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材读写结合点, 进行有效读写训练
2022-06-19于金艳
于金艳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读写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只重视基础知识,把读写技能与基础课程进行了分隔。在多元智能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等的支持和学生学习实践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写作的重要作用,与学生一起挖掘读写的魅力,共同聆听语文课堂的“脉动”。
一、理顺读写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结合的融合点
语文阅读是语文写作甚至语文教学的核心与根本,大量有效的课堂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借助课本中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本中的优秀写作内容和方法,并在不断的训练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所谓厚积薄发,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有所悟,才能逐渐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和话题构思。
以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详细描述爬山虎形态的语句,并让学生朗读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可以很快找出“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等描述语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语句,让小学生联想自己家种植的植物是怎样的形态,并鼓励他们用笔写出来。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逐渐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并通过阅读将这种写作技巧印入自己的记忆之中,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
二、明确读写能够发挥的作用,促进学生文本认识的提升
在明确阅读核心的情况下,教师还要意识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养成最终还是要以写作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重视阅读的积累,更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乐于阅读,但怯于写作。这是因为阅读是一种重复性的学习任务,而写作是对自己掌握能力的一种升华和创作。教师以写为阶,并非让学生进行单纯写作,而是需要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写作。
例如在以“友情”为主题的写作训练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同学作为描写对象,教师由于对学生都很了解,所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首先,按照教学常规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确定描写哪位同学,并用口语的形式进行框架搭建和一些细节的构造,教师可以对开头、重点内容、结尾等进行指导,让学生对写作内容、作文结构等了然于胸,然后正式进入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依靠目前的写作水平还无法有效表达的地方。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注意从自己平常阅读的文本中去汲取内容或者写作技巧作为参考,如语言描写、写作布局、感情抒发等,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也能够借助写作不断深化文本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串联课本内容,拓宽读写立体层次
语文读写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并非独立的一篇课文或者一堂课就可以完成,这一特点也決定了教师要对自身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整合,对于课本前后的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和普遍性情况也要进行整合。教师要想拓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就要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拓展读写结合面,重视课内训练、课外训练、生活训练的整合,从而使各种资源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一般来说,语文课本中的不同文本都承担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为了让学生具备综合性的读写能力,在每个学期的后期,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将这学期的课本中具有教学技巧连贯性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关于读写的教学训练课程,比如统编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中包括了《荷花》《春以后去哪儿玩》《池子与河流》等涉及游玩、自然界等元素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具有相关性的课程编成一组,与学生一起讨论自己去野外或者大自然中游玩时的趣闻和所见,并在相互讲述中引导学生深化认知,并确定各自的写作内容,从而将读写训练统一到一个主题之下,使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更加立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