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影响分析
2022-06-20聂佳慧沈妙莉蒋喻君
聂佳慧,沈妙莉,王 菲,孔 勇,蒋喻君,严 超
(1.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335;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一直是临床精神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由于缺乏根本性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在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人士的监督和指导,导致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1]。有研究表明,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仍在下降[2]。出院1 年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率为52%,复发人群对治疗依从性较为消极[3]。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电话随访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4],提升医院管理水平[5],但也存在随访时间不灵活、患者及家属不配合等问题[6],导致出院患者的随访受阻或无法继续。有研究显示,以社交软件为媒介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7]。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 月从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8];年龄18~70岁;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能独立完成调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至少与1 名亲属共同居住,亲属熟知其病情;患者与家属中至少有1 人会使用互联网设备,并且在智能手机中安装微信应用程序;患者出院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达临床痊愈标准。排除伴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者。研究中途自行要求退出或无法取得联系者计为脱落病例。按照抽签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100 例患者均完成了6个月的干预;在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访中,对照组患者脱落6 例(失联4 例、退出研究2 例),观察组未有患者脱落,最终完成追踪观察的患者包括对照组44 例、观察组5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感觉自己正在生病、家庭支持状况、户籍、病程、服药剂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3 个维度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得到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M201816),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n(%)]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及电话随访: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 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家属出院后有问题可通过科室电话进行咨询,并于出院后的第1、2、3、6 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用药、饮食、复诊及复发情况等,随访后及时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1 成立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包括医护人员8 名及患者家属若干名。2 名精神科医师担任研究顾问;6名接受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护士负责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录入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及用药等信息)、实施具体干预;每例患者至少有1 名家属参与研究,主要负责学习、监督、落实、反馈干预措施。
1.2.1.2 组建微信群组患者出院前2~3 日,精神科护士组织患者参加微信使用方法培训并组建微信群,邀请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患者在群里昵称改为末次住院时的住院号+姓氏;指定1名精神科护士为微信群主,将所有患者分为5 个小组,由5 名精神科护士分别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患者的微信日常管理。
1.2.1.3 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团队制订基于微信平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方案,主要围绕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
提供疾病支持及心理/情感支持等内容,见表2。按照上述干预方案,研究干预人员定期将干预内容以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推送到微信群内,要求患者查阅并掌握;患者接收到信息后必须给予回复,若患者收到信息24 h 未回复,精神科护士将督促提醒;每次干预前,先总结上次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对策,保证干预有效实施;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须经研究小组审核同意后再进行推送;确保患者或患者家属每周参加1次微信群组内群聊,必要时进行上门随访。
表2 基于微信平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方案
1.2.2 评价指标
1.2.2.1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9]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3 个因子,共30 个条目,每个条目依次赋值0分(从来没有)、1分(偶尔)、2 分(有时)、3 分(经常)、4 分(总是如此)。总分为0~120 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主观生活质量越高。中文版SQLS 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0.92。研究小组成员于患者出院当日、出院后6 个月时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出院后12 个月时通过电话问询的方式收集资料。
1.2.2.2 服药依从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患者每次服药后检查口腔以确认其服下药物,每次门诊配药后将门诊配药单、吃完的药品空包装照片上传至微信群内,并每月向护士汇报患者的服药情况。护士统计患者实际服药和应服药的次数,并计算患者的服药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实际用药量(次数)/应用药量(次数)×100%。服药依从率≥80%说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良好,服药依从率<80%则说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10]。研究小组成员分别于患者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2个月汇总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数据。
1.2.2.3 疾病复发若患者在研究期间发生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或再次入院则认为是疾病复发。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等异常症状[11]。研究小组成员于患者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2 个月,通过问询患者及家属、查看就医记录来获取数据,并记录疾病复发患者的例数。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中文版SQLS总得分和各因子(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得分的时间与组别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时间变量分析方面:出院时两组患者中文版SQLS总得分和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中文版SQLS总得分和心理社会、动机/精力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院后12 个月的中文版SQLS 总得分和症状副反应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时效性方面:观察组患者出院6 个月时中文版SQLS 总得分低于出院12 个月(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6 个月和出院12 个月的中文版SQLS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 个月时心理社会因子得分低于出院12 个月(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6 个月和出院12 个月的心理社会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 个月时的动机/精力因子得分低于出院12个月(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出院12个月的动机/精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 个月时的症状副反应因子得分低于出院12个月(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出院12 个月的症状副反应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中文版SQLS得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中文版SQLS得分比较(分,±s)
注:①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患者例数均为50例;②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患者例数为50例,出院后12个月患者例数为44例;F交互=998.805,P<0.001
?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比较出院6 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比较 [n(%)]
3 讨论
3.1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即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表3、表4 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中文版SQLS 总得分和心理社会、动机/精力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过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所提升,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12-14]。微信是一款便捷的手机通信软件,可同时支持多人语音聊天、视频及发送信息等,能够改善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受制于时间、空间且互动性和时效性差的弊端,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利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以及家属的配合,在微信群里与患者互动,定期推送相关信息,家属和患者反馈感受及建议,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健康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的全覆盖,也能满足延续性护理对象差异性的需求,使得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更好。且本研究在心理社会、动机/精力因子方面的干预效果优于一些非网络化延续性护理的相关研究结果[8,15],说明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手段可以优化延续性护理,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表4 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 个月的症状副反应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因为患者出院时间短,症状副反应还未表现出明显变化,但在出院后12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副反应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可能由于神经分裂症患者病程与症状副反应之间存在负相关(r=-0.309,P=0.029)而导致的。出院后12 个月的跟踪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6 个月的中文版SQLS 总得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出院后12 个月(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6 个月和出院12 个月的中文版SQLS 总得分和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院12 个月时中文版SQLS总得分反而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当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未得到延续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而会下降更明显。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的即时性,但也同样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实施才能达到稳定的效果。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中文版SQLS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分,±s)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中文版SQLS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分,±s)
注:①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患者例数均为50例;②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患者例数为50例,出院后12个月患者例数为44例;心理社会因子的F交互=7.179,P=0.001;动机/精力因子的F交互=5.598,P=0.005;症状副反应因子的F交互=389.43,P<0.001
?
3.2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即时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表5结果显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6 个月时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P<0.05)。Rogers 等[16]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住院率及残疾率。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关于精神科药物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与家属知晓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症状。同时,若患者有复发迹象时,患者或家属可发送短视频记录患者发病时的状态,有利于医师判断病情病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表5 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出院后12 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任喜梅[1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即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疾病复发率,但延时性的效果尚有待于今后研究进一步探讨。
4 小结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即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但延时性效果未明确。本研究对象来源局限、两组干预频次存在差异,今后研究可扩大应用面、完善科研设计,为精神分裂症护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