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审美元素 润泽儿童心空

2022-06-19杨立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廉颇体悟儿童

杨立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因为有了“美”,一切就会多姿多彩起来;因为有了“美”的追求,一切就会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所谓“审美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对各类美育进行渗透,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慧和情感,让他们在“美”的滋润和陪伴下,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成长。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切实加强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呢?

一、善于在情境应用中引导儿童体悟语文的意境美

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能力相对浅显,往往通过形象、色彩、声音等进行思维学习。要想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并接受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中的审美元素,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或引入等手段,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引领他们切实体悟蕴藏其中的丰富意境。比如《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课文,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笔法,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和气势非凡,抒发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手段,把若隐若现的云雾小山、人头攒动的观潮热流、白浪翻滚的水墙气势、山崩地裂的浩荡水声以及风号浪吼的漫天余波等,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身临其境下的“视文互动”,引领儿童切实体悟语言文字的美。这种审美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善于在生活互动中引导儿童体悟语文的情感美

美只有融入生活中,才是一种切实可感的情感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材等情境中的抽象的美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美联系起来,开展“内外互动”的活动,引导儿童在学习中理解,在体验中沉淀,这有利于将美育元素渗透在儿童的精神和血液之中,从而取得审美教育的良好效果。比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可以让儿童联系家中所养的小寵物,通过实际认知以及想、悟、谈等形式,围绕“我与小宠物之间的情感故事”这个主题,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带入自己的情感来阅读课文,并深刻体悟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人鸟情”。有了这种情感和心态,学生再来实际体会作者的心灵寄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情感共鸣。生活化审美由此可见一斑。

三、善于在思维想象中引导儿童体悟语文的形象美

无论语文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人”才是开展审美教育的“第一元素”。不仅如此,由具体人物、性格特征和行为事件等建构而成的“人物形象”,更是审美教育活动中直接显现的“硬性”元件。具体来说,正是那些不同形态的角色形象,让人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体会与深化,从中体悟到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以课文《将相和》为例,在三个历史故事的讲述中,关于廉颇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但不多,反而着墨很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的解读和想象,通过对廉颇背后对蔺相如所产生的抱怨的解读和想象,以及通过对廉颇负荆请罪具体场面的想象和描绘,引导儿童从中切实感知廉颇的耿直磊落和知错就改的形象。

四、善于在激情传动中引导儿童体悟语文的精神美

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美产生感悟的同时,还要在精神上实现“内化与迁移”,最终走向“自我审美、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发展道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提问“周恩来小时候就有这种立学报国的崇高情怀了吗”,然后让小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得出否定答案,了解到小周恩来从生活事件中对“中华不振”问题产生了困惑和探求,在不断的苦苦思索和探求中,他产生了“认真读书、振兴中华”的精神念头。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周恩来生平主要事迹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正是“为了中华之崛起”的强烈愿望,在始终激励着周恩来义无反顾地进行革命,并为了祖国的复兴和强盛而鞠躬尽瘁。学生通过探究这一情感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怀。

总之,语文审美元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濡染、生活涵养、想象引导、激情传动”等加强审美教育,不断美化并润泽儿童的心灵和情感。

猜你喜欢

廉颇体悟儿童
萌宠
懂,才能得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负荆请罪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解题中的数学史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