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2-06-19陈建平
陈建平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应当发挥其积极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困扰广大学生的难点。新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习作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策略
习作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重视并强化习作教学质量,旨在更好更快地达成新课改要求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想让小学生学会习作,爱上习作,教师首要分析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习作问题
(一)兴趣不高,缺乏动力
习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内容,既考查学生的语文功底,又能够实现学生的综合提升,但这也是困扰广大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对于习作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印象,反倒是将习作认为是一项繁重的课业负担。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策略极其单一,经常只是讲完课上的内容后,为学生布置习作作业,让学生完成习作,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挖掘,教师所制定的习作训练计划并不科学,因而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动力。
(二)积累较少,无从下笔
不少小学生感到语文习作难度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时的积累太少[1],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不知道是什么,学生对习作一头雾水,毫无规划,自然也无法通过习作获得提升,表达情感。语文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做了要求,学生只有做更多的阅读,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才能够有所感悟和体会,进而在自己的习作中将其表达出来。
(三)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小学生语文习作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重复,毫无新意。小学生正是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其丰富的时候,所以他们的表达和创作也应当充满新意,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主要就在于部分语文教师过度执着于标准格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的鼓励,并且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学生的习作受到了很多局限,无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改進授课方式,激发习作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和提升予以高度重视,将习作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同时改进过去单一的授课方法,依照对学生学情和需求的把握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要素,从而在小学生心目中建立对语文习作良好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2],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教学把握习作要领,获得习作技巧。例如,在讲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和习作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呈现课文内容,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的形象认知可以和其抽象思考结合起来,刺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课文描写的分析。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那么,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为其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和学生互动,提问学生“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你该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世界?”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思考,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完成从阅读理解到习作表达的转化,有了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就能够得心应手。
(二)加强阅读积累,丰富学生作文内容
鉴于学生作文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情况,语文教师就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内外阅读[3],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多优秀的,有用的作文素材,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将其应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当语文老师讲完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在本课中学到的好词好句摘抄记录下来,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也可以在笔记本中摘抄记录自己认为好的语段,课余时间中可以进行细致的赏析品味,从而获得一些有用的表达技巧。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不仅可以来源于课内外阅读,更可以广泛联系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生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素材,平时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鼓励创意习作,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是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达的时候,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契机。语文教师要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和固定格式,而是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创作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融入创意,写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文章。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延伸,比如根据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思考后续的故事发展,引导学生补白,或者让学生创设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四)完善作文评价,增强学生习作信心
完整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评价这一环节,评价是对教与学过程的概括、总结和反思,评价同时也是有利的教育时机。语文教师对评价工作予以重视,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习作的重视。在评价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结合教师的综合点评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在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各自具备的优势,从而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改进各自的习作问题。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一定要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参与习作训练的信心和动力。
三、结束语
习作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并掌握的一门语文技能,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夯实学生阅读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习作素养的重要性,反思以往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把握学生习作难点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提起对语文习作的学习动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1(11):36-37.
[2]孙丽.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的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6):40.
[3]蒋花.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2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