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19张元元
张元元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中心,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大问题”框架,进而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和帮助。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模块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实现课时和单元内容的高效整合和分配,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作为一种具有“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深度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由于其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同时也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大问题”框架,进而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和帮助。因而,可以将深度学习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对结构化、知识化、综合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提升学习能力[1]。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数学知识本身内容较为复杂,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比较不容易理解,因此数学的学习过程会让他们感觉吃力。由此,教师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的教学,根据单元内的整体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思考,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把这些知识具体化,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容易去了解数学知识,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的理念下,通过建设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体系进行知识学习,一定程度上帮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梳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总结。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创新,实现单元整体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章节式的任务导向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可以清楚的明确学生的目标,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理念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升到战略层面,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科学设计。
例如:在开展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习思考: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两大类,而小数加减小数又可以分成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两大类。学生只有对此有所感悟,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方面才能实施“分化学习”,而不只是学习概念[3]。
(二)关注学生情况,明确单元教学设计基础
课堂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无法脱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认知特点,分析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基础,分析班级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与难点,从而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结合“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单元教学,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发现班级学生虽然触过“乘法的知识”,但是缺乏乘法的概念与认知,基于对一年级学习的“加法”掌握情况。在基本确定单元的“乘法”主题之后,班级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能感性理解乘法的意義”的情况,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关于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为:引入乘法现象——将乘法拆解为学生熟悉的加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的练习——启发学生的乘法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观看“每架小飞机有3人,有5架小飞机,一共有15人”的“卡通人物交流过程”,同时提出:“为什么会得到15人呢?观看视频中的情境图,你们算一算是多少人呢?如何计算的呢?”等问题,此时班级学生纷纷提出:“我会计算,一架飞机有3人,有5架小飞机,一共是‘3+3+3+3+3=15(人)’。”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计算的答案一样吗?那视频中的人物是如何通过快速计算得到结果的?你们知道有一种计算方法是乘法吗?”至此,教师引出乘法的概念,并将乘法与加法同时呈现于学生眼前,学生纷纷对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发现“‘3+3+3+3+3’中有5个3,所以可以作为5×3的乘法算式,最终得到15人的结果”,从而更直观、深刻、感性地理解乘法的概念与意义,直接攻克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掌握核心知识与技巧。通过这一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乘法概念、意义与运算方法,在感受乘法与加法之间联系的同时学会乘法的计算,实现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信息技术利用,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要求学生进行知识总结,通过对不同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进行知识之间的贯通。另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变化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整体知识学习,同时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共同性。
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学为例,学生对立体图形比较陌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而多媒体演示等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融合性,更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思想。在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深度学习思想融入其中,强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将单元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加强迁移应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鹏.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例谈[J].新课程,2020(47):195.
[2]俞蒙娜.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革的个案研究[J].天津教育,2020(33):112-113.
[3]吴春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9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