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南昌营商环境的思考与建议
2022-06-21邓强洪平平
邓强 洪平平
[提 要]良好营商环境的构建本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结合。近几年,南昌不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总体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存在着政府转变与公众心理预期不匹配、市场环境与现代化经济发展不匹配、个体突进与营商环境整体化推进不匹配等问题,对此,应加快政府的自我转变、打造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强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等举措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南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营商环境;南昌;政府与市场;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邓 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等;洪平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江西南昌 330000)
一、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本质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体制机制因素和条件,包含法律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是一项复杂性的生态系统工程。它的构建关系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等多个主体,既需要市场规律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更需要重视政府作用的發挥。因此,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构建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改革与发展的三者关系。
(一)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的本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均衡。市场作为“无形的手”,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价格规律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实现要素的最优化;政府作为“有形的手”,通过政策、行政手段维护和帮助市场正常运行,减少市场自身的波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清晰地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为了让市场与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如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自发形成市场体系与分工合作,产生不同的市场主体。土地、电力、水、气等公共资源,以及法律援助、政策扶持、产业信息和产权保护等政策资源,是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外在条件。两者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中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息息相关。若能形成良性、健康的互动机制,将有力推动营商环境生态体系的构建。
(二)从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在营商环境的体系中,主体是政府与市场,角色代表是政府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首提“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2]。这进一步为政商关系确定了边界,划清了政商关系的红线与底线,对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指明了方向。良好的、正常的政商关系,能促进市场的优化,推动政府法制化的运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反之,恶性的、不正常的政商关系,易形成“权力寻租”、滋生腐败,产生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会干扰市场正常运转,破坏市场内在机制,对经济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从动力与目标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是政府的自我改革,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府的自我改革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力所在,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是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能否通过政府的自我改革,破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的重点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的战略性举措,对科学把握市场与政府关系、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型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均把营商环境作为“头号改革工程”来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唯有“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的营商环境,才能锻造出一座座能够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二、南昌营商环境的总体现状及改革成效
(一)营商环境总体现状
近年来,南昌围绕打造的“四最”营商环境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聚集“放管服”改革,推动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表现在营商环境总体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从全国排名来看,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南昌总体得分为74.26分,相较于2019年58.29分有了大幅提升,总体评价由“较好”晋升为“优良”档,其中“优秀”指标子体系7个,“优良”指标子体系10个,“良好”指标子体系1个,详见表1;从全省排名来看,2021年11月公布的全省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南昌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由2019年的第6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位,其中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资吸引力、监管服务三个领域,采取“第三方评”“企业评”“部门评”的方式[3],具有较强的公正性、权威性与可靠性;从政务服务排名来看,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南昌由第8位上升至全国第7位,且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梯队。数据显示,在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中,南昌市的“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完备度、办事指南准确度”等指标尤为突出[4]。
(二)取得的成效
1.以减政放权构建企业全服务链
