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分析
2022-06-19马文兵
马文兵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文章联系实际,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理念创新、方法优化提供有益探索,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词汇,是指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不利于小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活动中,需要引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视[1]。如何吸引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思的课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石,学生对良好行为方式与纪律性的认知皆来源于核心素养的形成。道德和法治课程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对该课程的习得是学生走向社会、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是逐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正确引导。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具有优秀品质的接班人,教师必须把培育学生良好品德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立足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要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品格与素质[2]。
二、道德與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
(一)创新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多学生仅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忆,这让很多小学生都感觉课堂学习非常枯燥和无聊,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道德思维的发展,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和行为准则。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具体的发展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课本内容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课堂活动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时政新闻热点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不文明现象的新闻热点,如破坏共享单车、破坏公共体育器械、践踏草坪、景区涂鸦、乱扔纸屑、大声喧哗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学生对于礼仪文化建设、行为举止约束等问题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教师可从场景中寻找出典型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在景区涂鸦遭到斥责与驱逐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认识到行为举止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还全面认识到不礼貌、不文明行为所遭受的道德谴责。借助于社会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开展情境教学,体验核心素养
因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一些小学生不能保持正确的听课习惯,一堂课下来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不仅影响课堂纪律,还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开展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全面、真实地展示出来,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加深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道德品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看待事物的角度比较单一,经常会产生片面的看法。为了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表演情境,指导小学生将教材中的案例表演出来,让小学生自己挑选服装、道具,自己设计台词,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开展实践教育
任何教育都必须扎根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践行知识理论,获得正确的认知。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体验活动会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了解法律和道德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讲授书本知识作为传递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和参与相关实践。
比如,在学习与自我保护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除了讲解书本内容外,还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练习一些防身技巧,并组织其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练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识。另外,教师不能仅将课本作为教学素材,还应多关注法治新闻,多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素养,并利用有效的案例为学生科普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极易受教师个人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行为进行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行为态度、遵纪守法,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帮助小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学习观念,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就小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冯成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62+64.
[2]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