;5 月 27 日,开启双班压力测试。自基地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截至到 5 月 28 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 名爵四个品牌在内超过 1 万辆整车陆续下线。目前日均下线数较原先提升约 2.3 倍,恢复到满产时的 8 成左右。“随着‘链式复工的高效协同推进,6月初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隨着上海汽车产业链逐步复工复产,位于浙江杭州钱塘区的上海产业链应急保供杭州中转站也已启用,在以“无接触”防疫模式将浙江各地的汽车零部件集中运往上海的同时,也将来自上海的汽车零部件转运至杭州汽车企业,严防疫情同时实现双向保供。
自4月中旬启动压力测试以来,上汽集团全力以赴克服供应链、物流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沪所属企业超过4万余名员工驻厂开展闭环运营和生产,各大整车厂均实现稳定的整车批量下线。该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基于疫情走势、供应链等情况进一步制定复工复产的动态规划。”
“汽车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均会对整车企业的复工复产产生关键性影响。目前,在推动上汽集团稳步提升产能的情况下,我们要保障汽车零部件的有效供应,保障其每天的零部件库存至少能满足三天的生产需求,按照三天的生产预警线来保供。”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现代摩比斯等零部件巨头和众多的中小零部件企业,也都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加速推进复工复产。
采埃孚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在5月底已完成5批次共460人复工以支持生产运行,现已达到820余人规模驻厂,一线人员复工率达到75%。
博世中国在5月中旬的产出能力已经恢复至30%至75%,其直接供应商有40多家,已经有30多家实现了复工复产,上百家间接供应商也在陆续复工之中。
在位于上海松江的保隆科技生产车间,一个个车用传感器正在下线,自动化生产线帮助企业提升效率。保隆科技的产品主要出口北美和欧洲,4月1日起车间就已闭环生产,复工率目前已经超过75%。
宝山区的克来机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公司产能已从10%恢复至45%左右,复工复产人员已达150人。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领域的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以及燃油分配器、燃油管、冷却水硬管等汽车发动机核心配件都已经恢复了生产。
工信部此前的信息显示,截至5月19日全市已有12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大陆泰密克、上海变速器等一批零部件供应商复工并提升产能,保障了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国内车企产业链供应链逐渐恢复稳定。
政策保障持续深入
自3月中下旬以来,上海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封闭生产状态,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电力、芯片、医药和必要防疫物资生产等领域。在上海市4月开始发布的重点行业企业复工“白名单”中,除了汽车行业,生物制药及医疗保健产业、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产业位居前列。此外,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电力电气、食品等行业也有相当数量企业进入“白名单”。
3M公司位于上海漕河泾的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一刻不停,始终保持运转。目前,3M在上海的4家工厂均实现闭环生产。在位于嘉定区的联影医疗上海园区,一台台CT机陆续发往国内各地抗疫一线,以及印度、美国、波兰等海外市场。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介绍:“我们产能恢复了近八成,目前跨省市供应链明显改善。”
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支持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稳定与复苏。
“我们已经实现100%满负荷生产,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确保全球供应链有序运转。”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孔军说。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一直保持生产不停。”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武玉会说,“截至5月27日,包括机器人超级工厂在内的新时达位于上海的4家工厂产能恢复到正常产能的75%至85%。”
4月中旬以来,从疫情形势最为复杂严峻的阶段开始,上海以“循序渐进、链式推动”为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地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支持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稳定与复苏。“从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开始,我们共开出了五批‘白名单,9198家重点企业进入了‘白名单。”上海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葛东波透露。
全市各区的有关部门也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创造条件为更多企业复工复产。比如宝山区经信委对规模以上、专精特新、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关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五类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打通“人、车、物、证、宿”堵点,为企业闭环生产、达产满产创造条件。截至5月30日,宝山区工业企业复工360家,返岗人员约5.1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占比56%,其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90%。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企业251家,占比70%,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科技型企业占比近80%。
5月29日出台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将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从6月1日起取消,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健全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行业领域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复产率。
“前期为了尽快在符合防疫政策要求下复工复产,我们挖掘厂内资源,成立了厂区临时住宿点管理和保障专班,确保返岗人员基本的生活条件,但是毕竟资源限制,能接回的员工是有限的。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技术链的阻断,也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之前都是通过线上技术交流和远程调试或者开展自主调试,但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江南造船的蔡勤宏部长对记者表示,“这次上海市出台的各项举措,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
随着上海的重点产业产能稳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正持续巩固。稳产稳链,就是稳预期、添信心。一批批复工复产企业的生产线流动起来,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正在回来。5210B99C-E6B6-4DD2-850A-4DF5AF08D7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