南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从市场主体的准入到最后的退出,全流程不断简化。如在开办企业方面,推行全程无纸化、电子化登记,通过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实现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安部数据库联网,即可开展电子签名和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全流程时限压缩至3小时办结,并为新开办企业免去公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等刻制费用,免费提供税务Ukey,全市一年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1200余万元。2021年南昌新登记市场主体11万余户,同比增长 11.77%[5];在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方面,重点简化工程项目施工审批程序,采取“内外并联”“模块合一”“集中会审”的新模式,形成“六多合一”集成审批(多审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多系统合一)和“三大超简”(大容缺、大承诺、大模拟)的新方法,破解工程项目审批的繁、慢、杂等难题。2021年南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含中介服务时间)以内,实际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74个工作日[6],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与进度;在企业获得电力、用水和用气方面,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和官方网站等线上办理,企业用电、水、气实现“一网通办”,成本和程序都大大简化, 企业平均办电时间由9.22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7];在企业登记财产方面,采取“互联网+”实现线上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查封登记与变更登记等业务,启用不动产电子证照,推进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过户“一窗联办”,方便企业对不动产的登记和处置;在企业纳税事项方面,简化企业开办涉税事项,开设即同步办理纳税,实现多税(费)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纳税次数从6.5次降至6次,总税(费)负率从44.18%降至27.52%[8],拓展发票网上申领,落实好减税降费工作;在跨境贸易方面,优化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推动企业“两步申报”“提前申报”,实现货到即提,精简单证及证明材料,推行无票免税政策,实现跨境贸易无纸化交接,节省企业成本支出;在办理破产方面,围绕执行难、破产难的问题,重点畅通执行转破产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以“放”和“管”提升市场环境
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南昌多措并举,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良性发展。一是约束政府乱监管、乱抽查行为,全面实施“一单两库一细则”,向社会面公布抽查事项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做到一查多事,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二是推动政府包容审慎监管,2021年7月出台了《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柔性执法实施办法》,提出对于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及一般投资行为,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给予市场主体更加宽容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三是部分行业推行告知承诺制试点,2021年8月发布了《南昌市食品经营直营连锁企业经营许可试行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64项证明事项、13项涉企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信用良好企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避免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行为;四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监管机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对黑名单市场主体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将严重失信人列入联合惩戒对象,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3.以“互联网+政务”优化政务环境
南昌积极发展“互联网+政务”,围绕数字化政府的建设实现政务环境的优化。一是搭建四级一体(市、县、乡、村)共同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全程网办”和“免证办”,其中全程网办事项90多个,免证办538个;二是搭建“六端协同”(南昌市政务服务网、赣服通APP、南昌城市大脑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和自助服务机),扩大政务服务的端口数,对接证照库证照并可签发电子证照,实现“掌上办”“网上办”“免证办”“秒批办”;三是推进跨省通办,南昌已与佛山、宁波、合肥、长沙、郑州、武汉、贵阳、株洲、湘潭等城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可享受异地同步实现“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异地办理相关事项;四是县区积极跟进,如新建区考虑到疫情冲击,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企业无需申请、提交材料,符合要求的企业自动享受惠企政策,从25个工作日办结到实现最快当天到账,如南昌县在政务服务大厅成立“帮办代办服务中心”,由原来企业自己跑事项、流程变成政府全程帮办代办,其中“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件量超过85%。
三、南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服务与公众心理预期不匹配
虽然近几年南昌加快转变作风,不断推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离公众的心理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存在服务者思想意识不够、政务数字化力度不强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服务者思想意识不够
由于江西省以丘陵地形为主,长期以来农耕文化占据主流地位,重农抑商导致商业文化发展偏弱。南昌总体上工作作风有了积极改进,但有些部门、有些同志的服务意识不够,反映在对企业和群众的问题没有及时想办法解决,反而增加办事环节、流程,出现可办不办、不请不办的部分现象,让企业和群众干着急,让企业和群众产生“不找人办不成事”的错觉,形成“办事求人更好办”的潜意识,从依照制度、法律办事到求人办事,这严重影响了营商环境的优化。
2.政务数字化力度不强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办”、“零跑动”的需求在大幅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南昌数字化的政务服务数字化力度不强,表现在可网办事项不够多、不够快。目前,南昌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仅61%,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仅35.9%,但是发达地市如深圳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4%,99.29%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91.74%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89.44%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9]。
