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分析
2022-06-19胡巧霞
胡巧霞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必要途径是音乐教育。只有遵守好音乐教学原则中以审美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主要基本原则,才可以培养出全面人才,进而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加顺利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需要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将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德育渗透,最终使其德育和美育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了美育和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为从业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美育与德育
引言
农村初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也必须做到德育的渗透贯穿。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盯互渗透。音乐教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因此,音乐教育有一般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长处,能起到单纯德育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可以细致、亲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避免强制性的、空洞说教的不良后果。
一、在农村初中音乐教育中融合德育和美育的意义
为了建设一种有社会规范、秩序和礼仪的融洽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不会出现失信、失礼和失序的情况,于是有了德育的产生。其实,德育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与其在社会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比如,在进行音乐鉴赏时,如果没有规矩、礼节,不仅会影响到对音乐的学习,而且将会导致一连串的麻烦出现,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今,一种融洽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可以快速发展的前提。与德育主要偏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使人可以拥有健康、平衡的精神状态。人的举止言谈和行为思想都会受到美育的影响,一个人只有使自身的行为和情感、感性和理性达到平衡,才可以拥有一个完好的人格品质。美育可以通过个人修养得到体现,人的个人魅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与行为之中。完好的人格品质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在相处时通过个人精神和谐来进行维护的,但,如果要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存,还要通过荀子所说的美育来实现。“乐”能令人的血气平和,进而维持社会、家庭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稳定离不开美育,这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点。
二、在农村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和美育的联系
从某种方面来说,德育蕴含在美育之中,因为美育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且可以使人们拥有崇高的品德。美育和德育直接与人们的品德和情感相联系,是人们追求完美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关系紧密,缺一不可。但二者之间相联系的同时又是相互独立的。道德品质与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构成了德育,其所起的作用是美育所无法取代的,但在此过程中,美育又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否则将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德育与美育的不同是由道德和审美方面的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德育与美育二者不能只重其一,要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前提下,采取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从而疏忽音乐艺术思想性的错误倾向。
三、在农村初中音乐教育中融合德育和美育的教学策略
(一)渗透传统文化,诠释音乐教学的魅力
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成熟,经过平日的学习积累,相信学生的文化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成熟与发展,要使两种素养共同落实在学生身上。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千百年来国人的智慧,人人都应该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改变对二者的陈旧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以此诠释音乐教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将古诗词、古文经典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赋予传统文化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其实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诠释,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它们本身就拥有绝妙的文字,再搭配上优美的旋律,更令人垂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行经典诵读活动,欢迎学生自己配乐,自己朗诵,抒发对于传统文化的仰慕之情。这样一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有效的诠释了音乐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一下子收获了双重体验。
(二)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教育
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民族题材歌曲很多,而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这些作品中,有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例如,《十面埋伏》、《嘎达梅林》、《孟姜女》、《苏武牧羊》、《京剧选段》、《花木兰》等;有的可以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阿拉木汗》、《青年参军》等。听过古琴曲《高山流水》的人无不被它淡泊致远而又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气质所感染,听过古词《满江红》的人,也无不被其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所震撼。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需要对其进行音乐教育,整个过程是一个自觉审美的过程,它是在德育与美育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素质培养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音乐教育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其在人的培养中的独特作用,需要進行高水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雷健扬.以美育德——论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实效性研究[J].音乐天地,2015(4):26-30.
[2]杨欢.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中德育和美育的演变[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65-66.
[3]高丽.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论坛,2005(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