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粮食生产形势及新时期保障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2022-06-20唐莹莹

现代面粉工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耕地江苏粮食

唐莹莹 王 飞

(1.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00)

(2.江苏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南京 210008)

“十三五”以来,江苏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储备水平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基础[1-2],2019 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位列全国第一,2020 年度位列全国第三。

虽然江苏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旧存在诸如资源约束趋紧、种粮抓粮积极性下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产业存在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新时期,江苏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局部冲突概率加大,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部分国家禁止粮食出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也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和各类风险挑战[3-4]。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江苏保障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 江苏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重点分析江苏省2012—2020 年的粮食生产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和《江苏年鉴》等。2012 年以来,江苏粮食生产总体特点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年度之间小幅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为维护江苏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

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 年以来,江苏粮食作物总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图1),尤其是2020 年江苏粮食总产量达到3 729.058 8 万t,创下江苏粮食产量的最高记录,比2012 年增加356.576 万t,增幅达10.57%。

图1 2012—2020 年江苏粮食产量情况

1.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稍有波动

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整体来看,江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5 000 千公顷(1 公顷=10 000 m2)以上(图2)。

图2 2012—2020 年江苏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从2012 年到2016 年,江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5 336.57 千公顷上升至5 432.7 千公顷,提升幅度为1.8%。2017 年和2019 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尤其是2019 年相比2018 年减少了1.72%,即94.45 万亩,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2018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相比2017 年下调3元/500 g,2019 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在2018 年的基础上继续下调3 元/500 g,因此,粮食市场上降价预期较为强烈,导致播种面积减少;二是,从2016 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开始轮作休耕试点,江苏认真落实相关要求,试点规模由2016 年的25 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30 万亩。细分来看,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稻谷播种面积从2017 年开始下跌,大豆播种面积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呈缓慢下降趋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种植大豆效益较低,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原因。

1.3 粮食单产水平逐步上升

图3 为2012—2020 年江苏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情况。

从图3 可以看出,江苏粮食作物整体单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 年粮食作物整体单产为6 320 kg/公顷,2020 年为6 898 kg/公顷,单产提升9.14%,其中,小麦单产提升幅度最大,相比2012 年提升15.96%。这主要归因于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改善提高;同时,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除2016 年粮食单产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稳步提升;此外,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和低产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也是一方面原因,比如大豆、大麦等低产作物被高产的玉米、小麦、水稻代替[6]。

图3 2012—2020 年江苏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情况

2 新时期江苏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

2.1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虽然连续六年来,江苏粮食产量均突破700 亿斤(1 斤=500 g),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2.1.1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有待提升

截至2021 年末,江苏耕地面积为6 875 万亩(1亩约666.7 m2),人均耕地为0.86 亩,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51 亩,相差较大。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双重影响,耕地质量下降,尤其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质量下降较为明显。根据江苏省2018 年度耕地质量检测报告,全省耕地质量以中等为主,省内各区域间耕地质量分布不平衡,苏南地区土壤酸化较重,土壤肥力的提高速度不能满足优质高产作物对耕地质量的要求,同时少部分耕地存在重金属污染。

2.1.2 水资源总量极不稳定,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2012—2020 年江苏水资源总量情况见图4。

图4 2012—2020 年江苏水资源总量情况

从2016 年开始,江苏水资源总量持续下降,据《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分析,2016 年和2020 年江苏水资源总量较大的原因在于当年的降水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升。2019 年江苏水资源总量仅为231.7 亿m3,为201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74.7 m3,有效利用系数为0.614,与发达国家利用系数0.8 有较大差距。另外,江苏水资源污染问题也越发凸显。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0 年全省地表水环境状况通报》显示:全省纳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4 个断面中,水质III 类以下断面比例达12.5%;太湖湖体总体水质处于Ⅳ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Ⅱ类和Ⅰ类,总磷和总氮平均浓度均为Ⅳ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1.3 农田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2019 年江苏每亩耕地施用化肥41.52 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 倍多,农药施用总量为6.74 万t,化肥和农药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6%和39.8%,与发达国家50%到65%的利用率相比有较大差距[7]。由于施用了大量化肥、农药等,耕地质量下降明显。同时,废弃秸秆、农膜等也加重了耕地污染。

2.2 种粮抓粮积极性下降

无论是农民种粮还是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都在下降。原因有:

一是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不高。当前,粮食生产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幅较大,生产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值提高所带来的收益。2020 年江苏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已超过1.7 万元,单纯靠种粮无法满足实际消费支出。由于第一产业的比较收益较低,江苏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例持续下降(见图5),2020 年占比仅为13.8%,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比较稳定,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攀升,这也说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更多的流向收入较高的第三产业。