3.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南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方便的生活环境,但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出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供给能力不足,表现在开发园区、新设城区有人无设施。如当前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公交线路、人均停车位、超市商场、幼儿园、菜市场和星级酒店等生活设施与商业设施配套不足,严重影响企业与居民的基本需求,也导致人才流失率高与落户意愿率低。
(二)市场环境与现代化经济发展不匹配
目前,南昌已初步形成“4+4+X”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市场环境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存在产业“引育”方式偏传统化、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偏高和消费者市场保护性偏弱等问题。
1.产业“引育”方式偏传统化
当下的招商引资模式偏重于政策拉动式招商,市场化手段不足。如在引进重大项目时采取的“老办法”多,会用的“新辦法”不多,习惯于用资源如土地、政策和补贴等招商,缺乏对相关产业整体发展趋势与前景的把握,缺乏专业化、市场化的判断与分析,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出发来招商引资,导致好的项目进不来、落地的项目发展起不来。
2.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偏高
相较于其他地市,南昌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略高,导致竞争力不强。如运输成本,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物流体系,南昌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运输成本要比周边省会城市高;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南昌每吨要3.05元,高出省内新余市每吨1元多;配套设施费中的社会投资工业与小型仓储项目,南昌收费为41元每平方米,高出省内上饶市14元,还要附加征收附加城镇垃圾处理费、占道费和余土处置费(道路挖掘修复费)等其他费用。
3.消费者市场的保护性偏弱
根据《江西省12315消费维权数据分析报告(2021年度)》,从全省登记消费者诉求来看,南昌诉求量全省位居第一,占全省总量的28.61%,如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还存在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行为等乱象;同时,消费者投诉时效较长,问题解决难,导致市场环境不能及时得到“净化”。
(三)“单兵突进”与营商环境整体化推进不匹配
营商环境的构建关系到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牵一发而动全身”。南昌虽然在事项办理的流程与环节方面有了较大的简化,但整体化的推进不足,存在着“信息孤岛”、政策“空兑”和沟通不畅等问题。
1.“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不同部门平台不同、机制不同、层级不同,使得信息共享度不够。在部分行政审批环节上存在多次审批、反复审批等,导致企业与群众待审批事项时间拉长;在跨区域办理事项上“联网”度不足,跨区域办理难度增加,导致企业和群众来回“折返跑”;在交叉办理业务上存在着“放管服”落实不到位,个别窗口审批权限授权不充分,仅有受理权没有审批权,无法实现“并联”办理、马上办理等。
2.政策落地效用不佳
在具体的政策制定、落实与兑现中存在诸多问题,出现政策制定不合实际情况,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佳与政策的“空兑”。如南昌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但在涉及资金及住房补贴的相关条款存在兑现慢、耗时长的问题;高精尖人才评审后,后续工作落空,政府层面不能提供相关电子或纸质证书,仅公布于网站上,获评的人才只能网上截取页面图,导致人才优惠政策无法及时享受。
3.沟通机制扁平化不畅通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唱“独角戏”,更需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齐“发声”。目前,更多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提问式”交流、“视察式”沟通、“无回应”反馈,缺乏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的主动“发声”。原因在于正常的多种发声渠道、机制缺乏,政府有效关注、回应力度不够,两者互动不足导致营商环境沟通语境出现问题,导致政策效果不佳,政务服务不能及时改进。
四、南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营商环境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说明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永远无止境的。面对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必须要加快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才能赢得区域发展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提出要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打造成营商环境省内第一、区域性标杆城市。对此,南昌应以企业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指向,以产业发展为动向,以其他地区经验为借鉴,积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与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实施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提升政务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提升政务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数字型、治理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自我职能的转变,要从思想上自我转变、流程环节上“再造”、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上大提升。
1.加快思想转变,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与理念,实现管理者向“店小二”身份的转变,加快形成务实有效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还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观念,改变企业和群众上门是来“增加麻烦”的想法,从“惧商”“怕商”“恐商”“躲商”向“亲商”“爱商”“护商”“重商”转变,从企业和群众“找上门”到职能部门人员上门服务转变,打造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浓厚营商环境氛围。
2.推动智慧政务深度化发展,建设数字型政府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等端口,增加线下自助服务机,优化政府办理流程与环节,加快政务服务和审批事项“上线”“上机”,满足不同群体的政务需求。二是增加数字化应用场景,清晰办事应用指引,加快政务服务与民生服务相结合,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指尖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全市各层级数字化建设,让数字服务深入到基层,减小“区域差异”“数字鸿沟”,打造数字型政府、智慧城市。
