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环境下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2-06-19许佳宁李玉婷
许佳宁 李玉婷
摘要:智慧教室是利用各类智能装备,协助教学内容呈现、便于学习资源获得、促使课堂交互开展,实现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通过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学习,整理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清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其次,将小学生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学习划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其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智慧教室环境下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的三种策略:一是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阶段;二是使小学生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条件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三是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智慧教室;小学生;理解能力;策略研究
一、研究现状
(一)智慧教室环境现状
众多学者从思维和技术两个层面对智慧课堂进行研究。从思维层面上来说,智慧课堂注重个体的变化与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智慧课堂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重视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体验活动。
就国外而言,重视思维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智慧教室环境更具深刻性和时代性;国内研究者主要关注智慧课堂的思维层面,然而很少研究将思维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智慧相结合[1]。
(二)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研究现状
理解能力是一种个体理解事物的记忆能力,是衡量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阶段在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
1.小學教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侧重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朗读与背诵。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帮助学生获得了低级水平的理解。小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对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2.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的途径还比较狭窄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知识,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逐渐从低级水平的理解发展为高级水平的理解。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提出了“图式”的概念,所谓图式就是指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者思维模式。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和形式运算(11岁至成年)。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其认知结构得到重组和改造,能够进行合格的运算。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可以通过利用语言符号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与过程的解决问题方式来进行运算。这一阶段的儿童推理能力有所提高,能够从多种维度和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2]。
三、小学生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学习类型
(一)主动学习
动态开放是智慧课堂的特点之一。开放的动态课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智慧课堂中主动学习的小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可以加强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以此激发学习热情。
(二)被动学习
智慧课堂侧重于促进合作探究学习,被动学习者通常不会积极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学习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所以,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智慧教室环境下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阶段
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使自己清楚学生处于何种阶段、是否到达某一知识的认知水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二)使小学生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条件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当学生遇到与已有图式类似或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同化来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当学生遇到与他们现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顺应完善和发展已有知识。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打破已有的认知平衡,建立新的认知平衡,最终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学习步伐不一致。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明确他们的不同认知水平,以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现有经验,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智慧教室具备个性化学习的特征,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来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得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最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迪.小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衢州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模拟授课”的反思与提升研究(编号:001219008)”,指导教师:李小涛.
作者简介:许佳宁(1996-),女,汉,浙江人,李玉婷(1996-),女,汉,四川绵阳,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智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