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文读写结合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2022-06-19徐美胜
徐美胜
义务教育阶段中,语文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能够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可以反哺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与写作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样,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下,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充分利用教材,探索读写结合点
小学是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是非常合适的。教师应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探索阅读与写作的奥妙的空间。教师应让学生认真观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有意思的部分,学生要认真进行记录,逐步养成记日记和读书笔记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和读书笔记中搭配素描或者涂鸦,使学生的创作过程更加富有趣味,使学生所记录的内容图文并茂,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小说《稻草人》中的部分内容,描述了20世纪人们生活贫苦饱受压榨的现实状况。通过阅读小说中对苦难生活的描述,小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仿佛具有了穿越时光的能力,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对于用写作来表现自己生活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够写出具有一定境界的文章。当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為了丰富写作素材而不断进行阅读,从而在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下,逐渐发现语文的魅力。
二、在边读边写中激发学生想象力
一般来说,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内容,但是单纯的阅读只是让学生了解到文字的字面意义,如果教师不加以思想情感方面的引导,就像让学生看了一幅现成的图像,而没有让学生根据文字自己创作一幅图像。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尽量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词语,或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读写结合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教材《小熊住山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展开想象,如“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感谢小熊呢?他们会对小熊说些什么呢?”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发散思维,边读边写,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文中空白的部分让学生进行补写,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教材外阅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教学素材,从而掌握语言运用规律。从写作和阅读的关系来看,阅读好比是树根,写作就是树叶,只有根扎得结实,才会枝繁叶茂。可见,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除了教材中提供的阅读素材,教师还应积极拓展教材外的阅读素材,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来说,课外阅读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语文教师应细心挑选一些难度适中且与目前的教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课外读本,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样式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写作技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积极性。
四、巧用课堂评价,激励学生读写结合的实践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普遍比较重视,尤其是当受到老师的认可时,会产生极强的上进心。基于这一教学规律,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读写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读写课程的积分制度,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当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取得教师的认可时,即可获得一定的积分,教师可以定期对积分较多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物质激励,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