3.提升社会公共品的供给能力,推进“产城融合”
社会公共品是政务服务实体化的体现,也是企业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营商环境的硬件所在。随着城市发展规模与产业园区的扩大,要不断提升与完善社会公共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园区相关设施的配套供给是当务之急,应适当增加社会停车位、开设园区通市区的公交线路、加快学校与医疗民生工程的建设等,及时满足企业与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推动园区实现“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对企业与人口的吸引力。
(二)加快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建设
现代化经济发展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的构建,包括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准入与退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同时,需要政府善用市场化的运作、法制化的规范来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
1.轉变传统方式,提升市场化水平
在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方面,推动政府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方法转变。一方面,培养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好市场化运作的法宝,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用好“产业链”招商、社会化招商、第三方招商等,进一步增强对产业趋势的把握、对产业前景与风险的分析,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培育专业化的营商环境团队,提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能力,如提升资金信息的敏感度、保持行业的长期跟踪度、持续引入项目落地的后续度等,以“有形的手”推动市场化的发展,吸引项目落户与产业集群发展。
2.提质增效,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面对疫情冲击与“输入性”通胀,政府在营商环境的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经营之难、成本之高,想办法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南昌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构建,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物流通道,帮助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参照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相关税费,帮企业减少相关支出。
3.用好“看得见的手”,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需要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去维护,否则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现象。一是加强对市场主体合法经营的保护,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如价格竞争、侵权竞争等,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二是建立透明公正的政府招标环境,给予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不公平竞争壁垒的人为设限;三是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消费者受损行为及时进行回应与处理,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信用名单机制,做好后置监督工作。
(三)提升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
优化营商环境要重视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策矩阵”,统筹推进建立高效管理体制、边界清晰的分工体制、便捷有效的沟通机制,搭建长效生态体系。
1.用好“城市大脑”,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
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构建各部门、各地区数字共享机制,用好“南昌城市大脑”,进行全市碎片化、零散化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和运用,加快数据在各部门间的流转,推动数据部门间、层级间的开放与共享。针对群众与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借鉴杭州“零”式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流程的精简、环节的压缩,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办理的并联化,切实让数字“跑腿”。
2.加强顶层设计与责任落实,避免政策“落空”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通力合作,更加需要顶层设计与责任的划分和明确。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际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切实补齐企业生命周期链的不足。建立统一化、标准化的营商环境政策,加强层级政策的协调性,及时跟进政策的落实情况;推行网上申报,实行“秒批”“秒审”,严格督促各部门落实情况,网上及时公布政策落实信息,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理念。
3.建立扁平化的“政企社”沟通机制
扁平化的沟通机制是应对复杂局势最为有效的方法。一是积极拓宽“政企社”沟通渠道,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声渠道。如深圳为保障民生诉求渠道畅通,开通了“深圳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i深圳”APP、深圳政府在线等互联网投诉渠道。二是及时回应企业与民生诉求,建立“有求必应”“有事必解”的回应机制,完善回应的激励与惩处,防止只有诉求没有回应的“空架子”。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代表企业发声,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2]姜丽华,敬志伟.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57).
[3]朱华,陈珊.我省优化环境成效明显-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公布,南昌九江赣州综合排名居前三[N].江西日报,2021-11-2(001).
[4]政务服务课题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R].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21.
[5]郑少忠,周欢.2021年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77%,江西南昌——优化营商环境 出真招见实效[N].人民日报,2022-3-28(011).
[6][7][8]陈茜.网办通办提效能 有呼必应促发展——南昌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激发市场活力[N].南昌日报,2022-2-8(002).
[9]朱良骏,叶志卫.深圳数字政务公众满意度高[EB/OL].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 ntent/post_9229423.html.
[責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