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合作之机,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2-06-20林鸿辉
林鸿辉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不断学习优化小组,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在评价上,要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并不断优化,才能为合作学习注入原动力,更要优化学习方式与内容,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小组;分工;评价;提高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合作、交流和分享,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实在令人长叹不已。如今的合作学习课堂缺乏的并不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与教育气氛,更不是表层的合作方式。
一、组建“最佳”小组,挖掘学生的“合作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如果教师不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直接参与学习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就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结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组建比较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科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观察、分析,一般采用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里的成员需经过多方考虑组合在一起,而不是随便把几个学生分在一起。
笔者常用的分组有方式是:(1)灵动分组。即根据教学内容分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笔者会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进行学习,这时选择相同题型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一起探讨学习,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由于学生的偏科,我们也要在分小组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分好语、数、英三种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安排也要不同,这样更有利于小组的发展。(2)固定分组。依据学生坐位相对性确定的特性,4~6人为一组,或是4人邻近而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类分类具备一定的可靠性,而且具备操作便捷的优势。需留意的是,分配坐位时要考虑到团组员的特性。每一个小组务必包含不一样自学能力、不一样性别、不一样家境的学生,那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表率作用。
分组不合理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组人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差距太大也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原因之一。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之间的讨论无法深层次地进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去组建一个个“最佳学习小组”,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缩短距离,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潜能。
在分配团队组员时,应当多样化参照规范。除此之外,也可以以口语表达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工作能力、写作水平、阅读水平等为参照因素。歌唱、跑步等兴趣爱好,也可以作为参照要素。学生的个人素养应当在学习中能够展现,让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价值在班集体中能被充分重视,让学生能更积极地融进团体,进而能更轻松自在地学习。每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塑造一个杰出的小组长,教师也就多一个好帮手。假如每一个小组都能培育出一个杰出的小组长,教师就能实现“无为而教”了。而这样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合理分工,让合作“井然有序”
上课时,通常的作法是让小组里的每一个人按序讲话,随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话。可当学生需要交流发言时,许多小组并没有派代表来沟通交流。由于学生不清楚分工职责:需不需要派?怎么派?派谁去?这种问题体现出学生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
笔者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应有:小组长、组织纪律性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一个组内的人物角色区划还可以交替。一旦人物角色确立,几个人分配小组合作学习就容易了。有时还可以依据不一样的主题活动设定不一样的人物角色,规定团体组员必须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要想有高效的课堂,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的建设和培训特别重要。
总之,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有序地进行。
三、优化评价方法,注入“合作动力”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离不了评价,评价是检测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关键步骤。教师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合理有效的评价,进而更好地完成“以评促学”的总体目标。教师务必创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制,有效的评价体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效果的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队员的最大潜力,完成相同目的和个人方向的辩证统一。因此,要创建良好的限制体制,推动学生个人的勤奋和组员的互帮互助合作。
在评价层面,笔者选用小组评价和本人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笔者设定了“小组学习培训综合性评价表”,重视对学生的短期内评价和长期性评价紧密结合。以周为小阶段,以月为中阶段,以学期为终阶段。评比出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等。当学生有挫败感时,这些荣誉能鼓励学生踏上新的“征程”,持续促进学生前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一节课中的主要表现应当如下所示:先按学生表现给学生排好号,上课的时候,各组员轮番做记分员,每项每日任务按组号记分。那样,能力强的学生会以帮助其他学生为己任,为了更好的团体荣誉,其他学生也会为团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兵教兵”过程中,按时评比“优秀小老师”和“改错能人”。如此,在班集体中打造一种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笔者还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多角度”。包括:作业完成,组内互助,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价等。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小组评比表:
四、优化学习内容,激发“合作激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思维容量较小或者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防止“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教师需挑选运用逻辑思维,程序复杂或步骤性强,能根据合作互相影响的问题进行学习。那样小组成员之间就务必相互配合、相互依靠、相互激励,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和愉悦。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常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学生的合作激情不高,合作实际效果不太好。为什么?一个学生道破了“天机”:“这种问题无需探讨,众所周知,大家为什么要探讨他们?”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小组合作学习。仅当学生没法单独处理学习内容时,学生才会想要在合作中学习,才会出现合作的热情。因此,在培训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要求,有选择地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对于学生“力所难及”的问题,才让学生“合作探讨”解决。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有效的课堂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简纯.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5(5):2.
责任编辑 陈 洋5E8441A7-9B2C-4A71-9B58-37D0AC0EC7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