图5 2006—2020 年江苏三类产业就业人员结构及农民收入构成

二是由于农村的各项改革红利和一些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经营性收入逐年下降。

三是从2012 年开始,第一产业占总产值比例持续下降。2020 年江苏第一产业产值为4 536.71 亿元,占总产值比例仅为4.4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四是农业人口老化、学历低。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16 年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 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达48.7%,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为1.1%,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仅占总从业人员的7.37%。由此可见,江苏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经营模式分散化。

2.3 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据统计,“十三五”末期,江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4.34 万元,“十四五”时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5%左右,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由此会加速食物需求结构的转型[8-9]。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粮食的消费需求也在上升,食物消费结构有了显著变化(图6)。

图6 2013—2020 年江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2020 年江苏人均粮食消费122.1 kg,较2013 年的129.24 kg 减少7.14 kg。同期,蔬菜和油脂消费量分别减少8.09%、29.85%,肉禽蛋奶水产品和瓜果消费量分别增加27.64%、14.62%。居民食物消费总量变化不大,但结构变化明显,粮食消费和蔬菜、油脂消费减少,蛋白质含量高的肉蛋奶消费量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带动了饲料粮消费的迅速增加。

2.4 粮食流通业竞争力不够强

粮食流通业竞争力不够强主要体现在3 方面。

一是仓储设施机械设备普遍功能单一、自动化水平不高,质量检验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耗时长,影响售粮进度。储备粮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江苏粮食流通业普遍规模不够大、盈利能力不够强、技术转化能力偏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粮食流通业研发投入较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之间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层次划分不够明显。同时,省内涉粮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的不够紧密。

3 新时期江苏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对策

3.1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既要保障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又要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粮食绿色生产。

在严格耕地保护方面,要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落实好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江苏耕地质量集中在5~7 等的客观实际,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良、修复、休耕轮作以及建立耕地污染预警机制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修复受损耕地[10]。

据《2020 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0%,但与发达国家超过9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还有不足。所以,在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要加大种质资源、先进农业机械化装备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提升自主化水平[11]。

在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方面,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积极做好耕地生态保护,降低粮食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积极生产绿色优质产品,实行品牌认证管理,加大推广力度,形成品牌影响力。

3.2 提高种粮抓粮的积极性

提高种粮抓粮的积极性可以从3 方面入手。

一是发挥金融保险的应有作用。完善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注入力度,提高财政性资金占比,逐步建立起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多方参与、品类多样的粮食保险体系[12]。

二是提升种粮农民收益。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继续做好粮食生产各项补贴的发放,并积极探索其他相关补贴。同时,要主动指导农民提升产品品质,生产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端农产品,提升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切实压实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优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和方式,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增强各级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主动性[13]。

3.3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是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要紧密结合江苏地方实际,综合考虑本地区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一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相关政策,在粮食流通领域推动实施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应急保障能力、机械装备、质量追溯、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提升行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优质粮油供应[14]。二是加大“水韵苏米”品牌建设。要持续培育打造“水韵苏米”等苏字粮油公用品牌,培育一批“江苏精品”粮食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粮食品牌,增强江苏粮食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产粮县(市)全覆盖。夯实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储粮保管、市场销售等基础服务主业,并进一步拓宽交售运输、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增值服务业务,创新运营模式,补齐服务短板,打通农民卖粮最后1 公里,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3.4 提升粮食仓储调控能力

粮食仓储调控要把握好轮换节奏,切实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一是加强仓储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国家平台—省级平台—粮库信息系统”上下一体、数据互通共享的信息化网络体系。积极建设覆盖全省的粮库信息专网,推动储备粮承储库点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大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认定一批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粮食物流示范园区。按照“五优联动”“三链协同”要求,完善园区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向现代化大型粮食物流产业园迈进。发挥科技支撑、标准引领作用,努力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15]。三是完善应急保供体系。以建设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响应及时的应急保供体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粮油供应网点、配送中心等,加强平时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3.5 积极推进节粮减损工作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粮食损失和浪费贯穿于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涉及不同主体,包括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在粮食生产经营中,农户和企业是重要主体,因而也是节粮减损的中坚力量。另外,在众多节粮减损措施中,科技节粮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相关科研机构也需要积极承担起责任,为节粮减损作出贡献。一是要发挥好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省内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增强群众爱粮节粮意识。同时,利用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广泛传播低碳生活、健康消费、节约粮食的理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16]。二是要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推广先进的节粮技术,更新改造现有储粮设施,使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研发先进农机,积极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作物机械化应用水平。同时要倡导粮食适度加工,并加强农作物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作物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耕地江苏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数读江苏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数独江苏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数读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