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三十而立
2022-06-21朱国顺
朱国顺
6月5日上午10时44分,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准时起飞,将3位航天员送往空间站。这是长二F第14次发射,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起飞,中国空间站由此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并在年内通过连续6次发射完成建造任务。
1992—2022,中国载人航天迎来三十而立之年。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下一步就是搞载人航天。1971年4月确定的这个项目被命名为“714工程”,飞船被命名为“曙光一号”。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制约,“714”工程于1975年3月终止。
1986年中国实施“863”计划,发展航天技术是其中重要部分。此时,一箭多星、同步卫星、远程火箭均已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虽然此后承接了一些外星发射任务,但大国航天需要有更高的战略擘画。1987年2月,国防科工委组建“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在第5次会议上得出结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载人航天是必要的,发展载人航天要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史称“921”工程,就此启开大幕。
这一工程,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奠定了30年后的今天,中国空间站正式亮相浩瀚太空。对于中国来说,这堪比“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率先成功发射,这是第一艘实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开启中国太空人时代。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开始中国空间站建站时刻。
在启程30年之际,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高光时刻,将通过高密度的连续6次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30年来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攻克并掌握了一大批尖端核心技术,带动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影响。
仅仅以载人飞行的长二F火箭来说,它的可靠性评估值达到0.9894,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99996,位列国际最先进水平。它意味着火箭发射100次,才有可能出现一次飞行故障;假设出现飞行故障,依靠逃逸系统逃逸100次,才可能出现不到一次逃逸失败。长二F火箭自1999年首飞迄今,已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包括9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长达半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给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再加一道保险,从长二F遥12和长二F遥13火箭开始,火箭采取“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新发射模式。航天员在空间站期间,地面有相同型号的火箭随时待发,如有需要,可在8.6天内快速发射一枚新火箭去空间站接应航天员。这很有点像地面上那样,叫个车那么方便。
茫茫太空路,飒爽中国风。54589D75-E9A9-4A51-BEFA-AECC6E77B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