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瓷元素在极简主义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2-06-18蔡路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汝瓷汝窑青色

蔡路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极简主义服装设计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样,中国的传统汝窑瓷器,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着极简的影子,陶瓷和服装的结合,更能为当下的极简主义服装设计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1 汝瓷及汝瓷元素

1.1 汝瓷的历史渊源

汝窑是我国宋代重要的青瓷窑口,位列宋代“汝、官、哥、钧、定”五窑之首,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素有“汝窑为魁”的美称。汝窑瓷器均以天青色为主要色调,做工精良,造型温润,高雅无暇。在后代不乏有“雨过天晴云破出,这般颜色做将来。”等脍炙人口的名句来对汝窑瓷的“青”进行赞誉。

汝窑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汝窑”因此而得名。最初的汝瓷烧制于唐中期,兴盛于北宋,经由北宋上层社会审美以及受程朱理学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崇尚淡雅含蓄的造型为美感。

对于汝窑的研究,目前有两种概念:广义上指宋代汝州城区以及所辖的宝丰县、邓县、鲁山县等地域内瓷窑的统称;狭义上是指宋代汝州辖区内专为宫廷烧造青瓷的窑口,亦称“传世汝窑”。简而言之,汝窑系统可以分为民间的汝窑和汝官窑两种,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

1.2 汝瓷元素及其审美内涵

汝窑瓷器的造型特点极具时代特征,大体可以区分为两类:传统改良样式以及创新样式。其中传统改良样式有碗类、钵类、洗类、盏及盏托类,造型承接了唐代的瓷器特点,并进行了细节上的改动使得器物造型更具时代风气;而创新样式的瓷器有六方委角笔掭、圆形笔掭、深口敞腹碗、水仙盆、三足洗、椭圆形小洗、莲花式母口熏炉、盘扣折肩瓶、弦纹瓶等,并均未曾在宋代之前所见过,究其创新的原因自然是受到了时代思想以及时代审美的影响,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汝窑瓷器的釉色以青色为主,其显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釉时釉层的厚度,同时也根据烧成气候的不同而产生细微的变化,呈现出月白、淡粉青、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等多种不同的青色。在所有的青色当中又以天蓝色为贵,有着“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的说法。“雨过天晴云破出,这般颜色做将来”,可看出后代对于天青色的珍视。

汝窑瓷器在纹样的装饰上呈现出三种样式,分别为无纹饰、刻纹、和印纹,整体上又可以分为无纹饰与有纹饰两类。相较于御用汝瓷多以纹片和釉色作为“装饰”,临汝窑则强调刻画图案、富有装饰色彩,极具民间艺术的气息。民用汝窑的装饰内容大体有云山、禽鸟、海水游鱼以及各种花卉的图案等四大类,比较常见的花卉题材有缠枝牡丹、菊花等,其中也有水波游鱼、莲池鸳鸯等复合出现的纹样,相较之下,瑞兽及龙凤纹比较少见。

汝瓷诞生的宋朝,饱经战火,内忧外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程朱理学应运而生,作为抨击佛教与道教的儒学思想,该学派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崇尚自然本真,拒绝奢靡,抵制铺张浪费。也正是在该学派的影响下,汝瓷演变成如今的模样,在造型上仅以满足日常生活的使用需要而未多加装饰。釉色也以饱和度低、明度较高的天青色为主,纹样同样亦是极少,且仅有的少许纹样也以自然景观为主。摒弃了多余无用的装饰,种种的迹象使得汝瓷的元素与极简主义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

2 极简主义

2.1 极简主义的文化渊源

“极简主义”又称“极少主义”“简约主义”“ABC 艺术”,有别于以往装饰繁复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极简主义剔除了复杂的装饰,将事物的本质魅力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浮华喧闹的社会里,极简主义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角度,并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2.2 极简主义设计

西方极简主义影响甚为广泛,其影响涵盖了建筑、服装等多个领域。比如建筑设计师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少即是多”,直至如今依旧是极简主义建筑脍炙人口的箴言。密斯·凡德罗设计出的建筑仅仅保留了建筑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结构,放弃了多余的设计,一切形式都服从于实用功能,以尽可能少的材料满足最大的需求,正是这种理念了创造出了不朽的建筑神话。

