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
2022-06-19林再华
林再华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要能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展开指导,注重德育的渗透,帮助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能注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对此,教师要能积极创新自身的授课手段,尝试应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指导教学,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在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则针对小学班主任在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这一阶段是为学生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三观思想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其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能围绕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针对性设计教学方式,能够积极挖掘语文学科当中的德育知识,通过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德育知识进行良好融合人,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积极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其可以积极挖掘教材当中的内容对学生展开指导探究,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为其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其能够将这些德育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有效引导其健康成长。例如,教学课文《纪昌学射》这一课的内容时,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要能下功夫进行练习,眼睛始终需要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并能练习将一个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个很大的东西的这一本领。纪昌在坚持不懈地练习下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学习放箭,最后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则寓言小故事对同学们展开德育教学,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让其通过这一则故事,能够逐渐明白,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打下良好的基础十分重要,同时,要想学有所成,有所收获,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也十分重要。以此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该篇课文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学习课文中纪昌学习射箭时的坚持和认真的这一精神,从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促进其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1]。
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德育
班主任在教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其不仅可以从教材当中挖掘德育元素,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来带动和引导学生,应用有效的方式组织大家展开学习,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同学们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先在网络上找出影视剧《三国演义》当中的《草船借箭》这一片段提供给同学们观看,之后,让各小组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观看的视频和阅读的课文综合来分析课文当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分析和讨论教师给出的相关问题。同时,为了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可引导同学们在分析完人物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总结,并组织大家展开角色扮演,让各小组同学自行分配人物和表演。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其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就可以适当利用其这一好胜心理,通过应用合作竞争的方式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集体荣誉感,并激发其互相帮助、合作共享等良好的精神,有效实现德育渗透[2]。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展开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适当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其在情境中形成深刻的体会,从而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以《七律·长征》这一课为例,很多同学在学习这一首诗文时,其并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也不能懂得诗文当中表达的寓意。对此,老师就可以尝试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情境,为其还原当时的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带领其走进红军长征的故事和毛主席的故事。并让大家结合自己观看到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了解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其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以此引领其能在直观的感受和观看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和了解,使其能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双手一点点筑成的,能够明白红军长征的不易和艰难,并在相应的情境当中,学习红军身上的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心中有信仰、坚持不懈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其也能学习和感受其中宝贵的红色文化。如此,不仅能为学生树立更加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还能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精神,引导其也能应用这一精神去对待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3]。
四、结合实际生活现象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德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语文授课中,可适当围绕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对其展开指导,应用其熟知的生活现象,不仅能让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还能更好地让其做好知行合一,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该篇课文的主题涉及了家庭教育、父爱和母爱等等。老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提问,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如:“你在平时有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吗?在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做了什么事情?被批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以及结合实际生活对同学们展开引导,让大家从自身的亲身经历去回忆。之后,在组织同学们阅读完毕课文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你认为,批评和表扬对于你自己来说分别有哪些作用?课文当中父亲和母亲对作者的评价有哪些不同?作者在后来是怎样理解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的?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你认为父亲和母親在每一次对你进行批评和表扬,其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通过这一方式,引领同学们深刻体会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父母的辛苦,以此不但能培养其孝顺的思想,还能促使其对他人的批评和表扬有一个更加客观的对待态度,促进其身心得到更好地成长[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其要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能紧跟新课程的授课理念,重视不断创新自身的授课方式,重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在语文学科中积极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为学生的精神文明指明方向,还能不断提高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其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从而有效达到语文教学的实质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亚博.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清风,2021(24):39.
[2]孙莉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193-194.
[3]王辉.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66-167.
[4]贾玉明.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A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