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探究
2022-06-19王薇
王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公认目标和方向。教师还要尊重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小学学习语文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和监督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并正确引导学生,并致力使学生的教育多元化和深化,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探究
1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1.1在学习中文过程中所累积的知识,是学生每天的需要。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终身使用。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许多历史人物留下了巨大的文化宝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不断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从自身出发切身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
1.2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足够重视。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成语并没有学过,也记不清楚在何地何时看到过,对于这个词语的意思也说不清楚,但对这个词使用起来却很顺手,这就是所谓的语感。学生能够娴熟地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这个成语,其实就是明确了这个成语的使用方法。语文教育者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让学生明晓汉语的使用有具体语境,任何词语的使用都有其组合的法则和限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他们还将学习大量的词语,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锤炼学生的语感。
1.3培养核心素养是一种习惯。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在为期六年的义务教育中,学生们学习文章作者的思想、阅读和情感假设,掌握文章的词汇和其他元素,并对语文有更深的理解。人是一种离不开思考的生物,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们更愿意积极地去面对,有时会有消极的心态。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有机会积极看待生活,积极阳光地看待周围的一切。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手法过于局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但在教育方法的制定上仍存在不足。大多数教师从小就接触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存在一些困难。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育课堂内容枯燥、单一,小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过多,缺乏针对性和针对性,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已经实现。事实上,小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核心素养教育也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
2.2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目标过于宽泛,导致教师在完成目标时忽视了学习的深度。小学生在接受教学时没有真正的经验,无法取代自己。教学知识过于复杂,停留在表面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3.1贯彻“能力为重”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只有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被视为具有汉语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最后,表达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根据文本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相应的教学策略。
3.2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非常丰富,但总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完成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可以安排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室里设立了一个书角,鼓励学生把他们最喜欢的书从家里带来,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把几本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著放在书角,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每学期结束时,将组织一次小型班级会议,让学生讨论每个小学生本学期读了哪些书,从这些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最喜欢这本书,以及为什么喜歡这本书。在这些学生中,将选出一名阅读专家,奖励一本书,并鼓励小学生在下学期继续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的日常阅读中,教师也应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例如,一些小学生读完后把书放在各处,随意折叠和撕扯。当老师看到这些错误行为时,应该及时制止。教育小学生:把写完的书放回原处,或用书签把书夹在尚未读完的地方,然后在保持双手干净整洁的情况下拿书,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养成爱护书籍的阅读习惯。
3.3采取情境化教学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本故事与小学生进行表演游戏。首先,成立学习小组,每组5至8人,选择最喜欢的文本或寓言故事,合理分配角色,并排练小情景喜剧,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几名小学生演小蝌蚪,几名小学生演鲤鱼妈妈、海龟妈妈和青蛙妈妈,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台词,能够真正参与情景剧活动,让小学生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感受到小蝌蚪的成长,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在困难面前积极探索、不退缩的精神。
3.4结合日常做出拓展延伸
在课余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纪录片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育,让他们了解当代社会事件和社会文化。例如,对于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教师将事件的纪录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看到医务工作者努力将患者从死亡中拉回来,真正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或者利用自学课的时间向学生放映教育片,如《奇迹男孩》 该电影讲述了天生有面部缺陷的男孩在家人温暖的鼓励下逐渐重拾信心,勇敢进入学校,面对其他学生或好奇或讨厌的目光,男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善良交到许多知心朋友,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在电影播放完毕后,让学生们每人写下一篇观后感,讲述自己对该电影的理解。一部好的电影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中包含的教育意义是课本中很难讲到的。
总而言之,近年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逐渐出现在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并能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它不仅是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能力的根本举措,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并开始正式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们还年轻,他们的想法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小学阶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保守观念,学习新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91.
[2]王学院.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东西南北,202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