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美育的渗透

2022-06-19魏冬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美育融合

魏冬梅

摘要:传统教育中,化学教学内容取决于考试内容,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教师教学思想落后,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教育要求,在初中化学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必然。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初中化学美育开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的必然。

关键词:初中化学;美育;融合

美育的实施能充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促进学生完成从感受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不等于美术教育,美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艺术美和现实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求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培养,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创新,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价值,有效对化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感受化学之美,实现美育,提高化学教学价值。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美育实现价值

1.美育促进学生思想觉悟

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促进学生审美品质形成,激发学生精神活力。美育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的教育过程,能够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美育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审美思想产生直接性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效渗透美育,能够创新化学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化学之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美育观念。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能够落实德育,使学生在欣赏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美、心灵美,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2.美育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美育可以益智,启发学生学习思维。相对于知识主导的智育而言,美育有其独特的属性,它不拘泥于严格的逻辑,不追求标准的答案,它给人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它以艺术手法表达着审美思想、观念。这个过程是“以美益智”的过程,具有无可替代的美育功能。“以美益智”能极大地激发观察、想象和创造,发展形象思维,使手与眼相互配合,共同工作。美育具有启迪作用,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思维能力进行启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入美育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之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部分知识时,不同金属材料燃烧起来,会形成不同的化学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金属燃烧现象时,学生能够感受到物质变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有效开展美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只有教师在不断追求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积极创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不仅关注在学生知识学习过程,还关注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化学教师教育思想落后,形成了思维定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教学,把学生成绩看着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很多教师即使接触到素质教育思想,也很难将其应用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难以实现,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课堂教学价值不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思维,实现教学创新,贯彻素质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直观感受化学之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体验,发展学生化学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溶液的形成”相关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验视频,促进学生在视频观察过程中去感受溶液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溶液变化,感受到化学之美,有效提高化学教学价值。

2.结合生活内容,有效实现美育

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感受化学之美,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内容。实际上,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过程中难以得到直观体验,学生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学生学习。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物品在燃烧过程中,化为灰烬,我们则认为这是物理中的质量变化过程,其实不然,物品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这些化学反应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可见,化学学生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化学迷思现象,即学生在走入学校接受化学学科教育前,早已经形成一定的定向思维,这些定向思维学生对化学现象产生一种特定的、固定的、极难转变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进行化学知识验证,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溶液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有效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从实际生活过程中,去感受溶液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教学问题: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那些溶液物质?这些溶液是怎么形成的?溶液具有什么性质?其次,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去进行思考、实践,学生会得出相应的答案。这个时候,学生对溶液形成简单了解,教师再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深入探究,能够强化学生化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内涵,并感受化学知识之美。

三、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是 教育的一种升华,能够促进学生感受现实之美,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

参考文献:

[1]江乐霄,王伟.初中化学中的美育:功能、类型及实践策略[J].化学教学,2018(07):23-27.

[2]刘鸿艳,陈新丽.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18):195-196+194.

[3]楊亚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6):122-123.

[4]丁高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005(002):68-69.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美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美育教师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