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读一本书”策略探究

2022-06-20林振体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林振体

【摘要】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让教师陪伴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及优秀的课外读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热爱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文学素养,并在此过程中让师生能够有更好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读一本书

开展读书活动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因为读书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教育活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思想的结晶,无论什么时候提倡读书都不会过时。“师生共读一本书”可以有效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做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注重对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丰富学生阅读的种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高读书的品味。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也对小学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除此,教育部还推出了小学必读经典书籍名单,比如,一至三年级,有《我妈妈》《中国成语》《发明家奇奇兔》《神笔马良》等,这个阶段书籍的特点是强调趣味性、故事情节不复杂,通俗易懂。主要是让学生产生对读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的品德。而从四年级开始,推荐的书籍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哈利·波特》《昆虫记》《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这时就不再以童话故事为主,开始加入古典名著、历史、外国优秀文学这类文学性较高、哲学思考性较强的书籍。

在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参考教育部的推荐书籍名单,结合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阅读书籍,尽量做到全面的阅读、高质量的阅读、对学生有益的阅读。

二、关于如何读书的问题分析

1.从阅读量上来说,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不达标的,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有一半多的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不免引起我们的忧虑。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要承受较大的升学压力,“双减”政策实施之前,每天都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上课和做作业上,导致学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方面也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甚至一些教育观念落后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2.从阅读方法上来说,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阅读方法,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完全以自己的兴趣心情为主,遇到自己喜欢的情节就细细地看,不喜欢的就跳过。同时,也不会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思考总结,从书中得不到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无效读书”。

结合学生阅读书籍的现状,“师生同读一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陪伴监督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关于“同读一本书”的策略探究

1.课外阅读与教材相结合

在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过程中,要秉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既要确保阅读数量,也要确保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既不耽误课堂教学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将相和》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一周或几天去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等书籍;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中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最起码知道当时所处朝代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蔺相如做法所蕴藏的智慧,加深学生的感悟。同时,为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读后感后看是否与自己读书时的感觉相符,依此来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任务。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节选时,笔者先让学生提前阅读,了解小说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鲁滨逊的人物特点,感受鲁滨逊的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在学生阅读完之后,再让他们理清书中的情节内容,画好思维导图,然后在班里交流汇报。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效果非常不错。再次回到课文中,鲁滨逊的冒险精神、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创造精神已在学生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师生同读,指导阅读

在“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示范者、引领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进行了师生同读活动,教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每读一本书之前,笔者会和学生共同制订阅读目标,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例如,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时,我们共同制订了这本书的阅读目标: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懂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要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积累一定的读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分享书中的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生同读缩短了师生交流的距离,提高了阅读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3.定期开展读书汇报加强阅读考察

制订完阅读目标后,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主要的考察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但这样的方法有些单调。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这个可以写在本子上也可以写在自己读的书上。读到自己喜欢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想法,见到优美的句子时可以进行摘抄或在书上做批注。教师再定期或不定期地让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分享,对于积极参与的优秀学生予以表扬。教师也要在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例如,笔者每个月都会布置学生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开展读书汇报会。汇报会上,学生会根据自己制作的PPT课件、思维导图、写好的读后感、摘抄的优美文段进行汇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被熏陶了,课外阅读的气氛更浓了。

读书是伴随终生的事,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意识到书籍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从书中寻求力量,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俊晓.共同生长:师生同读“整本书”——兼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3):37-39.

[2]蔡云珠.激趣  品言  提质——“师生共读一本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29-31,56.

[3]赵晶晶,杨君.师生共读  快乐无限——“师生共读一本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4(4):73-75.

责任编辑  胡春华384E3890-A6F0-44E5-9C50-460CAD0BEA4A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