在服装设计领域,吉尔·桑达的节俭的美学和精炼的线条被人们广为熟知,有着“极简主义女王”的美誉。她所设计的服饰摒弃了一切多余的细节,拉链和纽扣等认知中服从于服装功能的结构也被完全舍弃。服饰所采用的颜色也多为中性色,并不夸张但极具现代感。

东方因为与西方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极简主义。日本自古以来即有“物哀”“幽玄”“侘寂”三大美学。三种美学都着重于对事物的观察,对于周围事物的逝去有着细腻的感受。加之日本禅学的兴盛,进而演变发展出不一样的日式“极简主义”,也可以称为“性冷淡风”。日本性冷淡风设计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较为熟知的有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和由田中一光所提出的无印良品等等。安藤忠雄的建筑以清水混凝土著称,建筑外壁全部由清水混凝土铸成,保留了建筑原初的颜色,清水混凝土排列有序的孔洞在阳光的穿透下,自有一股难言的寂静与美感,在高楼林立的日本其风采别具。

中国《道德经》有言“少则得,多则惑。”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早已有了极简主义的影子。在这般思想的影响下,反映到设计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代表即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与苏州园林等等。留白在国画艺术中最为常见,比如吴冠中先生的名作《双燕》,整幅画作大面积的白色与少量的笔墨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水中倒映着的徽派建筑也仿佛只是披上了一层浅色的外衣,整幅画面正是有了大面积的留白,才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也正是有了大面积的白色,才让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富于想象。园林艺术反映到当代设计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了能够与苏州的城市气质相融合,贝聿铭秉持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借鉴了古园林的设计风格,使得整个建筑以气韵胜过有形。在整体建筑上,苏州博物馆采用了黑、白、灰三色进行几何形态的切割,并在门前设有一汪水池,苏州博物馆在水池的倒影下给人以无限遐想。

相较于西方对于资本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的抵制进而产生出的极简主义,东方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对生活以及人生的感悟。在信息交换迅速的年代里,二者的极简主义相互交流融合,各自完善,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3 汝瓷元素应用于极简主义服装设计

3.1 极简主义服装设计

极简主义的主旨“少就是多”,追求的是简约而精致。极简主义服装就是运用最简约的服装设计结构、最简洁的服装面料和最大块的服装造型,将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极度简化,极简主义服装就是要突出服装精准的结构和精致的款式。极简主义服装虽然有一个简字。但它绝不简单,其中蕴含了很多的技法,它能把一件很朴素的服装升华到高度概括的方式,形成以少胜多的设计理念[2]。

在极简主义理念下设计出来的服装,在外观上远不及普通服装那般引人注目,既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夸张的造型,但正是这简单的细节里面往往包含着设计师的苦思冥想:无论是结构还是图案,都被精简得恰到好处。设计师们运用其高超的设计技巧,以人体本身作为最佳的模具,在满足穿脱舒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运用。一般而言,极简主义理念下的服装设计,往往会打破人们对于服装的惯有认识,创造出新的服装结构。同样,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也会出现将设计细节放到不起眼的地方,不仔细辨别甚至无法观察出其与一般服装款式的区别。可以说,极简主义服装在狭小的范围内承载了服装设计师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在难度极大的同时又逼迫着他们去不断创新。

3.2 汝瓷元素在极简主义服装中的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首当其冲带来的巨变就是人们思维上的解放。在追求自由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人们纷纷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着装,服装的品类开始逐渐增多,款式新奇、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虽说人们对一些奇装异服侧目,但认识服装的主要方式却依旧如故,那即是通过服装的三要素:造型、色彩、材质,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由于汝瓷和服装在材质上相差甚远,因此在本文的讨论中将从图案上出发。

服装的造型可以分为外造型和内造型,其中外造型指的是服装的轮廓剪影,而内造型指的则是服装的内部款式和结构。常见的服装外造型多为A、H、X、Y 型,而在极简主义服装设计当中,设计师往往会为了简单化服装的结构,以人体本身为基准,在这种情况下所设计出来的服装,基本以H 型居多。当然,在一些穿着者身上,由于服装设计的缘故,例如收腰以及宽大的袖口往往会使得服装整体呈现出小Y 与小X 的轮廓。

