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人物

2022-06-20满堂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7期

满堂

我读大学中文系第一年,在书店买到一本《猎人笔记》,25篇随笔,从头读起,很有味道。一个初学写作者,受了它的熏陶,再去写人写物,文笔都不会差了。

屠格涅夫是拥有世界影响的第一位俄国作家。他出生于1818年,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大三岁,比托尔斯泰大十岁,这三位被人们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加上几十年后出生的契诃夫,他们让晚生晚熟的俄罗斯文学,追上了世界文学的脚步。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语言的巨匠,托尔斯泰赞叹屠格涅夫描写的景物:“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请你记住:写散文的人,一辈子不碰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人物,才可以不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现在来看一段屠格涅夫写的风景:

没有风,也没有太阳,没有光亮,没有阴影,没有动作,没有声音;柔和的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像葡萄酒似的香气;远处黄澄澄的田野上笼罩着一层淡薄的雾。光秃秃的褐色树枝中间,露出宁静而洁白的天空,菩提树上有几处挂着最后几张金色的叶子。两脚踏在潮湿的土地上觉得有弹性;高高的干燥的草一动也不动;长长的蛛丝在苍白的草上闪闪发光。呼吸舒畅,可是心里感到一种异样的惊悸。你沿着树林边缘走去,一路照看着你的狗,这期间可爱的形象、可爱的人——死了的和活着的——都回忆起来了,久已睡着了的印象蓦地苏醒过来;想象力像鸟一般翱翔……人在这时候掌握了他的全部往事、全部感情、力量、全部灵魂。四周没有一样东西来妨碍他——既没有太阳,也没有风,又没有声音……

从屠格涅夫一气呵成的这段话里,你看到了什么技巧?为什么他开始和结束时都强调“没有风,也没有太阳,没有光亮,没有阴影,没有动作,没有声音”?从“柔和的空气”到“长长的蛛丝”,他写的七种景物从宏大到細微,都用了哪些感觉方式,像不像高手剪辑的一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没有这些描述来托底,他后面的浪漫情怀会不会显得空泛和矫情?

你要好好欣赏和体会这段景物。有学者评论说,屠格涅夫成为中国新文学所效仿的一种最好模式,表现为中国作家想用屠格涅夫式的小说反映托尔斯泰式的良心与愿望,而把屠格涅夫式的浪漫情怀留给只属于自己园地的散文。

汪曾祺在20世纪30年代读高中时躲避战乱,随身只带了两本书: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本沈从文的作品。而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湘行散记》里学的就是屠格涅夫的手法。“用屠格涅夫写《猎人笔记》的方法,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使人事凸浮于西南特有明朗天时地理背景中……十三年前我写《湘行散记》时,即有这种企图。”沈从文说,“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把人和景物相错综在一起,有独到好处,我认为现代作家必须懂这种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你可以想象一幅摄影作品,有景物,有人物。人物不是硬摆上去的,景物也不是可有可无,二者结合,效果不错。

好摄影家与好文学家一样,了解人也了解自然。人可以是主角,大自然也可以是主角,谁也不比谁重要。孔子说:里仁为美。如果只理解为“与美德为邻才是美的”,离孔子的境界太远啦。孔子说的是人与万物相互尊重和包容,并且从天地万物中结出思维的果实,是件美好的事情。

“记得有一天傍晚,退潮的时候,海水的波涛在远处威严而沉重地汹涌着,我在海岸的平沙上看见一只很大的白鸥,它那丝绸一般的胸脯映着晚霞的红光,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只是偶尔对着熟悉的海,对着深红色的落日,慢慢地展开它那长长的翅膀。”

我喜欢这段话。我的眼前出现了这个画面。读了《猎人笔记》,几十年后仍然记得这个场景,看来不是一般的喜欢。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6月29日第6版,有删改)825836AB-131B-4BF7-A706-4DA35E818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