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分析
2022-06-19曾文姣
曾文姣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中心中医科接诊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治疗效果(95.0%)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rhtel指数、CSS评分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均较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西药;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
在神经内科中,缺血性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脑部供血障碍有关,中老年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1]。研究发现[2],缺血性中风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因该病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所以为改善预后恢复,必须对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以往临床主要使用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例如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降脂抗凝药物,即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然而由于缺血性中风存在复杂的病情状况,治疗周期长,且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所以单纯使用降脂抗凝药物无法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断加深,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从中医学角度来说,缺血性中风的范畴属于“中风”,气虚血瘀是其恢复期多见的证型,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或自汗心悸,不欲饮食,舌淡苔少,脉虚无力。所以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为益气养血、化瘀通络[3]。气虚血必凝,不活血无以拨其机,因而在缺血性中风的恢复期治疗时不能只补其虚,更需注意活血化瘀,标本兼治。在气虚血瘀型中风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属于临床常用的方剂,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发挥温阳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中心中医科门诊接诊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32±8.8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21±8.01)歲。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降糖、降压等。此外,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次300mg,一天1次,睡前用药,用药3天以后调整剂量为每次100mg;口服藻酸双酯钠片:一次2片,每天3次;口服辛伐他汀:每次400mg,一天1次。除上述治疗以外,观察组还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红花、地龙、川芎、桃仁各3g,赤芍、当归、黄芪各60g。对于言语不清者,可以加益智仁、全蝎、僵蚕各5g,白附子6g;对于纳呆、恶心者,可以加陈皮、半夏各10g;上肢不遂者加羌活、葛根各10g。使用清水煎煮上述中药成分,口服用药,一天2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4天。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运用Fugl-Meyer评分、Brhtel指数、CSS评分分别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3)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4)采用李克特评分表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眩晕、耳鸣、感觉障碍、肢体麻木,1至5分为分值范围,症状非常严重时为1分,没有症状时为5分,临床症状和分值呈反比;(5)参照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为症状消除;有效为症状改善;无效为症状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n(%)]表示,“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Fugl-Meyer评分、Brhtel指数、CSS评分:经统计,治疗后,观察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BDNF、NGF水平: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生活质量: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缺血性中风指的是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中断了脑部的血流,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情况,进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瘀血痹阻经络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壁损害、血液流变等相关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4]。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社会及医学界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5]。
西医认为,改善血脂代谢、抗凝、保护细胞是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关键,因此主要对患者实施降脂抗凝治疗。辛伐他汀对血脂代谢具有改善作用;藻酸双酯钠片在抗血栓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能够使血液黏稠度降低;阿司匹林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6]。虽然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运用上述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然而无法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导致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损害脑组织,使脑脉痹阻、血溢脑脉等不良情况形成,所以中医主张对患者实施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治疗,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中风病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案的优势之处十分明显,主要包括:(1)辨证治疗。中风的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所以加大了治疗难度,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2)中医治疗对病情与情志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重视度,所以在治疗时对重视患者形体、意识、思维及精神的有效结合[7];(3)方法多样。中医具有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例如功能锻炼、推拿、针灸、中药内服等。补阳还五汤为典型的益气活血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赤芍、黄芪、桃仁、当归、红花、地龙及川芎。方中黄芪的主要作用为补脾胃之气,能够补气养血、托毒生肌;当归、地龙、川芎的主要功效包括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等。联合应用诸药能够发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的作用效果,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用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研究发现,对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说,血清BDNF、NGF的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对神经细胞的分化、增殖过程共同参与,可以使内源性、外源性的损伤降低,加快神经递质的合成,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通过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95.0%)高于对照组(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rhtel指数、CSS评分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症状、生活質量改善更明显(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黄芪能够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对神经功能具有改善和保护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影响作用下,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人们不仅满足疾病的治愈,同时对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也具有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简明健康状况量表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准确评估,按照得分情况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主要原因在于补阳还五汤存在标本兼顾的效果,它能够减轻患者的病情,有效恢复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减轻其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合梅.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1(22):39.
[2]严斌. 穴位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29-2031.
[3]陈盛业,甘宇.补阳还五汤加味熏洗结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12):54-56,65.
[4]赵芸,暴雪丽,王丹,等.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5):717-724.
[5]王慧云,赵军香.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089-1091.
[6]王丽君,查陆军.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VEGF、Ang-2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0):101-102.
[7]詹杰,罗洪斌.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8(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