在现存的大量汝瓷之中,无论是瓶又或是碗,其腹部都以柔和与圆润的线条出现。经过专家们的测量,可以发现这些弧度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为90o、100o、135o、150o,大体均为135o。与之相对应的,人体的结构本身并不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在关节处带有一定的角度变化,如果在服装设计中,考虑到这些细节,加大服装的尺码又或设计出圆弧式的衣身,能够使得服装不至于紧贴在身体上而产生变形,使穿着效果更加服帖。而汝瓷造型135o 的外弧度从一开始在外轮廓上就有能够贴合人体的潜在因素,如果在设计中,结合人体,将汝瓷拉伸或者对称延展,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服装,从外造型上不仅符合极简主义服装多为H 型的结构特点,也因为其原型为陶瓷器皿,平增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新。

服装首先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色彩。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款式的服装,因为其配色间的差异,往往能给穿着者乃至旁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以及心理感受。在极简主义服装设计中,服装的色彩大多单一,层次不多,不超过三种颜色。其中黑白灰、驼色以及裸色的运用最为常见。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低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也开始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浅绿色、砖红色等。通过这种色彩的运用能够更加凸显服装的简洁感,以及减少服装的层次感。

汝瓷的色彩均为天青色,其色彩不出挑且深沉。天青色从颜色的属性上而言,与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惯用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西方设计中,天青色并非属于常见色,相较而言,青色具有中国色本土特征,将汝瓷上的天青色运用到极简主义服装设计中,不仅在视觉上能够符合一贯的简洁明了,同时还能使得服装独具东方气韵。汝瓷天青色也因色相属于偏冷色系而具有与多种颜色搭配的可能性,且在相近的色系中,也可以通过明度变化来进行同类色的搭配而不使服装整体花哨炫目。

在服装设计中,图案作为点睛之笔,一直以来颇受设计师们的重视。但在极简主义服装设计中,图案似乎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讨论要素,在少数的极简主义服装上,我们仅能看到简易或者排列有序的图案,通过面料肌理来表现服装图案的设计也是屡见不鲜。如若在设计中图案过于繁杂,又或者颜色过于丰富,就会导致服装整体偏离极简主义的初衷。

汝瓷的纹样装饰极富自身特色,抽象与具象具存。在抽象纹样上,冰裂纹是汝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冰裂纹由线条分割组成,本身不具有块面感,但在繁复线条的组合下,会产生裂纹般的视觉效果。在设计应用中裂纹装饰往往不会侵占装饰物本身的主体颜色,使得该纹样经常作为简易的纹样表达出现,但由于排列本身毫无规律可言,所以冰裂纹可随着设计师的更改而在视觉上呈现出简易或复杂的效果。将冰裂纹运用到服装设计之中时,冰裂纹的线条构成不会抢占服装的视线,如果设计精巧,远观甚至可以达到可有可无的效果,符合极简主义设计的宗旨。在具象纹样方面,汝瓷的纹样多为花鸟虫鱼,这些纹样倘若直接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可能会导致颜色层次过于丰富,或者图案本身过于出挑的问题,所以在设计当中要尤为注意。常见的解决方法多为,其一,将图案本身简化处理,然后再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其二,截取图案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将该部分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使得整体效果简易化;其三,将图案的组成方式改变,例如将本来由平面构成的花卉变换成点线构成等等。

4 汝瓷元素在极简主义服装应用实例

从诸多实际运用汝瓷元素的服装设计案例中,不仅使得汝瓷元素运用到极简主义服装中的想法得到验证,同时也能够给予设计师在运用汝瓷元素进行设计时得到更多的启发。

如图1,2014年春夏,设计师刘薇的《幻世》系列,结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时尚的设计横空出世。该系列中的其中一条白裙,整体构成简洁明了,未有过多的装饰细节,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装饰,仅有裙尾的冰裂纹装饰。图示中冰裂纹深浅变化不一,但底色仍呈现白色,未使裙子整体显现出过于繁复的效果。

如图2,Coperni 在2022年春夏中所设计的一款短款装扮。该短裤整体色调呈天蓝色,但仔细观察时可以看出,在短裤中还有不少浅色的变化,比如天青色、淡黄色等。并且短裤中的图案大多是由我国传统的缠枝纹简化而来,经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得到如图示的效果。不难发现,汝瓷元素及色彩经过一系列变化,仍能够使服装整体效果不显得花哨。

5 结论

汝瓷元素大多精炼简洁,在进行极简主义设计的转化时,很容易彰显该设计风格的审美特点,且在当代极简主义设计中,少有将传统元素运用到实际当中。汝瓷元素的极简化设计不仅能够为传统与极简主义搭上一座桥梁,也能够使得我国的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汝瓷汝窑青色
青色的海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寻找汝瓷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