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童话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复述能力的策略
2022-06-20白琼
白琼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复述”这种言语表达训练,一直没有在语文的检测中有合适的位置。因此,它成为一线教师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一个能力训练点。笔者以童话单元为例,首先借助以下三个策略:首先“镜头回放,逐个击破”;然后做到“前联后延,整体设计”;最后“化整为零,分解渗透”,真正做到借助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复述能力。
【关键词】小学;复述;训练;单元整体;童话;策略
统编教材对复述能力的安排与训练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素养体系作出的科学、合理的编排。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否能把握好复述能力训练的梯度,呈现出良好效果呢?下面,笔者以童话单元为例,谈谈借助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复述能力的策略。
一、镜头回放,逐个击破
(一)有目标,无落实——认识不够
镜头回放一: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教师在课始时让学生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到结束再指1-2名学生上台复述,最后布置讲故事的作业。“镜头一”中教师对复述这项能力训练就是只是一个任务布置,在学法的指导,能力的训练都是一个走过场行为,近乎无效指导。
(二)有过程,无方法——研究不透
镜头回放二:教学《方帽子店》,教师在结合阅读提示,让学生读完课文后选择自己觉得意想不到的部分在小组内复述,再派代表复述故事,整节课都在训练。
“镜头二”中教师关注到了单元的语文要素,但方法单一,明显忽视了单元整体间课文之间的衔接,没有搭建支架,所以收效甚微。
(三)有方法,无体验——把握不准
镜头回放三:教学《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教师分别将“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和“增加合理情节”两个复述故事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教学中还是走分析课文的写法及人物的品质的老路。
“镜头三”中方法的渗透只是走一个贴标签给方法的形式,学生并没有在真正的体验中进行创造性复述。
综观如上三个案例,这“三有三无”的现象对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形成了制约。想走出传统的束缚和习惯,教师既要站在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坐标上,以联动的方式推进复述训练,做到前联后延,整体设计;又要进行局部的任务分解,从而化整为零,逐个击破,以达到掌握复述方法,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二、前联后延,整体设计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整体,其知识和能力训练都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哪种复述训练,课后习题中皆提供了复述支架,在教学时分层落实,不仅能有序推进复述能力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将各课提供的方法有机整合,协同提升。下面以三下第八单元详细复述训练为例诠释:
(一)“首篇”提供支架——初尝试
第一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提供了表格作为复述的支架。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过程中梳理表格,提供支架,降低难度,达成目标。
(二)“二度”巩固推进——再运用
第二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是巩固运用“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方法,并根据阅读提示重点训练部分内容——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对详细复述的一个巩固和推进的过程,巩固的是借助表格这个支架,推进的是在故事细节处如何提升。
(三)“三展”图式加工——巧提炼
第三篇课文《漏》,课后简笔画加文字的提示又为学生复述提供了新支架。一个个场景的变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图像,学生再将图像形成文字表述出来,这个加工过程也是在运用上一课讲述细节的过程。
(四)“四进”综合训练——轻松用
第四篇略读课文《枣核》一文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就是用自己喜欢方式,或者更多地说是掌握的方法进行复述的过程,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将整个单元掌握的方法,形成的能力进行不同形式的综合运用。
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在一步步的实践过程中习得方法,又将方法一项项落实到训练过程中,这是基于对复述方式发现式的训练,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理,对于简要复述训练和创造性复述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见图示)。
三、化整为零,分解渗透
(一)充分阅读理解,促成内化转换
复述教学是引领学生在正确理解熟识课文内容,合理重组整合复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对课文的重点的词句、课文内容等进行记忆及理解是复述课文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教学中必须完整走完从阅读理解到复述的全过程,即完成“阅读理解——内化转换——口头讲述”这个学习心理过程。
(二)创设主题情境,发展独白语言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可以发挥全部才能的百分之八十,做不感兴趣的事只发挥百分之二十。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路径,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创设“真实”“忘我”的说话语境,是提升表达兴趣,促进口语能力有效生长的重要手段。
主题情境课堂镜头回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
师:(背景:裁缝店摆在教室)谁能来我店里,跟大家用几句话讲讲这件事。(请几位學生复述故事)
师:你对故事真熟悉,看来上节课熟读故事对你的复述帮助很大呢!
师:(站在“裁缝店”里)一听说有这样的事情,我隔壁的老板想听我讲讲这事,你说我该和怎么讲给他听呢!你看,隔壁的王老板就来了。谁来帮我跟他讲讲第二天的事情。(邀请一位学生当隔壁老板,以这个身份复述故事)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言语、视频、音乐、表演、道具五种媒介,营造了“复述故事 ”这一主题情境。无论是师生角色的进入,还是教具的辅助;无论是方法的给予,还是复述情境的创设,都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故事的当中。学生经历了充满情感体验的言语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复述能力。
(三)积淀言语图式,实现“读”“说”迁移
任何知识要转化能力都需要一个过程,复述训练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把学生在课文中读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言语”,就需要在探寻言语图式的同时,通过任务驱动实现“复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可引导设计 “人物关系图”,让学生借助关系图理清课文脉络,做到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再如,教学《青蛙卖泥塘》引导学生情境填写《买卖表》,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要点和脉络,为复述故事搭建框架,逐步掌握运用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进行简要复述的方法。
(四)发现规律细节,诠释生动故事
纵观教材复述单元安排的课文,均是较长的童话及民间故事。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单单对故事的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复述故事时还是会显得比较干涩,不够生动。但是要把每个节点的细节都在短时间内储存于大脑中,确实难度系数较大。如果能在每个节点上找到“规律”与“细节”,依据此进行大脑复苏,就可以化难为易。比如,三年级下册《漏》这个民间故事,仔细阅读,“重复”是其规律,比如,老虎想“终于甩掉漏了”,贼马上也想“终于甩掉漏了”等,学生掌握这个规律,在复述一个角色语言时就自然而然能复述出另一个角色的语言,生动复述故事就轻而易举了。
责任编辑 吴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